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及高压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56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及高压直流继电器,所述绕线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两引出件,线圈骨架包括绕线筒、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顶面设有插接块,该插接块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插槽,该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面向所述上挡板外侧,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背对所述上挡板外侧;两引出件分别包括引出主体和与该引出主体相连的绕线脚,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分别一一插装于两插槽;第一侧壁设有与两插槽一一连通的两开口,并在各开口处形成向下贯穿上挡板的第一走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插接块的布局较为紧凑,不仅能够采用绕线设备实现自动化绕线和沾锡,还可减小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继电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及高压直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及高压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高压直流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现有技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一般包括继电器壳体、两静触头动触片、推动杆、动铁芯、线圈组件、用于供动铁芯复位的反力弹簧和用于提高触点压力的触点弹簧等。当线圈组件工作时,动铁芯动作,通过推动杆带动动触片移动,使动触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实现连通负载回路。线圈组件包括绕线结构和漆包线,绕线结构一般由线圈骨架和两引出片组成,线圈骨架顶端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一插接块,该插接块设有两插槽和两走线槽,两引出片分别插装在该两插槽,绕线时,先将漆包线一端缠绕在其中一引出片的绕线脚,再将漆包线在线圈骨架上进行绕线,绕线完毕后,将漆包线另一端缠绕在另一引出片的绕线脚。由于两插槽为四周包围式,为了避免干涉,将两走线槽和两插槽沿插接块的长度方向分布,导致插接块长度较长。使得线圈骨架要做大才能并排布置插槽和走线槽,并且,由于插槽与引出片的绕线脚之间有走线槽,导致引出片的绕线脚的横向部分要做长,才能跨过走线槽,这样继电器内部空间增大,不利于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实现继电器小型化且方便自动化绕线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及高压直流继电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两引出件,线圈骨架包括绕线筒、处于该绕线筒上端的上挡板和处于该绕线筒下端的下挡板,上挡板顶面设有插接块,该插接块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插槽,且该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面向所述上挡板外侧,该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背对所述上挡板外侧;两引出件分别包括引出主体和与该引出主体相连的绕线脚,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分别一一插装于该两插槽,且两引出件的绕线脚分别位于插槽外;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两插槽一一连通的两开口,并在各开口处形成向下贯穿上挡板的第一走线槽。进一步的,所述两引出片的绕线脚分别可朝预设方向折弯或归位;所述绕线脚具有用于绕线的波浪段。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块的第一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插接块的第二侧壁的壁厚;所述插接块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一加强块;所述两引出件的绕线脚分别位于所述插接块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的外侧,所述两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所述插接块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朝向所述上挡板外侧的一端分别设有缺口。进一步的,所述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侧面分别设有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与所述插槽侧面设置的定位槽卡合;所述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倒钩,所述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分别通过其倒钩与所述插槽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板底面设有连通其中一第一走线槽的第二走线槽。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筒内壁面沿其周向分布若干凸筋,各凸筋分别位于所述绕线筒的高度方向上,且各凸筋分别与位于该绕线筒内的导向轴承的外侧面接触配合或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板顶面设有凸部,该凸部顶端与位于上挡板之上的导磁片接触配合;所述凸部为与所述绕线筒同轴设置的环形凸部。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板底面设有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位于所述绕线筒的中轴线相对的两侧,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分别穿过位于上挡板之上的导磁片的预留孔,且第一凸柱与相应的预留孔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凸柱与相应的预留孔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板外侧面沿其周向分布若干第一凸苞,所述下挡板外侧面沿其周向分布若干第二凸苞,第一凸苞和第二凸苞分别与位于线圈骨架外侧的铁杯接触配合或过盈配合。