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986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顶管线路地下障碍物的探查;施工钢板桩;施工旋喷桩: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在每根锚索的两侧、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隙处,且在钢板桩的后方分别加设旋喷桩,所述锚索左、右两个相互叠合的旋喷桩将相邻的两块钢板桩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止水结构;沟槽开挖与内支撑支护施工;和顶管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钢板桩与旋喷桩的共同配合使用形成止水结构,能够保证基坑开挖和锚索破除过程中,尤其适用于富水地层中的沟槽开挖的防水问题,能够保证顺利完成顶管穿越既有锚索障碍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中的基坑混凝土垫层设置模具,其模具的作用是用于顶管定位,能够快速、准确将顶定位,模板可以重复使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管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管网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就像人类的“血管”网络一样,负责营养的供应和物质的传递,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带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促进城市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原有地下管网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需求,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要不断地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修复、扩建以及新建。对于穿越建(构)筑物、各类地下管线、山川、河流等修建地下管网时,传统的露天开挖管道敷设施工方法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此时,出现了非开挖管道敷设施工方法,其中顶管施工技术凭借众多优势在管道和隧道等地下管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较晚,并且加之前期城市规划不合理,顶管施工将难以避免面对穿越锚索区、遇到钢筋混凝土块及地下管线等地下障碍物的难题,这给顶管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即顶管机穿越地下障碍物,尤其当顶管穿越锚索结构时,锚索筋体由钢绞线组成,钢绞线具有较高的拉压强度和一定程度的柔韧性,极易缠绕在顶管机刀盘,造成卡机甚至刀盘损坏;为此,如何安全、经济地穿越密集锚索群区段进行顶管施工,已经成为顶管施工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管工程无法穿越既有锚索群区域的难题。由于早期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不当,顶管施工将难以避免面对穿越锚索区、遇到钢筋混凝土块及地下管线等地下障碍物,给顶管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当顶管机穿越地下障碍物,尤其当顶管穿越锚索结构时,锚索筋体由钢绞线组成,钢绞线具有较高的拉压强度和一定程度的柔韧性,极易缠绕在顶管机刀盘,造成卡机甚至刀盘损坏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可实现安全、经济地穿越密集锚索群区段进行顶管施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顶管线路的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设计顶管的路线与既有锚索之间的相对位置;步骤二,施工钢板桩在锚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钢板桩,锚索与钢板桩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钢板桩桩顶部位置安装传感器;第三步,施工旋喷桩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在每根锚索的两侧、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隙处,且在钢板桩的后方分别加设旋喷桩,所述锚索左、右两个相互叠合的旋喷桩将相邻的两块钢板桩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止水结构;第四步,沟槽开挖与内支撑支护施工;第五步,顶管施工当基坑开挖完成后,平整地基,并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安装顶管。而且,所述步骤二中,在施工钢板桩之前,先进行地面卸载。而且,所述锚索与钢板桩之间的距离H小于150mm。而且,所述步骤二中,在施工前,先对钢板桩的锁口内涂抹油脂。而且,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传感器为光纤传感器且通过点焊方式固定在钢板桩上。而且,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旋喷桩为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的喷浆管下沉到达预设深度后,停止钻头的钻进,但是钻头继续旋转;待高压泥浆泵压力增到施工预设值,在桩底喷浆达到预设时间后,喷浆管一边喷浆钻头一边旋转,同时按照预设确定的提升后的速度提升钻杆;当喷浆管提升至旋喷桩桩顶以下、且距离旋喷桩桩预设距离顶时,减小提升旋喷的速度,当达到旋喷预设时间后,再以减小后的提升旋喷速度向上提升预设距离,直至旋喷桩桩顶停浆面。