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966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TIL细胞用培养液悬浮培养,培养时首先加入绞股蓝皂苷和促活性小肽,至少一天后加入山莨菪碱和细胞因子;之后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液换液;所述促活性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la‑Gly‑Glu‑Arg‑Asp‑Met。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TIL细胞培养至第5d时,其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第7天时,达到活性峰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涉及细胞的活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
技术介绍
TIL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浸润淋巴细胞,是继LAK之后的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其抗肿瘤效果是LAK至少50倍,已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肾、肺、肝、卵巢的原发或继发肿瘤。TIL细胞具有高效、特异、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之一。新鲜分离的TIL抗肿瘤活性低下,而经过IL-2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或体内激活,TIL的活性得到提高,然而遗憾的是TIL的活化培养时间较长,大量研究显示,TIL细胞的活性在培养第14~21d时才能达到峰值。例如《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比较》(蒋敬庭等)用含10%AB型血清、4.0×105U/LIL-2的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0×106/mL,置温箱中培养。其对比了CIK细胞和TIL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d时达峰值,而TIL细胞在21d时才达峰值。因此,活化培养时间过长,使TIL细胞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TIL细胞用培养液悬浮培养,培养时首先加入绞股蓝皂苷和促活性小肽,至少一天后加入山莨菪碱和细胞因子;之后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液换液;所述促活性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la-Gly-Glu-Arg-Asp-Met。该小肽由常规方法人工合成。优选的,绞股蓝皂苷添加的终浓度为5~8mg/mL。优选的,促活性小肽添加的终浓度为0.1~1.0mg/mL。优选的,山莨菪碱添加的终浓度为1~5mg/mL。优选的,所述细胞因子包括IL-2、IL-4。优选的,所述培养液为含有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所述血清包括新生牛血清、人AB型血清。优选的,所述的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TIL细胞用培养液培养,培养的第1天加入终浓度为5~8mg/mL绞股蓝皂苷和0.1~1.0mg/mL促活性小肽;第2天加入终浓度1~5mg/mL的山莨菪碱和60~80U/mL的IL-2,以后每隔1~2d采用含有终浓度400~1000U/mLIL-2的培养液换液。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首先发现绞股蓝皂苷、促活性小肽Ala-Gly-Glu-Arg-Asp-Met、山莨菪碱有利于新分离TIL细胞免疫抑制的解除,在此基础上经研究确定,促活性小肽在绞股蓝皂的作用下才能改善细胞的代谢功能,提前添加山莨菪碱不利于TIL细胞活性的释放。因此应首先添加促活性小肽和绞股蓝皂,再添加山莨菪碱和细胞因子。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TIL细胞培养至第5d时,其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第7天时,达到活性峰值。采用该方法培养5d即可得到增殖倍数175以上,杀伤率达到85%以上,培养5d后即可用于临床治疗,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TIL细胞的分离实验方法:1)将肝癌组织剪碎至约1mm3小块,置于3600UDNA酶、60μg胶原酶和125U透明质酸酶的RPMI-1640培养液中,混匀并于37℃恒温搅拌1h。2)将酶消化后的细胞悬液经200目滤网过滤,以除去未消化的肿瘤组织块。1500rpm离心5min收集单个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洗细胞,将细胞再悬浮。3)梯度离心分离TIL细胞:于离心管内分层放入100%及75%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各15mL,再缓慢从管壁加入20mL细胞悬液,2000rpm离心20min,收集100%分离液界面上的TIL细胞,再用RPMI-1640培养液洗TIL细胞,以除去细胞分离液,得TIL细胞。实施例2:新分离TIL细胞的活化培养方法以下为研究过程中涉及的4种培养方式:方法1:常规方法,将TIL细胞用培养液(10%新生牛血清、1000U/mLIL-2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浓度3×105/mL,置5%CO2孵箱中37℃培养。每隔2d换液一次。第5、7、9、14天测定TIL细胞对HepG2的杀瘤效应。方法2:将TIL细胞用培养液(10%新生牛血清、5mg/mL人参皂苷、1.0mg/mL促活性小肽Ala-Gly-Glu-Arg-Asp-Met、1mg/mL的山莨菪碱、1000U/mL的IL-2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浓度3×105/mL,置5%CO2孵箱中37℃培养。每隔2d换液一次。第5、7、9、14天测定TIL细胞对HepG2的杀瘤效应。方法3:将TIL细胞用培养液(10%新生牛血清、5mg/mL绞股蓝皂苷、1.0mg/mL促活性小肽Ala-Gly-Glu-Arg-Asp-Met、1mg/mL的山莨菪碱、1000U/mL的IL-2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浓度3×105/mL,置5%CO2孵箱中37℃培养。每隔2d换液一次。第5、7、9、14天测定TIL细胞对HepG2的杀瘤效应。方法4:将TIL细胞用培养液(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浓度3×105/mL,置5%CO2孵箱中37℃培养。培养的第1天加入终浓度为1mg/mL的山莨菪碱和1.0mg/mL促活性小肽(Ala-Gly-Glu-Arg-Asp-Met);第2天加入终浓度5mg/mL绞股蓝皂苷和1000U/mL的IL-2,以后每隔2d采用含有终浓度1000U/mLIL-2的培养液换液。培养的第5、7、9、14天测定TIL细胞对HepG2的杀瘤效应。方法5:将TIL细胞用培养液(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浓度3×105/mL,置5%CO2孵箱中37℃培养。培养的第1天加入终浓度为5mg/mL绞股蓝皂苷和1.0mg/mL促活性小肽(Ala-Gly-Glu-Arg-Asp-Met);第2天加入终浓度1mg/mL的山莨菪碱和1000U/mL的IL-2,以后每隔2d采用含有终浓度1000U/mLIL-2的培养液换液。培养的第5、7、9、14天测定TIL细胞对HepG2的杀瘤效应。方法6:将TIL细胞用培养液(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浓度3×105/mL,置5%CO2孵箱中37℃培养。培养的第1天加入终浓度为5mg/mL绞股蓝皂苷和1.0mg/mL促活性小肽(Ala-Gly-Glu-Arg-Asp-Met);第2天加入终浓度1mg/mL的山莨菪碱和60U/mL的IL-2,以后每隔2d采用含有终浓度1000U/mLIL-2的培养液换液。培养的第5、7、9、14天测定TIL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TIL细胞用培养液悬浮培养,培养时首先加入绞股蓝皂苷和促活性小肽,至少一天后加入山莨菪碱和细胞因子;之后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液换液;/n所述促活性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la-Gly-Glu-Arg-Asp-Met。/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TIL细胞用培养液悬浮培养,培养时首先加入绞股蓝皂苷和促活性小肽,至少一天后加入山莨菪碱和细胞因子;之后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液换液;
所述促活性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la-Gly-Glu-Arg-Asp-Me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绞股蓝皂苷添加的终浓度为5~8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促活性小肽添加的终浓度为0.1~1.0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L细胞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山莨菪碱添加的终浓度为1~5mg/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湛振键彭大为刘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康盾创新产业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