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冲击性优异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73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兼具高阻燃性和优异耐冲击性的非卤系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25~60质量份的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0~10质量份的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0.1~10质量份的热塑性弹性体(C),0.1~5质量份的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5~20质量份的阻燃剂组合(E)及30~65质量份的强化材(F);(A)~(F)的总量为100质量份,上述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是哌嗪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和/或三聚氰胺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上述阻燃剂组合(E)由次膦酸的金属盐(E1)及金属盐或复盐(E2)构成,上述金属盐或复盐(E2)包含亚磷酸成分和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铝中的1种或多种金属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耐冲击性优异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卤系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可以得到具有高阻燃性和良好的外观特性,且耐冲击性优异的成型品的非卤系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目前,聚酰胺树脂的阻燃化是使用了氯、溴系的卤系阻燃剂,但是存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卤系气体,另外在加工时腐蚀混炼机、成型机等加工机械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针对聚酰胺树脂的非卤系阻燃剂,使用了三嗪系化合物,例如,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等(专利文献1、2),这些三嗪系化合物的阻燃效果低,为了对聚酰胺树脂赋予高度阻燃性需要添加大量的三嗪化合物。另外,使用这些三嗪系化合物的阻燃化难以抑制滴落。另外,由配合有三嗪系化合物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经过长时间时,存在三聚氰胺等阻燃剂渗出到成型品表面上,成型品表面变白的问题。并且,存在会使聚酰胺树脂本身具有的强韧性损失的缺点。作为非卤系阻燃剂,红磷作为聚酰胺树脂的阻燃剂有效,以少于三嗪系化合物等非卤系阻燃剂的量进行配合,即可使聚酰胺树脂阻燃化(专利文献3)。但是,红磷存在在与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进行混炼加工时由于摩擦而导致起火事故的情况。另外,红磷由于其特性而难以粉碎为微粒,具有较大的粒径分布,因此存在物性大幅降低,会使聚酰胺树脂本身具有的强韧性损失的缺点。另外,使用红磷时,还存在成型品未添加颜料时的颜色是红褐色而难以着色的缺点。近年,认为包含磷的复合系阻燃剂对于聚酰胺树脂等的阻燃化非常地有效(专利文献4、5、6)。例如,组合了次膦酸盐和亚磷酸金属盐的复合系阻燃剂。这些复合系阻燃剂相对于聚酰胺树脂的配合量较少,可以得到高的阻燃效果。另外,认为由于阻燃剂的配合量较少,因此物性良好。但是,由这些复合系阻燃剂而得到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与非阻燃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比较时,存在耐冲击性损失的缺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4-266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58-3554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3-24315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219772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72978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30442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得到具有高阻燃性和良好的外观特性,且耐冲击性优异的成型品的非卤系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聚酰胺树脂中组合使用阻燃剂组合(由次膦酸金属盐、包含亚磷酸成分和特定的金属成分的金属盐或复盐形成)、哌嗪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和/或三聚氰胺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并进一步混合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兼顾提高阻燃性和耐冲击性,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如下:[1]一种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25~60质量份的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0~10质量份的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0.1~10质量份的热塑性弹性体(C),0.1~5质量份的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5~20质量份的阻燃剂组合(E)及30~65质量份的强化材(F);(A)~(F)的总量为100质量份,所述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是哌嗪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和/或三聚氰胺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上述阻燃剂组合(E)由次膦酸的金属盐(E1)及金属盐或复盐(E2)形成,所述金属盐或复盐(E2)包含亚磷酸成分和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铝中的1种或多种金属成分。[2]根据[1]所述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为聚酰胺6及聚酰胺66中的至少1种。[3]根据[1]或[2]所述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是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六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共聚物。[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C)是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C)是具有与聚酰胺树脂反应的官能团的热塑性弹性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组合使用非卤系阻燃剂的特定组合和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制造同时具有耐冲击性及高度阻燃性(在1/32英寸厚的UL94阻燃标准中达到V-0)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含量(配合量)以将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热塑性弹性体(C)、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阻燃剂组合(E)及强化材(F)的总量设为100质量份时的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是必须成分,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是任意成分。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是指,分子中具有酰胺键(-CONH-)的聚酰胺树脂中,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中具有由结晶的熔解而产生的吸热峰的结晶性聚酰胺树脂。是以JISK7121:2012为基准,以升温速度20℃/分钟进行DSC测定时,具有明确的熔点峰的聚酰胺树脂。具体而言,可列举聚酰胺3、聚酰胺4、聚酰胺5、聚酰胺6、聚酰胺7、聚酰胺8、聚酰胺66、聚酰胺46、聚酰胺6T、聚酰胺6I、聚酰胺MXD6等聚合物,或以他们为成分的结晶性共聚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物质。在本专利技术中,特别优选聚酰胺6及聚酰胺66。优选使用这些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30000的聚酰胺树脂。通过使数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作为聚酰胺树脂的韧性和流动性能得到满足,这对于本专利技术是优选的。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的含量为25~60质量份,优选为25~50质量份,更优选为27~45质量份。通过使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可以实现得到下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目的:可以获得具有高阻燃性、良好的成型流动性和外观特性,且耐冲击性优异的成型品。为了提高由本专利技术的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成型品的外观,优选配合(含有)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本专利技术中的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是指,以JISK7121:2012为基准,以升温速度20℃/分进行DSC测定时,不显示明确的熔点的聚酰胺或观测到升温时的发热峰的聚酰胺。具体而言,可列举由4,4'-二氨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CA)、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间苯二甲胺(MXD)、三甲基己二胺(TMD)、异佛尔酮二胺(IA)、4,4'-二氨基二环己基丙烷(PACP)、己二胺等二胺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羧酸等二羧酸和己内酰胺、月桂基内酰胺等内酰胺类聚合得到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或者混合物,但不限于此。这些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之中,优选的是六亚甲基对苯二甲酰胺/六亚甲基间苯二甲酰胺共聚物(聚酰胺6T/6I),4,4'-二氨基-3,3'-二甲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25~60质量份的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0~10质量份的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0.1~10质量份的热塑性弹性体(C),0.1~5质量份的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5~20质量份的阻燃剂组合(E)及30~65质量份的强化材(F);(A)~(F)的总量为100质量份,所述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是哌嗪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和/或三聚氰胺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所述阻燃剂组合(E)由次膦酸的金属盐(E1)及金属盐或复盐(E2)构成,所述金属盐或复盐(E2)包含亚磷酸成分和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铝中的1种或多种金属成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23 JP 2019-0093421.一种阻燃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25~60质量份的结晶性聚酰胺树脂(A),0~10质量份的非晶性聚酰胺树脂(B),0.1~10质量份的热塑性弹性体(C),0.1~5质量份的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5~20质量份的阻燃剂组合(E)及30~65质量份的强化材(F);(A)~(F)的总量为100质量份,所述无机磷化合物的盐(D)是哌嗪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和/或三聚氰胺与无机磷化合物的盐,所述阻燃剂组合(E)由次膦酸的金属盐(E1)及金属盐或复盐(E2)构成,所述金属盐或复盐(E2)包含亚磷酸成分和选自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村和树吉村信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