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882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3
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包括:置板组件,转移组件,设于置板组件,用于钢板的升降转移;推板组件,设于置板组件,用于钢板的前推转移;叠合台,设于置板组件的前侧,包括设于置板组件前侧的基板,基板向上延伸的设有放置台;升降组件,设于置板组件的上端,位于放置台的正上方;夹持组件,设于升降组件,与升降组件相互配合用于印制板的压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对叠合的钢板进行转移,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钢板的叠合效率,提高了印制板的加工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制板固化设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
技术介绍
印制电路板又称为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印制板的介电层一般通过固化的方式制备成为硬度较高的绝缘层,其中在固化完成后,为了避免印制板外侧的铜层被氧化,以及提高印制板固化的散热效果,因此在每个印制板之间叠合钢板,通过钢板对固化中产生的热量较快进行扩散,同时还能通过这种方式避免空气中的氧气由于温度的升高对铜层进行氧化,这种方式主要是钢板在叠合的过程中,空气被钢板挤压从钢板之间移出,而现有的这种叠合方式是通过人工操作完成,一方面增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在钢板转移的过程中,还可能对印制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方便对叠合的钢板进行转移,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钢板的叠合效率,提高了印制板的加工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包括:置板组件,转移组件,设于置板组件,用于钢板的升降转移;推板组件,设于置板组件,用于钢板的前推转移;叠合台,设于置板组件的前侧,包括设于置板组件前侧的基板,基板向上延伸的设有放置台;升降组件,设于置板组件的上端,位于放置台的正上方;夹持组件,设于升降组件,与升降组件相互配合用于印制板的压合。进一步地,置板组件包括支撑脚四个,支撑脚上端设有底板,底板两侧向上延伸的设有侧板,侧板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伸板,侧板前侧固定有前侧板,前侧板贯穿的成形有推出孔一对,位于下端的推出孔正对于放置台的上端。进一步地,转移组件包括均设于上伸板外壁上下两端的升降座,位于上端的升降座均安装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轴均连接有转移丝杆,每对升降座之间设有转移导杆若干,转移丝杆均旋有转移运动块,转移运动块均套设于转移导杆,上伸板均贯穿的成形有穿孔,转移运动块之间设有转移运动板,转移运动板的前侧两端穿于穿孔。进一步地,推板组件包括均设于上伸板后侧的后伸板一对,后伸板均成对的成形有运动孔,后伸板外壁均成对的安装有前推座四对,位于外侧端的前推座均安装有前推电机,前推电机的输出轴均连接有前推旋杆,每对前推座之间均设有前推杆若干,前推旋杆均旋有前推块,前推块均穿于前推杆,每对前推块之间均设有前推后板,前推后板均向前延伸的设有前推板,前推板均与推出孔一一对应,前推板的正对于对应的推出孔。进一步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前侧板上端的顶板,顶板向上延伸的设有上延导板,上延导板上端设有装配座,装配座安装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旋有调节板,调节板位于上延导板之间,调节板向下延伸的设有升降杆若干,升降杆穿于顶板,顶板与前侧板之间设有角撑板若干。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设于升降杆下端的工形板,工形板各个支板均成形有导向孔,工形板向上延伸的设有固定板一对,固定板两端均向外延伸的设有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活动端均安装有下穿板,下穿板两侧均成对的设有限制板两对,下穿板均穿于导向孔,其中一对限制板位于工形板的上侧,另外一对限制板位于工形板的下侧,每对下穿板的下端均固定有L形板。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方便对叠合的钢板进行转移,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钢板的叠合效率,提高了印制板的加工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图2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图3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三。图4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四。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此外,“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等于”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等于,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4所示,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包括:置板组件1、转移组件2、推板组件3、叠合台4、升降组件5以及夹持组件6。置板组件1,包括支撑脚10四个,支撑脚10上端设有底板11,底板11两侧向上延伸的设有侧板12,侧板12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伸板13,侧板12前侧固定有前侧板14,前侧板14贯穿的成形有推出孔140一对,位于下端的推出孔140正对于放置台41的上端。转移组件2,设于置板组件1,用于钢板的升降转移。其包括均设于上伸板13外壁上下两端的升降座20,位于上端的升降座20均安装有升降电机21,升降电机21的输出轴均连接有转移丝杆22,每对升降座20之间设有转移导杆23若干,转移丝杆22均旋有转移运动块24,转移运动块24均套设于转移导杆23,上伸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置板组件(1),/n转移组件(2),设于置板组件(1),用于钢板的升降转移;/n推板组件(3),设于置板组件(1),用于钢板的前推转移;/n叠合台(4),设于置板组件(1)的前侧,包括设于置板组件(1)前侧的基板(40),基板(40)向上延伸的设有放置台(41);/n升降组件(5),设于置板组件(1)的上端,位于放置台(41)的正上方;/n夹持组件(6),设于升降组件(5),与升降组件(5)相互配合用于印制板的压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板组件(1),
转移组件(2),设于置板组件(1),用于钢板的升降转移;
推板组件(3),设于置板组件(1),用于钢板的前推转移;
叠合台(4),设于置板组件(1)的前侧,包括设于置板组件(1)前侧的基板(40),基板(40)向上延伸的设有放置台(41);
升降组件(5),设于置板组件(1)的上端,位于放置台(41)的正上方;
夹持组件(6),设于升降组件(5),与升降组件(5)相互配合用于印制板的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置板组件(1)包括支撑脚(10)四个,支撑脚(10)上端设有底板(11),底板(11)两侧向上延伸的设有侧板(12),侧板(12)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伸板(13),侧板(12)前侧固定有前侧板(14),前侧板(14)贯穿的成形有推出孔(140)一对,位于下端的推出孔(140)正对于放置台(4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转移组件(2)包括均设于上伸板(13)外壁上下两端的升降座(20),位于上端的升降座(20)均安装有升降电机(21),升降电机(21)的输出轴均连接有转移丝杆(22),每对升降座(20)之间设有转移导杆(23)若干,转移丝杆(22)均旋有转移运动块(24),转移运动块(24)均套设于转移导杆(23),上伸板(13)均贯穿的成形有穿孔(130),转移运动块(24)之间设有转移运动板(25),转移运动板(25)的前侧两端穿于穿孔(1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制板固化用钢板叠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组件(3)包括均设于上伸板(13)后侧的后伸板(30)一对,后伸板(30)均成对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军胡志强杨海军牟玉贵李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