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003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未深究锂电池放电时温度上升的确切原因,对锂电池表面的温度升高置之不理,进而威胁到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问题出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温度比较电路利用热敏电阻PTCR检测到锂电池表面的温度信号经比较后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将压力检测电路导通,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利用压力检测电路传感器U4检测锂电池的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经接收器和判断器后传输至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利用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经计算器和振荡器产生报警信号并传输至ECU,实现了对车内人员的及时提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搭载有先进的控制系统,并联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驾驶,为响应国家环保的号召,现智能网联汽车像汽车一般也将动力来源从汽油逐步换成了锂电池,减少了汽车尾气对于环境的污染,而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针对锂电池的检测装置也设置了不少。如现有技术对于锂电池在充放电时的温度进行了严密的检测,如设置了在锂电池表面温度未上升至阈值时不采取保护措施的检测装置,但却忽视了对锂电池的内部压力进行检测,而智能网联汽车行驶在较为崎岖不平的道路时,极易引起锂电池内部短路,开始放热,造成其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而检测装置却误将此现象认为是放电升温的正常现象而置之不理,而在放热的同时,锂电池内部的压力也开始增大,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时使得锂电池极易出现爆炸的现象,从而威胁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的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未深究锂电池放电时温度上升的确切原因,对锂电池表面的温度升高置之不理,进而威胁到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问题出现。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包括ECU,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压力检测电路、信号传输电路,所述温度比较电路利用热敏电阻PTCR检测到锂电池表面的温度信号经比较后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将压力检测电路导通,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利用压力检测电路传感器U4检测锂电池的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经接收器和判断器后传输至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利用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经计算器和振荡器产生报警信号并传输至ECU。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利用热敏电阻PTCR检测到锂电池表面的温度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利用运放器U2B后进行比较,并根据运放器U1B输出的比较结果将压力检测电路导通,同时输出温度信号至信号传输电路。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热敏电阻PTCR的一端、可调电阻R3的上端,热敏电阻PTCR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继电器K1的一端、开关S2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正极性电源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3的下端、可调电阻R3的可调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并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1B的同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1B的反相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双极性TVS管D6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放电温度信号,运放器U1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双极性TVS管D6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22的另一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接收器和判断器,所述接收器接收利用压力检测电路传感器U4检测到的锂电池的压力信号,判断器根据压力信号的幅值来将压力信号输出至信号传输电路。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器包括电阻R4,电阻R4的一端与压力检测电路传感器U4的out引脚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2B的同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2B的反相端分别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运放器U2B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压力检测电路传感器U4的vcc引脚、温度检测电路中的开关S2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压力检测电路传感器U4的gnd引脚并连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器包括电阻R7,电阻R7的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6的基极、晶闸管Q5的阳极、接收器中的三极管Q3的发射极、稳压管D5的负极,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14的一端、接收器中的电阻R5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稳压管D3的负极,稳压管D3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晶闸管Q5的控制极、稳压管D4的正极,晶闸管Q5的阴极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稳压管D4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电阻R14的另一端相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收器中的电阻R1的另一端、温度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22的另一端并连接地。进一步地,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计算器和振荡器,计算器分别接收温度检测电路传输过来的温度信号和压力检测电路传输过来的压力信号,并将振荡器启动,振荡器产生报警信号传输至ECU。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器包括与门U3A,与门U3A的5引脚与压力检测电路中的稳压管D5的正极相连接,与门U3A的7引脚与开关S1的一端相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与温度检测电路中的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与门U3A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7额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电阻R2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温度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10的一端、压力检测电路中的继电器K1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振荡器包括电阻R19,电阻R19的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的一端、计算器中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晶体Y1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与晶体Y1的另一端相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可变电容C5的一端、ECU,可变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压力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12的另一端、温度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22的另一端并连接地。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运放器U2B将温度信号与放电温度信号进行比较,得知锂电池表面温度升高是否是由于锂电池放电造成的,避免对锂电池温度上升的确切原因不清楚而对锂电池置之不理的现象发生,设置压力检测电路传感器U4来检测智能网联汽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锂电池的压力信号,利用压力检测电路中的三极管Q3、三极管Q4、稳压管D5对压力信号进行分级检测,利用电容C1、电阻R8、晶闸管Q5、电阻R9来实现压力信号的安全泄放,保证了本检测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包括ECU,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压力检测电路、信号传输电路,所述温度比较电路利用热敏电阻PTCR检测到锂电池表面的温度信号经比较后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将压力检测电路导通,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利用振动传感器U4检测锂电池的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经接收器和判断器后传输至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利用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经计算器和振荡器产生报警信号并传输至ECU。/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包括ECU,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压力检测电路、信号传输电路,所述温度比较电路利用热敏电阻PTCR检测到锂电池表面的温度信号经比较后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将压力检测电路导通,并将温度信号传输至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利用振动传感器U4检测锂电池的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经接收器和判断器后传输至信号传输电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利用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经计算器和振荡器产生报警信号并传输至EC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利用热敏电阻PTCR检测到锂电池表面的温度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利用运放器U2B后进行比较,并根据运放器U1B输出的比较结果将压力检测电路导通,同时输出温度信号至信号传输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热敏电阻PTCR的一端、可调电阻R3的上端,热敏电阻PTCR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继电器K1的一端、开关S2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正极性电源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1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晶闸管Q10的阳极,晶闸管Q10的阴极连接ECU,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3的下端、可调电阻R3的可调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并接地,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1B的同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1B的反相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双极性TVS管D6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放电温度信号,运放器U1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双极性TVS管D6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1的另一端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22的另一端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接收器和判断器,所述接收器接收利用振动传感器U4检测到的锂电池的压力信号,判断器根据压力信号的幅值来将压力信号输出至信号传输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锂电池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包括电阻R4,电阻R4的一端与振动传感器U4的out引脚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2B的同相端相连接,运放器U2B的反相端分别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运放器U2B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振动传感器U4的vcc引脚、温度检测电路中的开关S2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成白彩盛郝萍张雅晴刘英马晓婧俞皓莹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