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966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包括壳体结构、消毒紫光灯、行走机构、避障机构、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底座壳体、底座上盖和柱形壳体;所述底座壳体设有安装空腔;所述避障机构包括雷达感应模块和超声波感应模块;所述雷达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前端面,所述超声波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的下方;所述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上方;所述消毒紫光灯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拆卸方便快捷,且具有避障和避开照射人们的功能,保护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消毒机器人的
,特别是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比如一些机关、学校、食品生产、公共场所以及一些较恶劣环境等对杀菌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医疗机构,环境中往往带有病毒细菌,必须进行杀菌、消毒,因此需要更加高效、方便、快捷和功能强的杀菌装置。传统的紫外线多用杀菌车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目前市面上的移动消毒机器人使用越来越广泛,这类机器人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在一定区域内移动,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灭菌消毒;但是在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障碍物的影响,而且紫外线对人体照射带来一定的危害,需要设置人体检测防止紫外线对人体进行照射,由于需要设置很多探测装置,目前的机器人还存在组装麻烦,探测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组装拆卸方便快捷,且具有避障和避开照射人们的功能,保护人身安全。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包括壳体结构、消毒紫光灯、行走机构、避障机构、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底座壳体、底座上盖和柱形壳体;所述底座壳体设有安装空腔;所述避障机构包括雷达感应模块和超声波感应模块;所述雷达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前端面,所述超声波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的下方;所述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上方;所述消毒紫光灯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侧面。优选的,所述底座壳体包括底板、后安装板、前安装板和上安装板;所述后安装板卡扣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后端,所述前安装板卡扣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前端,所述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首尾连接并组成矩形状的外壳;所述前安装板的上端设有上板槽,所述上安装板设置于所述上板槽,且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前安装板卡扣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底座上盖之间形成所述安装空腔。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板包括安装部、支撑部和斜切部,所述支撑部垂直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斜切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且所述斜切部与所述安装部的夹角设置为120°;所述斜切部设有插合条,所述前安装板的内壁设有插合槽,所述斜切部通过将所述插合条插入所述插合槽内从而安装固定于所述前安装板。优选的,所述底座壳体设有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至少设有三根,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内,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顶端穿过所述底座上盖与所述柱形壳体的底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柱形壳体设置有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设有四根,分别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内部的四角。优选的,所述底座壳体内部设有电气安装板,所述电气安装板上设有工控机、行走驱动电机、谐波减速器、控制器和供电模块;所述行走驱动电机与所述谐波减速器连接,且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谐波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工控机、所述行走驱动电机、消毒紫光灯、摄像机构、人体感应机构和避障机构连接。优选的,所述柱形壳体的前后左右四面均设有消毒凹槽,所述消毒凹槽的底端设有灯座,所述消毒紫光灯设置于所述灯座。优选的,所述人体感应机构设有四个,所述人体感应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所述壳体结构为卡扣组合,组装拆卸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拆装的工作效率,且本技术的所述移动消毒机器人具有避障和避开照射人们的功能,有效保护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局部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柱形壳体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上安装板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壳体结构1、底座壳体11、上板槽11a、安装空腔11b、连接通孔110、底板111、后安装板112、前安装板113、插合槽113a、第一卡扣凸起113b、上安装板114、安装部1141、支撑部1142、斜切部1143、插合条114a、第一扣合环114b、第一支撑立柱115、底座上盖12、消毒安装口120、底盖板121、上盖罩122、柱形壳体13、消毒凹槽13a、散热通孔13b、第二支撑立柱131、消毒紫光灯2、行走机构3、避障机构4、雷达感应模块41、超声波感应模块42、摄像机构5、人体感应机构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包括壳体结构1、消毒紫光灯2、行走机构3、避障机构4、摄像机构5和人体感应机构6;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底座壳体11、底座上盖12和柱形壳体13;所述底座壳体11设有安装空腔11b;所述避障机构4包括雷达感应模块41和超声波感应模块42;所述雷达感应模块41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的前端面,所述超声波感应模块42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11b;所述行走机构3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11的下方;所述摄像机构5和人体感应机构6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13的上方;所述消毒紫光灯2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13的侧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毒紫光灯2安装在所述柱形壳体13上,在所述行走机构3的带动下,所述移动消毒机器人可以在地面上进行巡航移动,利用所述消毒紫光灯2照射的紫外线对路途上的物体进行灭菌消毒,且在所述移动消毒机器人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所述避障机构4对路径上的物体进行规避,所述避障机构4包括雷达感应模块41和超声波感应模块42,通过所述雷达感应模块41和超声波感应模块42两者结合对路径上的障碍物进行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消毒紫光灯、行走机构、避障机构、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底座壳体、底座上盖和柱形壳体;所述底座壳体设有安装空腔;所述避障机构包括雷达感应模块和超声波感应模块;所述雷达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前端面,所述超声波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的下方;所述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上方;所述消毒紫光灯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消毒紫光灯、行走机构、避障机构、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底座壳体、底座上盖和柱形壳体;所述底座壳体设有安装空腔;所述避障机构包括雷达感应模块和超声波感应模块;所述雷达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前端面,所述超声波感应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的下方;所述摄像机构和人体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上方;所述消毒紫光灯设置于所述柱形壳体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壳体包括底板、后安装板、前安装板和上安装板;所述后安装板卡扣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后端,所述前安装板卡扣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前端,所述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首尾连接并组成矩形状的外壳;所述前安装板的上端设有上板槽,所述上安装板设置于所述上板槽,且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前安装板卡扣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底座上盖之间形成所述安装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消毒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包括安装部、支撑部和斜切部,所述支撑部垂直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斜切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且所述斜切部与所述安装部的夹角设置为120°;所述斜切部设有插合条,所述前安装板的内壁设有插合槽,所述斜切部通过将所述插合条插入所述插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诚柳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