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950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气浮池、副气浮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发酵池和沉淀池,还包括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分别与所述主溶气罐和所述副溶气罐连通,所述副气浮池的容积为所述主气浮池的容积的10‑35%,所述副溶气罐的溶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的溶气量的5‑3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好处是无需对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的功率进行时时控制也能够保证排出的污水中的絮凝物含量较为稳定。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副气浮池和副溶气罐的设备投入不大。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的控制简单,溶气罐的运转负荷稳定,絮凝物清除率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1204758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屠宰场污水处理工艺,屠宰废水经粗格栅井后,经隔油池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细格栅井,出水进入调节池,出水由泵提升进入气浮机,通过投加絮凝药剂,降低COD,去除悬浮物、浮油物质;气浮机出水进入调节兼水解池,调节兼水解池出水进入后续的缺氧池;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在曝气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和水;废水经两级好氧处理后自流入沉淀池,废水在其中进行泥水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后续的消毒池,沉淀池底部污泥进入污泥池,沉淀池中部泥水混合物返回缺氧池,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池,通过紫外线在此进行除臭、脱色、杀菌、消毒处理,去除废水中残余的有机物及无机物。实际上,各个时间段中输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水的组成成分并不稳定,污水中的油脂的含量也不稳定,为了稳定从气浮池中排出的水中的絮凝物含量,现有技术通常需要时时调节溶气罐的溶气量,导致溶气罐的控制较为困难。溶气罐是的原理是从气浮池底部抽污水,将气体混入污水中再排出到气浮池中,混入空气后的絮凝物体积较大密度较小因此能够向上浮。当溶气罐的溶气量增加会导致溶气罐内压强增大,溶气罐的造价将大幅提升。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溶气罐的控制比较困难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气浮池、副气浮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发酵池和沉淀池,还包括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分别与所述主溶气罐和所述副溶气罐连通,所述副气浮池的容积为所述主气浮池的容积的10-35%,所述副溶气罐的溶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的溶气量的5-3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可调输出管以及相互电连接的控制器和浓度检测器;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中均设有所述浓度检测器,所述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絮凝物的浓度;所述可调输出管与所述主溶气罐连通,所述可调输出管的排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工作时的总输出量的5-25%,所述可调输出管为软管,所述可调输出管上连接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主气浮池中的浓度和所述副气浮池中的浓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阈值a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移动到所述主气浮池的上方,所述可调输出管能够向所述主气浮池输送污水;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主气浮池中的浓度和所述副气浮池中的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阈值b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移动到所述副气浮池的上方,所述可调输出管能够向所述副气浮池输送污水;所述a小于所述b。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副气浮池中的絮凝物浓度低于预设的阈值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副溶气罐停机,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副气浮池中的絮凝物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阈值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副溶气罐工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手包括夹持爪和缩动力机构,所述缩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爪伸长或缩短,所述夹持爪与所述可调输出管连接;所述缩动力机构上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连接有轨道和平移动力机构,所述平移动力机构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平移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轨道设于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的旁侧,所述平移动力机构和所述缩动力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前处理池,所述主气浮池中设有缓冲通道,所述主气浮池呈立方体形,所述缓冲通道设于所述主气浮池的一棱边处,所述缓冲通道的上部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前处理池连通,所述缓冲通道中的水流方向为从上到下,水流从所述缓冲通道的下部流入所述主气浮池的主体中;所述主气浮池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第一气浮出口,所述第一气浮出口与所述缓冲通道位于所述主气浮池的同一对角线上,水流从所述第一气浮出口流入所述副气浮池中;所述副气浮池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第二气浮出口,所述第二气浮出口和所述第一气浮出口位于所述副气浮池的同一对角线上,水流从所述第二气