而且,所述步骤四中,钢板桩与旋喷桩施工完毕后,确认钢板桩和旋喷桩的桩位,钢板桩和旋喷桩桩顶标高一致,进行沟槽开挖施工;第一层沟槽开挖至由钢板桩和旋喷桩桩顶以下预设距离后,进行围檩与内支撑的施工,第一道围檩位于钢板桩顶以下预设距离处;随后进行下部土方开挖,当土体开挖至内支撑标高时,停止开挖,进行第二道围檩和内支撑的施工;沟槽开挖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测量,直至达到预设标高;挖出锚索时,先将锚索进行破除,并将切除掉的锚索结构的锚固体进行破碎;然后继续开挖,沟槽开挖完毕后,在基坑四周搭设安全围栏,在护栏四周采用密目网进行围护。而且,所述步骤五中,待混凝土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混凝土垫层上方架立一个与顶管底部尺寸弧度相同的模板,模板下方有四条支腿,该支腿与模板活动连接;然后,在模板的下面浇筑素混凝土,直至素混凝土完全贴合模板,待素混凝土凝固后表面就形成了容纳顶管的弧形凹槽,将模板取出,模板可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钢板桩与旋喷桩的共同配合使用从而形成了止水结构,能够保证基坑开挖和锚索破除过程中,尤其适用于富水地层中的沟槽开挖的防水问题,能够保证顺利完成顶管穿越既有锚索障碍区域,为顶管施工穿越锚索区提供借鉴经验。2、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的基坑混凝土垫层设置模具,其模具的作用是用于顶管定位,能够快速、准确将顶管放置在预定的位置,而且模板可以重复使用,有效降低施工成本。3、本专利技术方法施工简单、止水效果好,顶管定位精准、施工成本低、安全性高,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板桩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纤传感器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压旋喷桩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组合止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安装顶管);图6为本专利技术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模板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锚索,2为拉森钢板桩,3为光纤传感器,4为数据传输线,5为旋喷桩,6为模板,7为支腿,8为混凝土圆管,9为垫层,10为地基,11为内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本专利技术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钢板桩2施工:打桩前,对钢板桩2逐根进行检查,剔除连接锁扣处的锈蚀、变形的钢板桩2,待修整合格后进行使用;施打前标记出锚索1上方的位置,在钢板桩2施工时,将锚索1上方的位置空出预设距离的空隙;在钢板桩2施工过程中根据锚索1实际位置,调整钢板桩2间空隙位置,其余位置放出支护桩中线;将钢板桩2采用拉森钢板桩,将所述拉森钢板桩采用履带式打桩机施打;在距钢板桩2桩顶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顶管线路的探查/n根据现场情况和顶管的设计路线,将沿线既有锚索的范围与大致位置进行标记;/n步骤二,施工钢板桩/n在顶管沿线两侧分别进行钢板桩施工,在既有锚索群区域进行钢板桩打入时,在锚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钢板桩,锚索与钢板桩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n所述钢板桩桩顶部位置安装传感器;/n第三步,施工旋喷桩/n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在每根锚索的两侧、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隙处,且在钢板桩的后方分别加设旋喷桩,所述锚索左、右两个相互叠合的旋喷桩将相邻的两块钢板桩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止水结构;/n第四步,沟槽开挖与内支撑支护施工;/n第五步,顶管安装/n当基坑开挖完成后,平整地基,并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安装顶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顶管线路的探查
根据现场情况和顶管的设计路线,将沿线既有锚索的范围与大致位置进行标记;
步骤二,施工钢板桩
在顶管沿线两侧分别进行钢板桩施工,在既有锚索群区域进行钢板桩打入时,在锚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钢板桩,锚索与钢板桩边缘之间的距离为H;
所述钢板桩桩顶部位置安装传感器;
第三步,施工旋喷桩
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在每根锚索的两侧、与钢板桩之间的空隙处,且在钢板桩的后方分别加设旋喷桩,所述锚索左、右两个相互叠合的旋喷桩将相邻的两块钢板桩密封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止水结构;
第四步,沟槽开挖与内支撑支护施工;
第五步,顶管安装
当基坑开挖完成后,平整地基,并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安装顶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施工钢板桩之前,先进行地面卸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与钢板桩之间的距离H小于1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施工前,先对钢板桩的锁口内涂抹油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传感器为光纤传感器且通过点焊方式固定在钢板桩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既有锚索群的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旋喷桩为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东风王军朱兴福韩健勇闫夫顺吴圣智王荣凯杨光张华军崔震康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