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93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包括:枕头、左挡板、右挡板、后挡板以及上挡板。枕头的中间具有容置空间。左挡板与枕头的左侧相连接,且左挡板能够收入至容置空间中。右挡板与枕头的右侧相连接,且右挡板能够收入至容置空间中。后挡板与枕头的顶部相连接,且后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枕头的下方。上挡板与后挡板相连接,且上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枕头的下方。其中,左挡板、右挡板、后挡板及上挡板的外壁面具有穿孔吸声结构。其中,左挡板和右挡板能够垂直与枕头相连接。其中,后挡板能够垂直与枕头相连接,且上挡板能够垂直与后挡板相连接。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改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家具日用品
和医疗器械
,特别是关于一种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国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房地产业空前繁荣,项目施工、道路交通,以及日益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都给人们带来很多睡眠上的问题,如失眠,神经衰弱等。失眠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往往使人处于不健康状态,工甚至诱发心悸、眩晕和头痛等病症;对于神经衰弱的患者,对周围的声音和光线极为敏感,很小的声音也会造成其整夜失眠,因此常常需要助眠装置的帮助。现有的辅助睡眠装置,如耳塞,仅具有隔声效果,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效果较差,而且不能根据实际环境的噪声特性进行设计,且会对使用者造成紧缚感;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枕头虽然种类众多,但极少具有隔声遮光功能。设计一款性能好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显得极为重要。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改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包括:枕头、左挡板、右挡板、后挡板以及上挡板。枕头的中间具有容置空间。左挡板与枕头的左侧相连接,且左挡板能够收入至容置空间中。右挡板与枕头的右侧相连接,且右挡板能够收入至容置空间中。后挡板与枕头的顶部相连接,且后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枕头的下方。上挡板与后挡板相连接,且上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枕头的下方。其中,左挡板、右挡板、后挡板及上挡板的外壁面具有穿孔吸声结构。其中,左挡板和右挡板能够垂直与枕头相连接。其中,后挡板能够垂直与枕头相连接,且上挡板能够垂直与后挡板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左挡板通过第一铰链与枕头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一铰链能够调节左挡板与枕头之间的角度,并固定左挡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右挡板通过第二铰链与枕头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二铰链能够调节右挡板与枕头之间的角度,并固定右挡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后挡板挡板通过第三铰链与枕头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三铰链能够调节后挡板与枕头之间的角度,并固定后挡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挡板通过第四铰链与后挡板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四铰链能够调节上挡板与后挡板之间的角度,并固定上挡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穿孔吸声结构为带延长管的穿孔板、蜂窝腔和刚性背板组成的亥姆霍兹谐振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穿孔板上孔的孔径和孔距相等或不等,且延长管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枕头的材质为软质材质或硬质材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左挡板、右挡板、后挡板和上挡板的内外侧表面均覆盖有隔音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均能够进行松紧调节,从而能够调整和固定左挡板、右挡板、后挡板和上挡板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合理;2、低频域内具有优良的降噪效果,且更宽频内也具有优良的降噪效果;3、通过穿孔吸声结构,提高了对噪声的吸收,只需要调节穿孔板参数便可针对不同环境的噪声实现最有效的吸声隔声,且具备遮光功能,又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可改善睡眠环境,并促进使用者睡眠质量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的展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的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的穿孔吸声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枕头,2-左挡板,3-右挡板,4-后挡板,5-上挡板,6-穿孔吸声结构,61-延长管,62-穿孔板,63-蜂窝腔,64-刚性背板,7-第一铰链,8-第二铰链,9-第三铰链,10-第四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的展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的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的穿孔吸声结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包括:枕头1、左挡板2、右挡板3、后挡板4以及上挡板5。枕头1的中间具有容置空间。左挡板2与枕头1的左侧相连接,且左挡板2能够收入至容置空间中。右挡板3与枕头1的右侧相连接,且右挡板3能够收入至容置空间中。后挡板4与枕头1的顶部相连接,且后挡板4能够折叠放置于枕头1的下方。上挡板5与后挡板4相连接,且上挡板5能够折叠放置于枕头1的下方。其中,左挡板2、右挡板3、后挡板4及上挡板5的外壁面具有穿孔吸声结构6。其中,左挡板2和右挡板3能够垂直与枕头1相连接。其中,后挡板4能够垂直与枕头1相连接,且上挡板5能够垂直与后挡板4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左挡板2通过第一铰链7与枕头1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一铰链7能够调节左挡板2与枕头1之间的角度,并固定左挡板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右挡板3通过第二铰链8与枕头1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二铰链8能够调节右挡板3与枕头1之间的角度,并固定右挡板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后挡板4挡板通过第三铰链9与枕头1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三铰链9能够调节后挡板4与枕头1之间的角度,并固定后挡板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挡板5通过第四铰链10与后挡板4相连接,且通过调节第四铰链10能够调节上挡板5与后挡板4之间的角度,并固定上挡板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穿孔吸声结构6为带延长管61的穿孔板62、蜂窝腔63和刚性背板64组成的亥姆霍兹谐振腔。穿孔板62上孔的孔径和孔距相等或不等,且延长管61的长度相同或不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枕头1的材质为软质材质或硬质材质。左挡板2、右挡板3、后挡板4和上挡板5的内外侧表面均覆盖有隔音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7、第二铰链8、第三铰链9和第四铰链10均能够进行松紧调节,从而能够调整和固定左挡板2、右挡板3、后挡板4和上挡板5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左挡板2、右挡板3、后挡板4和上挡板5与枕头1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从而形成折叠式结构(使用时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罩壳)。枕头1的底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枕头,所述枕头的中间具有容置空间;/n左挡板,与所述枕头的左侧相连接,且所述左挡板能够收入至所述容置空间中;/n右挡板,与所述枕头的右侧相连接,且所述右挡板能够收入至所述容置空间中;/n后挡板,与所述枕头的顶部相连接,且所述后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所述枕头的下方;以及/n上挡板,与所述后挡板相连接,且所述上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所述枕头的下方;/n其中,所述左挡板、所述右挡板、所述后挡板及所述上挡板的外壁面具有穿孔吸声结构;/n其中,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能够垂直与所述枕头相连接;/n其中,所述后挡板能够垂直与所述枕头相连接,且所述上挡板能够垂直与所述后挡板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头,所述枕头的中间具有容置空间;
左挡板,与所述枕头的左侧相连接,且所述左挡板能够收入至所述容置空间中;
右挡板,与所述枕头的右侧相连接,且所述右挡板能够收入至所述容置空间中;
后挡板,与所述枕头的顶部相连接,且所述后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所述枕头的下方;以及
上挡板,与所述后挡板相连接,且所述上挡板能够折叠放置于所述枕头的下方;
其中,所述左挡板、所述右挡板、所述后挡板及所述上挡板的外壁面具有穿孔吸声结构;
其中,所述左挡板和所述右挡板能够垂直与所述枕头相连接;
其中,所述后挡板能够垂直与所述枕头相连接,且所述上挡板能够垂直与所述后挡板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挡板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枕头相连接,且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铰链能够调节所述左挡板与所述枕头之间的角度,并固定所述左挡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挡板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枕头相连接,且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铰链能够调节所述右挡板与所述枕头之间的角度,并固定所述右挡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吸隔声辅助睡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李娜何颖罗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