本技术另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如上述本技术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两插槽一一连通的两开口,并在各开口处形成向下贯穿上挡板的第一走线槽,使得插接块长度可以做得较短,布局较为紧凑,且采用绕线设备绕线时不会与绕线设备发生干涉,使本技术的绕线结构能够采用绕线设备实现自动化绕线和沾锡。同时,由于有所述开口的存在,使线圈骨架无需做大即可将第一走线槽设置在插槽靠近上挡板外边缘的一侧,并且,插槽与第一走线槽并列位于插接块的宽度方向上,而非并排位于插接块的长度方向上,使得引出件的绕线脚可以靠近插槽设置,从而使引出件的绕线脚的横向部分可以做得较短,从而减小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继电器的小型化。2、所述两引出件的绕线脚分别可朝预设方向折弯或归位,使进行自动化绕线时,引出件的绕线脚不会与绕线设备发生干涉,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沾锡。所述绕线脚具有用于绕线的波浪段,能够利用波浪段提高绕线脚的绕线效果和防止缠绕在绕线脚上的漆包线脱落。3、所述第一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壁厚,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插槽的牢固性;所述插接块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一加强块,可以增加插槽的插拔力。所述两引出件的绕线脚分别位于所述插接块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的外侧,所述两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所述插接块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朝向所述上挡板外侧的一端分别设有缺口,使得绕线脚上的漆包线可以通过缺口直接进/出第一走线槽,而无需跨过插接块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侧壁。4、所述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侧面分别设有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与所述插槽侧面设置的定位槽卡合,能够对引出件进行定位。所述两引出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倒钩,所述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分别通过其倒钩与所述插槽过盈配合,能够防止引出件脱落。5、所述第二走线槽的设置,方便漆包线从其中一第一走线槽过渡到绕线筒。6、所述绕线筒内壁面沿其周向分布若干凸筋,各凸筋分别位于所述绕线筒的高度方向上,且各凸筋分别与位于该绕线筒内的导向轴承的外侧面接触配合或过盈配合,避免绕线筒进行绕线时向内部收缩变形,从而在绕线时可释放绕线张力,减小线圈电阻的变化。7、所述上挡板顶面设有凸部,该凸部顶端与位于上挡板之上的导磁片接触配合,使上挡板通过该凸部与导磁片隔开,即使绕线后线圈骨架变形也不会再与导磁片接触,从而避免出现线圈骨架因绕线变形而影响导磁片高度,从而影响产品电气参数的问题。8、所述第一凸柱与相应的预留孔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凸柱与相应的预留孔之间的间隙,使本技术可以较好地调整线圈骨架与导磁片的同轴度。9、所述上挡板外侧面沿其周向分布若干第一凸苞,所述下挡板外侧面沿其周向分布若干第二凸苞,第一凸苞和第二凸苞分别与位于线圈骨架外侧的铁杯接触配合或过盈配合,使本技术可以避免线圈骨架在铁杯内晃动,使线圈骨架与铁杯的同轴度保持得较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两引出件,线圈骨架包括绕线筒、处于该绕线筒上端的上挡板和处于该绕线筒下端的下挡板,上挡板顶面设有插接块,该插接块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插槽,且该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面向所述上挡板外侧,该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背对所述上挡板外侧;两引出件分别包括引出主体和与该引出主体相连的绕线脚,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分别一一插装于该两插槽,且两引出件的绕线脚分别位于插槽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两插槽一一连通的两开口,并在各开口处形成向下贯穿上挡板的第一走线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两引出件,线圈骨架包括绕线筒、处于该绕线筒上端的上挡板和处于该绕线筒下端的下挡板,上挡板顶面设有插接块,该插接块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插槽,且该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面向所述上挡板外侧,该插接块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背对所述上挡板外侧;两引出件分别包括引出主体和与该引出主体相连的绕线脚,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分别一一插装于该两插槽,且两引出件的绕线脚分别位于插槽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与两插槽一一连通的两开口,并在各开口处形成向下贯穿上挡板的第一走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引出片的绕线脚分别可朝预设方向折弯或归位;所述绕线脚具有用于绕线的波浪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的第一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插接块的第二侧壁的壁厚;所述插接块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一加强块;所述两引出件的绕线脚分别位于所述插接块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的外侧,所述两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所述插接块在其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侧壁朝向所述上挡板外侧的一端分别设有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侧面分别设有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与所述插槽侧面设置的定位槽卡合;所述两引出件的引出主体相对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帅代文广唐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