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93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塔组、废气传输系统、伴烧长明系统、氮气吹扫系统和火炬组控制系统,燃烧塔组由三个地面火炬筒并联构成的地面火炬筒组组成,地面火炬筒组可在码头等安装高度及载荷受限的场所移动安装;火炬组控制系统根据放散要求,当单个地面火炬筒的燃烧量不能满足放散管放散要求时,控制依次启动两个或三个地面火炬筒燃烧,显著扩大燃烧塔组的废气燃烧量,并且基于燃烧塔组的可移动安装性能,满足LNG燃料船舶移动加注工艺使用要求,尤其适合超大型双燃料动力船舶废气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从过去的污染末端治理转变到源头控制和生产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行动,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在进行LNG燃料船舶移动加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无法回收利用的天然气排放,为了不对大气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通过火炬将其燃烧掉是最安全简便的方法。现有技术中火炬分为高架火炬和地面火炬,虽然高架火炬建设投资成本少、占地面积小、废弃处理量大,但是检修不便、燃烧时辐射影响范围大,具有光和噪音污染,而地面火炬因为具有检修方便、光和噪音污染小、可分级处理废气等优点逐步取代高架火炬。例如专利CN106500117A公开的地面火炬,包括筒体、控制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燃烧器,其中,燃烧器包括一级燃烧器、二级燃烧器和三级燃烧器,最下方为一级燃烧器,一级燃烧器的上方对称布置二级燃烧器,三级燃烧器对称布置于所述二级燃烧器的上方;一级燃烧器的条件是火炬气压力升高到设定值,而二级燃烧器实现着火的条件是喷孔喷出的气体扩散到一级燃烧器的明火处,而当一级燃烧器压力较高时,火焰上移,因此二级燃烧器喷出的气体扩散高度要增加,未燃气体量增加,接触到明火时将发生爆燃现象。将一级燃烧器、二级燃烧器和三级燃烧器处于不同高度,使得当开启二级燃烧器或三级燃烧器时一级燃烧器火焰或二级燃烧器火焰能及时的将火炬气点燃,使燃烧器更加集中,发生意外事故时,使爆炸波向上泻放而较少对地面的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提高火炬整体安全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地面火炬通常为固定式结构、其燃烧的废弃量也较小,在进行LNG燃料船舶移动加注废气处理时,由于船舶停靠码头的安装高度及安装载荷受限,单一固定式火炬已不能满足LNG燃料船舶工作的使用要求,尤其是对于超大型号双燃料动力船舶的废气处理,现有火炬系统的处理量远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安装在码头燃烧塔组,并能根据LNG燃料船舶废气放散管放散的废气压力选择性开启一个会多个地面火炬筒进行废气燃烧,大大增加废气处理量,满足LNG燃料船舶工作的使用要求。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包括燃烧塔组、废气传输系统、伴烧长明系统、氮气吹扫系统和火炬组控制系统;所述燃烧塔组包括若干地面火炬筒,所述地面火炬筒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安装在地面火炬筒底部;所述废气传输系统包括第一压力控制装置、废气传输总管和若干废气传输支管;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LNG燃料船舶废气放散管,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废气传输支管;所述第一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废气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废气传输总管内废气压力的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用于控制废气传输总管通断的废气闸阀;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地面火炬筒的数量一一对应,废气传输支管的输出端伸入地面火炬筒内部连接于地面火炬筒内的燃烧器,并且各废气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控闸阀;所述伴烧长明系统包括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和点火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包括伴烧燃料储罐、伴烧燃料传输总管、若干伴烧燃料传输支管和第二压力控制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伴烧燃料储罐,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伴烧燃料传输支管;所述第二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伴烧燃料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伴烧燃料传输总管内伴烧燃料压力的第二压力变送器和用于调节伴烧燃料流量的伴烧燃料流量阀;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一一对应,伴烧燃料传输支管的输出端伸入地面火炬筒内部,并且各伴烧燃料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控闸阀;所述点火装置的数量与所述地面火炬筒的数量一一对应,点火装置安装在地面火炬筒内,且位于燃烧器燃烧范围内;伴烧长明系统用于对地面火炬筒进行基础安全保障,防止爆燃。所述氮气吹扫系统包括氮气撬、氮气传输总管、若干氮气传输支管和第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氮气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氮气撬,所述氮气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氮气传输支管;所述第三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氮气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氮气传输总管内氮气压力的第三压力变送器和用于调节氮气流量的氮气流量阀;所述氮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一一对应,氮气传输支管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废气传输支管,并且各氮气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电控闸阀;氮气吹扫系统用于保持废气传输支管内微正压,防止回火。