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96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顶部对称设有入料管,所述机壳内腔顶部等距间隔排列设有若干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混料组件下方设有第一导料板,所述机壳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贯穿所述机壳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机壳内腔,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混料器,所述螺旋混料器下方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下表面固定设有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清料刷,所述清料刷下方设有防堵网板,所述机壳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导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为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原料进行多次搅拌混合,混料效果好、效率高,还能够避免出料管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属于消泡剂加工

技术介绍
消泡剂能降低水、溶液、悬浮液等的表面张力,防止泡沫形成,或使原有泡沫减少或消灭的物质。消泡剂的组成主要有活性成分、乳化剂、载体和乳化助剂,其中活性成分为最主要的核心部分,起到破泡、减小表面张力作用,乳化剂是使活性成分分散成小颗粒,以便于更好地分散到油或者水中,起到更好的消泡效果,载体在消泡剂中占较大比例,其表面张力并不高,主要起到支持介质的作用,对抑泡、消泡效果有利,能把成本降低,乳化助剂是使乳化效果更好。在消泡剂的加工工艺中,需要将不同的原料混合在一起,一般的混料装置存在效率较低、搅拌效果较差的问题,且混料装置在出料时可能会堵塞出料管,从而影响消泡剂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能够对原料进行多次搅拌混合,混料效果好、效率高,还能够避免出料管的堵塞,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顶部对称设有入料管,所述机壳内腔顶部等距间隔排列设有若干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混料组件下方设有第一导料板,所述机壳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贯穿所述机壳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机壳内腔,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旋混料器,所述螺旋混料器下方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下表面固定设有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清料刷,所述清料刷下方设有防堵网板,所述机壳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导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为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料管一端上连通设有入料斗,另一端贯穿所述机壳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机壳内腔顶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叶片为弧形且所述搅拌叶片凹处的外表面上设有防粘颗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料板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对称设置于所述机壳内腔两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导料板为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壳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导料板倾斜较低端处设有出料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机壳内腔连通且所述出料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入料斗可以将加工原料经过入料管并导至机壳内腔,通过设置驱动辊可以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从而对从入料管落至搅拌叶片上的原料进行初步混料,通过设置防粘颗粒可以防止搅拌叶片表面的原料堆积,初次混合后的原料落至第一导料板并继续下落。2、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可以带动转轴及其上的螺旋混料器进行转动,从而对原料进行二次混合,经过双重混合后的原料混合效果好,混合好的原料落至防堵网板,通过设置防堵网板可以对未混合充分的原料进行拦截,避免直接进入出料管,从而保证出料管的正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驱动电机同时也带动安装杆及其上的清料刷进行转动,清料刷可以避免未混合充分的原料对防堵网板的网眼造成堵塞。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的混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的清料刷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机壳;2、入料管;3、入料斗;4、驱动辊;5、搅拌叶片;6、第一导料板;7、驱动电机;8、转轴;9、螺旋混料器;10、安装杆;11、清料刷;12、防堵网板;13、第二导料板;14、出料管;15、流量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顶部对称设有入料管2,机壳1内腔顶部等距间隔排列设有若干混料组件,混料组件包括驱动辊4,驱动辊4上设有搅拌叶片5,混料组件下方设有第一导料板6,机壳1底部设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上设有转轴8,转轴8一端贯穿机壳1底部并延伸至机壳1内腔,转轴8上设有螺旋混料器9,驱动电机7可以带动转轴8及其上的螺旋混料器9进行转动,从而对原料进行二次混合,经过双重混合后的原料混合效果好,螺旋混料器9下方设有安装杆10,安装杆10下表面固定设有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清料刷11,清料刷11下方设有防堵网板12,机壳1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导料板13,第二导料板13为倾斜设置,混合好的原料落至防堵网板12,通过设置防堵网板12可以对未混合充分的原料进行拦截,避免直接进入出料管14,从而保证出料管14的正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驱动电机7同时也带动安装杆10及其上的清料刷11进行转动,清料刷11可以避免未混合充分的原料对防堵网板12的网眼造成堵塞这里说明,驱动辊、驱动电机均为现有技术,故而涉及其它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入料管2一端上连通设有入料斗3,另一端贯穿机壳1顶部并延伸至机壳1内腔顶部,入料斗3可以将加工原料经过入料管2并导至机壳1内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搅拌叶片5为弧形且搅拌叶片5凹处的外表面上设有防粘颗粒,驱动辊4可以带动搅拌叶片5进行转动,从而对从入料管2落至搅拌叶片5上的原料进行初步混料,防粘颗粒可以防止搅拌叶片5表面的原料堆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导料板6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对称设置于机壳1内腔两侧壁上,且第一导料板6为倾斜设置,初次混合后的原料落至第一导料板6并继续下落,机壳1侧壁靠近第二导料板13倾斜较低端处设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与机壳1内腔连通且出料管14上设有流量控制阀15,出料管14可以将混合完成的原料排出,流量控制阀15可以控制原料排出的速度。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通过设置入料斗3可以将加工原料经过入料管2并导至机壳1内腔,通过设置驱动辊4可以带动搅拌叶片5进行转动,从而对从入料管2落至搅拌叶片5上的原料进行初步混料,通过设置防粘颗粒可以防止搅拌叶片5表面的原料堆积,初次混合后的原料落至第一导料板6并继续下落,通过设置驱动电机7可以带动转轴8及其上的螺旋混料器9进行转动,从而对原料进行二次混合,经过双重混合后的原料混合效果好,混合好的原料落至防堵网板12,通过设置防堵网板12可以对未混合充分的原料进行拦截,避免直接进入出料管14,从而保证出料管14的正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驱动电机7同时也带动安装杆10及其上的清料刷11进行转动,清料刷11可以避免未混合充分的原料对防堵网板12的网眼造成堵塞。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顶部对称设有入料管(2),所述机壳(1)内腔顶部等距间隔排列设有若干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包括驱动辊(4),所述驱动辊(4)上设有搅拌叶片(5),所述混料组件下方设有第一导料板(6),所述机壳(1)底部设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上设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一端贯穿所述机壳(1)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机壳(1)内腔,所述转轴(8)上设有螺旋混料器(9),所述螺旋混料器(9)下方设有安装杆(10),所述安装杆(10)下表面固定设有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清料刷(11),所述清料刷(11)下方设有防堵网板(12),所述机壳(1)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导料板(13),所述第二导料板(13)为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顶部对称设有入料管(2),所述机壳(1)内腔顶部等距间隔排列设有若干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包括驱动辊(4),所述驱动辊(4)上设有搅拌叶片(5),所述混料组件下方设有第一导料板(6),所述机壳(1)底部设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上设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一端贯穿所述机壳(1)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机壳(1)内腔,所述转轴(8)上设有螺旋混料器(9),所述螺旋混料器(9)下方设有安装杆(10),所述安装杆(10)下表面固定设有若干均匀间隔排列的清料刷(11),所述清料刷(11)下方设有防堵网板(12),所述机壳(1)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导料板(13),所述第二导料板(13)为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泡剂加工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甫
申请(专利权)人:罗山县金硕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