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测径测厚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08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测径测厚仪,包括固定平台、测径装置、以及用于固定管材的夹紧定心装置,所述测径装置上设有至少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及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管材的中心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管材内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位于所述管材外部,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所述管材外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材测径测厚仪的检测效率高,且检测准确率高,避免管材检测时存在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材测径测厚仪
本技术涉及管材测量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管材测径测厚仪。
技术介绍
目前,在管材生产过程中,管材在挤出切割后需要对管材的内径、外径、厚度、偏心度等进行检测,从而保证生产出来的管材符合要求。但是现有一般通过人工对管材进行检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且人工检测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很难保证管材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测径测厚仪,本技术的管材测径测厚仪的检测效率高,且检测准确率高,避免管材检测时存在的误差。其技术方案如下:管材测径测厚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测径装置、以及用于固定管材的夹紧定心装置,所述测径装置上设有至少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及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管材的中心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管材内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位于所述管材外部,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所述管材外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相对应。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分别均布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管材的中心与该圆周的中心相对应。所述测径装置包括第一测距固定板、第二测距固定板,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测距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测距固定板相连。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上,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和/或第二测距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的中心固定有测距固定座,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固定于所述测距固定座上。所述夹紧定心装置包括夹紧固定板、夹紧定心驱动件及夹紧定心机构,所述夹紧定心机构与所述夹紧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夹紧定心驱动件与所述夹紧定心机构相连,所述夹紧定心驱动件、所述夹紧固定板分别与所述测径装置相连。所述夹紧定心机构包括四个夹紧定心组件及四个连动杆,所述夹紧定心驱动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夹紧定心组件相连,四个所述夹紧定心组件之间依次通过连动杆相连,所述管材位于四个所述夹紧定心组件之间。所述夹紧定心组件包括夹紧定心卡爪及防滑夹板,所述防滑夹板固定于所述夹紧定心卡爪上,所述夹紧定心组件通过所述防滑夹板对所述管材夹紧定心。所述固定平台上还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驱动件、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导轨、移动底板,所述移动驱动件与所述移动底板相连,所述移动底板的下表面通过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导轨相连,所述测径装置、所述夹紧定心装置固定于所述移动底板上。所述固定平台上还设置有管材支撑组件,所述夹紧定心装置位于所述管材支撑组件与所述测径装置之间;所述管材支撑组件包括管材支撑板,所述管材支撑板上设有支撑凹槽。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技术的测径装置包括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及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指向管材的内壁,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指向管材的外壁。当使用该管材测径测厚仪对管材进行测量时,首先通过夹紧定心装置对管材进行夹紧定心,然后通过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及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分别对管材进行测量。其中,第一测距传感器与其对应的第二测距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a,该距离a在安装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后即可确定,该距离a为已知数据。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测量的为第二测距传感器至管材外壁之间的距离,该距离为b。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测量的距离为第一测距传感器至管材内壁的距离,该距离为c。根据上述测得的数据即可得到管材的厚度d,d=a-b-c;当第一测距传感器位于管材的中心位置时,管材的外径e,e=(a-b)*2;管材的内径f,f=e-2*d。当根据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得到的管材的外径、内径、厚度不相同时,还可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最大外径、最小内径计算管材的椭圆度,椭圆度=(最大外径-最小内径)*标称外径*100%;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管材的最大厚度、最小厚度还可得到管材的偏心率,管材的偏心率=(最大厚度-最小厚度)/最大厚度*100%。本技术通过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分别对管材进行测量,通过测量的数据即可计算得到管材的厚度、内径、外径、椭圆度、偏心率等数据。本技术不需要通过手动测量,提高了管材的检测效率,相比于手动检测,该管材测径测厚仪的检测准确率更高,避免了检测时存在误差。本技术通过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及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分别对管材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率。2、在一实施例中,还可将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均布于同一圆周上,则在该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测距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g,两个第二测距传感器至管材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分别为h、i;分别与该两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对应的第一测距传感器至管材内壁的距离分别为j、k;第一测距传感器与其对应的第二测距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a。则管材的外径e还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e=g-h-i;则管材的内径f还可通过以下公式得到:f=a-h-j或f=a-i-k。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管材测径测厚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管材测径测厚仪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实施例的管材测径测厚仪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本实施例的管材测径测厚仪的两个夹紧定心夹爪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在一实施例中管材测量的示意图;图6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管材测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平台;20、测径装置;30、夹紧定心装置;21、第一测距传感器;22、第二测距传感器;23、第一测距固定板;24、第二测距固定板;25、连接直轴;26、测距固定座;31、夹紧固定板;32、夹紧定心驱动件;33、夹紧定心组件;34、连动杆;331、防滑夹板;332、第一夹爪;333、第二夹爪;334、连接板;335、连接轴;336、转动连接轴;40、转动轴;50、移动装置;51、移动驱动件;52、移动导轨;53、移动底板;54、接近开关;60、管材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中”、“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材测径测厚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测径装置、以及用于固定管材的夹紧定心装置,所述测径装置上设有至少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及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管材的中心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管材内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位于所述管材外部,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所述管材外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材测径测厚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测径装置、以及用于固定管材的夹紧定心装置,所述测径装置上设有至少四个第一测距传感器及四个第二测距传感器,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管材的中心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管材内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位于所述管材外部,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分别指向所述管材外壁的四个不同位置;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指向的四个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测径测厚仪,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分别均布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管材的中心与该圆周的中心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测径测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径装置包括第一测距固定板、第二测距固定板,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测距固定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测距固定板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测径测厚仪,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上,四个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和/或第二测距固定板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测径测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测距固定板的中心固定有测距固定座,四个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分别固定于所述测距固定座上。


6.如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锡阳蔡智张翼飞曹永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