浮出口流出所述副气浮池;所述厌氧发酵池中的水流方向为从下到上,所述好氧发酵池中设有副缓冲通道,所述副缓冲通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厌氧发酵池和所述好氧发酵池的主体连通,所述副缓冲通道中的水流方向为从上到下,所述好氧发酵池中的水流方向为从下到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渣槽,所述渣槽设于所述主气浮池与所述副气浮池之间,所述渣槽的底部密封连接有下挡板,所述第一气浮出口设于所述下挡板上;所述渣槽的中部设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顶部高于所述主气浮池高度和所述副气浮池的高度,所述渣槽的左部和右部分别与所述主气浮池的上部和所述副气浮池的上部连通,所述渣槽的底部连通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外端设于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之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刮渣组件,所述刮渣组件包括动力机构、主刮板和副刮板,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刮板和所述副刮板移动,所述主刮板和所述副刮板分别设于所述主气浮池上和所述副气浮池上,所述主刮板和所述副刮板分别能够将所述主气浮池上和所述副气浮池上的絮凝物刮入所述渣槽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连通有排污管道,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连通有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与所述好氧发酵池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无需对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的功率进行时时控制也能够保证排出的污水中的絮凝物含量较为稳定。并且,本专利技术中,副气浮池和副溶气罐的设备投入不大。本专利技术的好处是,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的控制简单,溶气罐的运转负荷稳定,絮凝物清除率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主气浮池,2-副气浮池,3-厌氧发酵池,4-好氧发酵池,41-副缓冲通道,5-沉淀池,51-排污管道,52-回收管道,6-主溶气罐,7-副溶气罐,8-可调输出管,9-夹持爪,10-缩动力机构,11-滑块,12-轨道,13-平移动力机构,14-前处理池,15-缓冲通道,16-第一气浮出口,17-第二气浮出口,18-渣槽,19-下挡板,20-上挡板,21-排渣管,22-动力机构,23-主刮板,24-副刮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气浮池1、副气浮池2、厌氧发酵池3、好氧发酵池4和沉淀池5,还包括主溶气罐6和副溶气罐7,主气浮池1和副气浮池2分别与主溶气罐6和副溶气罐7连通,副气浮池2的容积为主气浮池1的容积的10-35%,副溶气罐7的溶气量为主溶气罐6的溶气量的5-35%。污水中加入絮凝剂后,产生的大部分絮凝物能够浮到主气浮池1表面,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外设的刮渣组件将浮在污水表面的絮凝物清除,主气浮池1的絮凝物清除率通常能够达到65-90%,因此,副气浮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气浮池、副气浮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发酵池和沉淀池,还包括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分别与所述主溶气罐和所述副溶气罐连通,所述副气浮池的容积为所述主气浮池的容积的10-35%,所述副溶气罐的溶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的溶气量的5-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气浮池、副气浮池、厌氧发酵池、好氧发酵池和沉淀池,还包括主溶气罐和副溶气罐,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分别与所述主溶气罐和所述副溶气罐连通,所述副气浮池的容积为所述主气浮池的容积的10-35%,所述副溶气罐的溶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的溶气量的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输出管以及相互电连接的控制器和浓度检测器;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中均设有所述浓度检测器,所述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絮凝物的浓度;所述可调输出管与所述主溶气罐连通,所述可调输出管的排气量为所述主溶气罐工作时的总输出量的5-25%,所述可调输出管为软管,所述可调输出管上连接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主气浮池中的浓度和所述副气浮池中的浓度的差值小于预设的阈值a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移动到所述主气浮池的上方,所述可调输出管能够向所述主气浮池输送污水;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主气浮池中的浓度和所述副气浮池中的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的阈值b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移动到所述副气浮池的上方,所述可调输出管能够向所述副气浮池输送污水;所述a小于所述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副气浮池中的絮凝物浓度低于预设的阈值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副溶气罐停机,当所述浓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副气浮池中的絮凝物浓度大于等于预设的阈值C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副溶气罐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夹持爪和缩动力机构,所述缩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爪伸长或缩短,所述夹持爪与所述可调输出管连接;所述缩动力机构上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连接有轨道和平移动力机构,所述平移动力机构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平移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轨道设于所述主气浮池和所述副气浮池的旁侧,所述平移动力机构和所述缩动力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汝广陈大瑜李春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拓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