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时兼顾成型性和焊接性的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板的特征在于,在从钢板的表面至板厚方向上的30μm为止的区域的表层部,Al氧化物粒子以3000~6000个/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汽车燃油效率提高等观点出发,要求使汽车用钢板高强度化、变薄,从而使汽车轻量化。另外,汽车部件所使用的钢板由于要成型为各种形状,所以要求具有优良的成型性。进而,由于在汽车的组装工序中成型部件要被焊接,因此作为汽车的结构部件所使用的钢板的选择标准,良好的焊接性也很重要。然而,就钢板的焊接而言,例如像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有时焊接接头强度的下降成为问题。据认为在焊接时形成的焊点的韧性低的情况下,焊点内会发生裂纹并发展,焊接接头强度下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880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那样的焊点内的裂纹在钢板的表层部发生并发展。因此,据认为表层部的状态会对钢板的焊接性会产生大的影响。可是,还没有找到通过表层部的改性来改善钢板的焊接性的现有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兼顾成型性和焊接性的钢板。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们对于通过钢板的表层部的改性来抑制因焊点内的裂纹的发生、发展而引起的焊接接头强度的下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者们认为,通过提高钢板的表层部的焊点的韧性,能够抑制焊接接头强度的下降而改善焊接性。首先,本专利技术者们制作了多个在表层部分布有大量的Al氧化物粒子的钢板,并研究了这些钢板的焊接性。其结果是,这些钢板的焊接性均得到了改善。该效果的机理还不完全明确,但可以如下地考虑。<br>据认为分布于钢板的表层部的Al氧化物粒子通过在焊接时成为固定粒子,从而会抑制奥氏体的粗大化。奥氏体的粗大化如果被抑制,则因焊接时的冷却而生成的马氏体的原奥氏体粒径变得微细。据认为,通过马氏体的原奥氏体粒径变得微细,从而焊点的韧性会提高。其结果是,据认为焊点内裂纹的发生、发展得到抑制,焊接性得到改善。但是,可知根据Al氧化物粒子分布状态,有时尽管焊接性得到改善,但成型性却劣化,本专利技术者们继续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者发现,为了不让成型性劣化,适当控制钢板的表层部的Al氧化物粒子的分布是重要的。如上所述地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如下所述。(1)一种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钢板,其特征在于,在将从所述钢板的表面至板厚方向上的30μm为止的区域定义为表层部时,至少在单面侧的表层部,粒径为20nm以上的Al氧化物粒子以3000~6000个/mm2的个数密度存在,以μm为单位测定的所述Al氧化物粒子的粒径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5.0~-3.5,标准偏差为0.8以下,与所述粒径的自然对数的所述平均值的偏差大于所述标准偏差的2倍的Al氧化物粒子的数量为粒径为20nm以上的全部Al氧化物粒子数的5%以下,距离所述钢板的表面为板厚的1/4的位置处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050~0.800%、Si:0.01~1.20%、Mn:0.01~8.00%、P:0.100%以下、S:0.050%以下、Al:0~3.000%、N:0.010%以下、O:0~0.020%、Cr:0~3.00%、Mo:0~1.00%、B:0~0.0100%、Ti:0~0.200%、Nb:0~0.200%、V:0~0.20%、Cu:0~1.000%、Ni:0~1.000%、剩余部分:Fe和杂质,在钢板的板厚的1/2的位置处,Al氧化物粒子的个数密度为1000个/mm2以下。(2)根据(1)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选自下述元素中的至少1种:Cr:0.01~3.00%、Mo:0.01~1.00%、B:0.001~0.0100%、Ti:0.010~0.200%、Nb:0.010~0.200%、V:0.01~0.20%、Cu:0.010~1.000%、和Ni:0.010~1.000%。(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钢板,其中,距离所述钢板的表面为板厚的1/4的位置处的金属组织含有以面积率计为10%以上的残留奥氏体。(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在所述表层部的表面进一步含有热浸镀锌层、合金化热浸镀锌层或电镀锌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同时兼顾成型性和焊接性的钢板。