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67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装置包括真空箱、吸引筒以及设置在真空箱和吸引筒之间的吸引管,所述真空箱内设置有密封圈和活塞,升降螺杆的一端固定活塞,另一端从箱盖中伸出,所述升降螺杆上设置有旋转扶手,所述旋转扶手设置在箱盖上。该技术方案真空箱体积较大,可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可以较多次数进行吸引,同时使用吸引筒,废液吸出后不会直接污染真空箱。且当吸引压力不够时,可以再次将活塞沉到箱低,然后重新进行抽真空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野外情况下,病人外伤,渗出的体液需要及时清理,这时候没有吸引器,医生只能使用一些简单方法,比如纱布擦拭,但这会造成较大污染,进而使得外伤加重,目前虽然医院有专用的吸引装置,但是这些设备结构比较复杂,携带不方便,并且使用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在野外使用不方便,需要外接能源(接电源,接中心负压源或者负压器)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或者在外面活动,处在一个移动状态的情况,身边并没有压力源,那就使用不起来,如果有个机械性的动能能够产生负压,这些问题就能解决,目前医院用的就是需要电源或者负压源的引流装置,很不方便门诊的患者。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该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使用,携带操作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装置包括真空箱、吸引筒以及设置在真空箱和吸引筒之间的吸引管,所述真空箱内设置有密封圈和活塞,升降螺杆的一端固定活塞,另一端从箱盖中伸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升降螺杆上设置有旋转扶手,所述旋转扶手设置在箱盖上,通过转动旋转扶手使得升降螺杆来回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箱盖上设置有出气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引管上设置有真空表和开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真空箱设置为圆柱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中的一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引筒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吸引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引管一端连接真空箱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吸引口。所述吸引管上设置有超限报警和/或防止反流的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引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负压低限(负压降到最低有效压力时提示调节负压)、以及具备引出液体超限和抗反流报警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圈4设置为矩形密封圈,确保真空箱的气密性,确保所有设备使用轻便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该技术方案整体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2)该技术方案真空箱体积较大,可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可以较多次数进行吸引,同时使用吸引筒,废液吸出后不会直接污染真空箱。且当吸引压力不够时,可以再次将活塞沉到箱底,然后重新进行抽真空处理;3)该技术方案是机械驱动,无需电源等装备,反复制造负压,持续有效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真空箱,2、吸引筒,3、吸引管,4、密封圈,5、活塞,6、出气口,7、旋转扶手,8、升降螺杆,9、真空表,10、开关,11、箱盖,12、吸引口,13、真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图2,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装置包括真空箱1、吸引筒2以及设置在真空箱和吸引筒之间的吸引管3,所述真空箱3内设置有密封圈4和活塞5,升降螺杆8的一端固定活塞5,另一端从箱盖11中伸出,所述升降螺杆8上设置有旋转扶手7,所述旋转扶手设置在箱盖上,所述箱盖上设置有出气口6,所述吸引管上设置有真空表9和开关10,所述真空箱设置为圆柱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中的一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吸引筒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吸引口12,所述吸引管一端连接真空箱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吸引口;该方案中真空箱使用刚性材料,且内壁光滑;吸引筒必须具有气密性,为方便野外作业,应使用轻质材料,吸引管使用硬质塑料;活塞和升降螺杆使用硬质材料,确保刚性;密封圈和旋转扶手使用通用材料。工作原理:参见图1—图2,工作时,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该为“0”,而开关处于自由状态。工作中,将开关关好,然后转动旋转扶手,使活塞上移,则在真空箱的下端会形成负压腔(真空腔),其负压值可以在真空表上读出,开关通过吸引管和吸引筒连接,当需要吸引时,在吸引口装上一次性吸引管,并将管口位置放好,然后打开开关,真空腔的负压会通过吸引筒将废液吸出。该方案中真空箱体积较大,可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可以较多次数进行吸引。同时使用吸引筒,废液吸出后不会直接污染真空箱。且当吸引压力不够时,可以再次将活塞沉到箱底,然后重新进行抽真空处理。每次重新抽真空之前,必须打开开关,将活塞沉到底部,而开始抽真空时,开关又必须关紧,以免漏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作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装置包括真空箱、吸引筒以及设置在真空箱和吸引筒之间的吸引管,所述真空箱内设置有密封圈和活塞,升降螺杆的一端固定活塞,另一端从箱盖中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装置包括真空箱、吸引筒以及设置在真空箱和吸引筒之间的吸引管,所述真空箱内设置有密封圈和活塞,升降螺杆的一端固定活塞,另一端从箱盖中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螺杆上设置有旋转扶手,所述旋转扶手设置在箱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上设置有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上设置有真空表和开关。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晶晶丁勇葛云霞朱玉华王静田燕童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