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压力控制装置、第二压力控制装置、第三压力控制装置、第一电控闸阀、第二电控闸阀和第三电控闸阀,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内预设有燃烧塔组内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总管内废气压力范围;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检测的废气压力,调节伴烧燃料流量和氮气流量,控制开启废气传输支管中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控闸阀,以及控制开启对应于第一电控闸阀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控闸阀和对应于第一电控闸阀的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控闸阀。进一步的,还包括吹扫风机系统;所述吹扫风机系统包括数量等同于燃烧塔组中地面火炬筒数量的吹扫风机,以及连接于吹扫风机出口的送风管;所述吹扫风机设置在地面火炬筒外部,送风管远离吹扫风机的开口自地面火炬筒底部朝向地面火炬筒内部筒体。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塔组由多个地面火炬筒组构成,所述地面火炬筒组设置为由三个地面火炬筒沿其高度方向两两并联构成的三角型稳定排布结构;所述地面火炬筒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筒体;所述筒体沿其高度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同心圆环结构,所述同心圆环结构自筒体外侧向筒体内部依次为加强结构、罩壳和防火隔热层;所述罩壳设置为圆筒状,罩壳靠近底座的端部沿罩壳外壁周圈均匀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筒体高度方向布置,支撑柱靠近底座的端部凸出于罩壳底端面,并且支撑柱靠近底座的端部连接于底座;所述支撑柱凸出于罩壳底端面的部分连接有与筒体同轴的环梁,所述环梁依次连接于各支撑柱,并且环梁、支撑柱和罩壳底端面之间构成镂空结构;所述送风管远离吹扫风机的端部自镂空结构伸入地面火炬筒内;所述加强结构设置在支撑柱上方,包括沿筒体高度方向布置的肋板和沿罩壳外壁周圈布置的环形板,所述肋板和所述环形板相互垂直,并且肋板与环形板交错构成在罩壳外壁的网格结构;所述支撑柱远离底座的端部抵接于最靠近底座的环形板板面;所述防火隔热层覆盖罩壳内表面,包括涂覆在罩壳内壁的防火材料层和设置在防火材料层内部的不锈钢网,所述不锈钢网采用U型卡钉连接于罩壳内壁。进一步,定义地面火炬筒的高度为H、直径为D,则H≤12m,2m≤D≤4m,表明该地面火炬筒体积较小,能实现地面火炬筒随着LNG燃料船舶移动在码头间移动组装。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塔组中任一地面火炬筒内部还设置有火焰检测器和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为电连接于火炬组控制系统的热电偶。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并联火炬组燃烧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塔组、废气传输系统、伴烧长明系统、氮气吹扫系统和火炬组控制系统;/n所述燃烧塔组包括若干地面火炬筒,所述地面火炬筒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安装在地面火炬筒底部;/n所述废气传输系统包括第一压力控制装置、废气传输总管和若干废气传输支管;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LNG燃料船舶废气放散管,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废气传输支管;所述第一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废气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废气传输总管内废气压力的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用于控制废气传输总管通断的废气闸阀;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地面火炬筒的数量一一对应,废气传输支管的输出端伸入地面火炬筒内部连接于地面火炬筒内的燃烧器,并且各废气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控闸阀;/n所述伴烧长明系统包括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和点火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包括伴烧燃料储罐、伴烧燃料传输总管、若干伴烧燃料传输支管和第二压力控制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伴烧燃料储罐,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伴烧燃料传输支管;所述第二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伴烧燃料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伴烧燃料传输总管内伴烧燃料压力的第二压力变送器和用于调节伴烧燃料流量的伴烧燃料流量阀;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一一对应,伴烧燃料传输支管的输出端伸入地面火炬筒内部,并且各伴烧燃料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控闸阀;所述点火装置的数量与所述地面火炬筒的数量一一对应,点火装置安装在地面火炬筒内,且位于燃烧器燃烧范围内;/n所述氮气吹扫系统包括氮气撬、氮气传输总管、若干氮气传输支管和第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氮气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氮气撬,所述氮气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氮气传输支管;所述第三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氮气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氮气传输总管内氮气压力的第三压力变送器和用于调节氮气流量的氮气流量阀;所述氮