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702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2
提供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能够实现动力单元小型化和线束缩短等。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适用于电动二轮车(1),该电动二轮车(1)具有:作为包含电动机(M)的动力源的动力单元(P)、被传递该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WR)、与动力单元(P)连接的PCU(18)、为了向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而一端部与PCU(18)连接的线束(70)、用于将该线束(7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结线部(53),将结线部(53)配设在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将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通气室(60)以及驱动链轮(21)在与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设于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特别涉及适用于具有悬挂收纳电动机的动力单元的车体架并在该车体架的后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承有摆臂的电动二轮车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如下结构,在利用电动机动力使驱动轮旋转的电动车辆中,具备控制向电动机供给的电池电力的动力控制单元(PowerControlUnit:PCU)。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转向把手和座椅之间具有低底板并且将内置有电动机的摆动单元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体架的踏板式电动二轮车中,在摆动单元的靠车体前方的位置收纳有动力控制单元,并且在摆动单元的靠车体后方的位置收纳有电动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259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此,在转向把手和座椅之间配设有膝间部件(kneegrip),在车体架的下部悬挂有动力单元,并且在车体架的后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承有摆臂的电动二轮车中,因为处于乘车姿势的驾驶员的脚位于动力单元的附近,所以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该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适用于电动二轮车(1),该电动二轮车(1)具有:作为包含电动机(M)的动力源的动力单元(P)、被传递该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WR)、与所述动力单元(P)连接的动力控制单元(18)、为了向所述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而一端部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连接的线束(70)、用于将该线束(7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结线部(53),所述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的特征在于,/n所述结线部(53)配设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n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其他结构件(21、60)在与所述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6 JP 2018-2424211.一种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该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适用于电动二轮车(1),该电动二轮车(1)具有:作为包含电动机(M)的动力源的动力单元(P)、被传递该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WR)、与所述动力单元(P)连接的动力控制单元(18)、为了向所述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而一端部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连接的线束(70)、用于将该线束(7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结线部(53),所述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结线部(53)配设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
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其他结构件(21、60)在与所述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设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70)由与所述电动机(M)的U相、V相以及W相对应的三条配线(70C、70b、70a)构成,
所述结线部(53)由分别安装于所述三条配线(70a、70b、70C)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端子(53a、53b、53c)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砂贵盛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