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钢板适合作为汽车部件用原材料等。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钢板的制造方法的连续铸造工序中,在钢液的表层部添加氧化铁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使理解本专利技术变得容易的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超出其宗旨的情况下从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改良。此外,数值范围的表达中的“~”是指含有其左侧的数字作为下限、含有右侧的数字作为上限的意思。本实施方式的钢板的拉伸强度设定为780MPa以上,优选设定为900MPa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钢板中,将从钢板的表面至板厚方向上的30μm为止的区域定义为表层部,将比表层部更靠板厚方向的内侧的区域定义为钢板中心部。本实施方式的钢板的表层部满足以下所述的条件。在钢板的至少单面侧的表层部存在Al氧化物粒子。表层部可以仅形成于钢板的单面侧,也可以形成于钢板的两面侧。本实施方式中,Al氧化物粒子的个数密度为3000~6000个/mm2。本实施方式中的Al氧化物粒子的粒径分布遵从以下的粒径分布。即,以μm为单位测定的Al氧化物粒子的粒径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5.0~-3.5以下、标准偏差为0.8以下。另外,Al氧化物粒子中的与粒径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的偏差超过标准偏差的2倍的粒子的个数为表层部的测定对象的全部Al氧化物粒子的个数的5%以下。通过满足上述Al氧化物的条件,对于具有7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高强度钢板来说,能够同时兼顾成型性和焊接性。以μm为单位测定的Al氧化物粒子的粒径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3.5以下。由此,在钢板成型时粗大的Al氧化物粒子成为起点而产生裂纹这一事项能被抑制,钢板的成型性的劣化能被抑制。从该观点出发,该平均值更优选为-3.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8以下。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成型性是指,与轧制方向成直角地从钢板上采取日本工业标准JIS5号试验片、按照JISZ2241(2011)对该试验片进行拉伸试验而得到的总伸长率。另一方面,通过以μm为单位测定的Al氧化物粒子的粒径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设定为-5.0以上,钢板的焊接性得到改善。从该观点出发,该平均值优选为-4.9以上,更优选为-4.7以上。另外,以μm为单位测定的Al氧化物粒子的粒径的自然对数的标准偏差为0.8以下。由此,在钢板成型时粗大的Al氧化物粒子成为起点而产生裂纹这一事项能被抑制,钢板的成型性的劣化能被抑制。该标准偏差的下限理想地为0。将该标准偏差的下限设定为低于0.2这一事项在技术上是困难的。因此,该标准偏差的下限也可以设定为0.2。进而,上述的粒径分布中,相对于粒径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而言超过标准偏差的2倍的Al氧化物粒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钢板,其特征在于,在将从所述钢板的表面至板厚方向上的30μm为止的区域定义为表层部时,至少在单面侧的表层部,粒径为20nm以上的Al氧化物粒子以3000~6000个/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424 JP 2019-0834001.一种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钢板,其特征在于,在将从所述钢板的表面至板厚方向上的30μm为止的区域定义为表层部时,至少在单面侧的表层部,粒径为20nm以上的Al氧化物粒子以3000~6000个/mm2的个数密度存在,
以μm为单位测定的所述Al氧化物粒子的粒径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5.0~-3.5,标准偏差为0.8以下,与所述粒径的自然对数的所述平均值的偏差大于所述标准偏差的2倍的Al氧化物粒子的数量为粒径为20nm以上的全部Al氧化物粒子数的5%以下,
距离所述钢板的表面为板厚的1/4的位置处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
C:0.050~0.800%、
Si:0.01~1.20%、
Mn:0.01~8.00%、
P:0.100%以下、
S:0.050%以下、
Al:0~3.000%、
N:0.010%以下、
O:0~0.20%、
Cr:0~3.00%、
Mo:0~1.00%、
B:0~0.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裕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