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一一对应,氮气传输支管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废气传输支管,并且各氮气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电控闸阀;/n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压力控制装置、第二压力控制装置、第三压力控制装置、第一电控闸阀、第二电控闸阀和第三电控闸阀,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内预设有燃烧塔组内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总管内废气压力范围;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检测的废气压力,调节伴烧燃料流量和氮气流量,控制开启废气传输支管中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控闸阀,以及控制开启对应于第一电控闸阀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控闸阀和对应于第一电控闸阀的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控闸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塔组、废气传输系统、伴烧长明系统、氮气吹扫系统和火炬组控制系统;
所述燃烧塔组包括若干地面火炬筒,所述地面火炬筒内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安装在地面火炬筒底部;
所述废气传输系统包括第一压力控制装置、废气传输总管和若干废气传输支管;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LNG燃料船舶废气放散管,所述废气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废气传输支管;所述第一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废气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废气传输总管内废气压力的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用于控制废气传输总管通断的废气闸阀;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地面火炬筒的数量一一对应,废气传输支管的输出端伸入地面火炬筒内部连接于地面火炬筒内的燃烧器,并且各废气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控闸阀;
所述伴烧长明系统包括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和点火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供应装置包括伴烧燃料储罐、伴烧燃料传输总管、若干伴烧燃料传输支管和第二压力控制装置,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伴烧燃料储罐,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伴烧燃料传输支管;所述第二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伴烧燃料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伴烧燃料传输总管内伴烧燃料压力的第二压力变送器和用于调节伴烧燃料流量的伴烧燃料流量阀;所述伴烧燃料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一一对应,伴烧燃料传输支管的输出端伸入地面火炬筒内部,并且各伴烧燃料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控闸阀;所述点火装置的数量与所述地面火炬筒的数量一一对应,点火装置安装在地面火炬筒内,且位于燃烧器燃烧范围内;
所述氮气吹扫系统包括氮气撬、氮气传输总管、若干氮气传输支管和第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氮气传输总管的输入端连接于氮气撬,所述氮气传输总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各氮气传输支管;所述第三压力控制装置设置在氮气传输总管上,包括用于检测氮气传输总管内氮气压力的第三压力变送器和用于调节氮气流量的氮气流量阀;所述氮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与所述废气传输支管的数量一一对应,氮气传输支管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至各废气传输支管,并且各氮气传输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电控闸阀;
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压力控制装置、第二压力控制装置、第三压力控制装置、第一电控闸阀、第二电控闸阀和第三电控闸阀,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内预设有燃烧塔组内各地面火炬筒开启燃烧对应的废气传输总管内废气压力范围;所述火炬组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第一压力控制装置检测的废气压力,调节伴烧燃料流量和氮气流量,控制开启废气传输支管中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控闸阀,以及控制开启对应于第一电控闸阀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控闸阀和对应于第一电控闸阀的一个或多个第三电控闸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火炬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扫风机系统;所述吹扫风机系统包括数量等同于燃烧塔组中地面火炬筒数量的吹扫风机,以及连接于吹扫风机出口的送风管;所述吹扫风机设置在地面火炬筒外部,送风管远离吹扫风机的开口自地面火炬筒底部朝向地面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石磊黄春柳李永正张刚周长胜李辉秦丽宁陆敏许冬兵陈石王永涛黄涛孙海均濮春荣虞木村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工业成套物流有限公司启东华润燃气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华润南京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