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陶瓷耐磨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80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涉及复合耐磨管道技术领域,弯头壳体弯曲段外侧区域向外突出设置,弯头壳体突出区域内壁依次设有第一粘结剂层、第一陶瓷耐磨层和骨架夹层,骨架夹层外边缘与弯头壳体固定连接,骨架夹层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陶瓷耐磨层且第二粘结剂层与第二陶瓷耐磨层均向外延伸布满弯头壳体非突出区域内壁。满足复杂工况对耐磨性的要求,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陶瓷耐磨弯头
本技术涉及复合耐磨管道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
技术介绍
耐磨弯管是物料输送过程中磨损严重的设备部件之一,是物料输送管道磨损最严重的部位;其失效形式主要为部分区域磨损严重导致物料输送弯管在此区域易磨穿而失效。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材料结构和复合材料结构。目前单一材料结构是大多数的耐磨弯管的主要结构形式,如:高铬铸铁管道、高锰钢管道、耐磨合金钢管道、高分子尼龙管道等。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单一性能指标优异,但其综合性能差,难以满足设备部件复杂要求;即使通过一些复杂工艺达到一定的综合性能,也会因成本的大幅度提升而大大降低了性价比。耐磨管道的复合材料结构目前主要有层合复合结构和颗粒复合结构。层合复合结构即上下层复合结构,上层为硬质材料,下层多是韧性较好的材料,一般采用熔合铸造、热压、焊接、喷涂或胶合等方法复合,如:双金属复合管道、自蔓延陶瓷复合管等。颗粒复合结构管道由于颗粒与基体的接触面积小,易脱落,抗冲击性能很差,仅限于在冲击很小的冲蚀磨损工况下使用。矿山、水泥、冶金、电力、化工、港口等行业物料输送系统中耐磨管道、是消耗量极大的易磨损件。目前物料输送系统广泛使用的是各类碳钢、合金钢、合金铸铁等金属耐磨管道。碳钢、合金钢、合金铸铁等金属耐磨管道的生产均采用合金化或复杂热处理工艺的取得一定的耐磨性能和综合机械性能,需要消耗大量的稀有金属资源和能源,因管道属于比较大型的工件,热处理工艺相当困难,制作成本非常高。而当前国内对金属基复合耐磨材料的研究,仅局限于采用“铸渗”方法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应用受限制且还不能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而且,金属耐磨材料由于强韧性与硬度的矛盾,很难满足复杂工况对耐磨性的要求。因此,如何降低耐磨管道的制作成本,同时满足复杂工况对耐磨性的要求,已成为各国学者和企业关注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复杂工况对耐磨性的要求,降低制作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包括弯头壳体,所述弯头壳体弯曲段外侧区域向外突出设置,在所述弯头壳体突出区域的内壁依次设有第一粘结剂层、第一陶瓷耐磨层和骨架夹层,所述骨架夹层外边缘与所述弯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夹层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陶瓷耐磨层且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与所述第二陶瓷耐磨层均向外延伸布满所述弯头壳体非突出区域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一粘结剂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层均为弹性粘结剂层。优选的,所述第一陶瓷耐磨层和所述第二陶瓷耐磨层均由多个陶瓷耐磨体拼接而成。优选的,所述骨架夹层为曲面网状钢制夹层或曲面板状钢制夹层。优选的,所述陶瓷耐磨体为长方体。优选的,所述弹性粘结剂层为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铺设而成。优选的,所述骨架夹层的内壁与所述弯头壳体非突出区域内壁齐平对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通过在弯头壳体弯曲段突出区域内壁粘结固定第一陶瓷耐磨层,并在第一陶瓷耐磨层上设置骨架夹层并与弯头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在骨架夹层上粘结固定第二陶瓷耐磨层且第二陶瓷耐磨层向外延伸粘结固定在弯头壳体非突出区域内壁上,可以有效增强弯头耐磨性,同时,对弯头壳体易磨损部位即弯头壳体弯曲段突出区域形成双重耐磨层,有效消除了弯头耐磨薄弱部位,使弯头整体耐磨性能得到提高,保证耐磨弯头的整体使用寿命,利用陶瓷高硬度和低的制作成本来制作耐磨弯头,降低了耐磨弯头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复合陶瓷耐磨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复合陶瓷耐磨弯头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复合陶瓷耐磨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复合陶瓷耐磨弯头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弯头壳体、2-第一粘结剂层、3-第一陶瓷耐磨层、4-骨架夹层、5-第二粘结剂层、6-第二陶瓷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满足复杂工况对耐磨性的要求,降低制作成本。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包括弯头壳体1,弯头壳体1弯曲段外侧区域向外突出设置,在弯头壳体1突出区域的内壁依次设有第一粘结剂层2、第一陶瓷耐磨层3和骨架夹层4,骨架夹层4外边缘与弯头壳体1固定连接,骨架夹层4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剂层5和第二陶瓷耐磨层6且第二粘结剂层5与第二陶瓷耐磨层6均向外延伸布满弯头壳体1非突出区域内壁。在弯头壳体1弯曲段横断面中,弯曲段突出的壳体呈1/4圆弧形,弯曲段非突出的壳体呈3/4圆弧形,且两圆弧同圆心设置,弯头壳体1输送物料时,在弯头壳体1非突出区域内壁设置第二陶瓷耐磨层6,并在弯头壳体1易磨损部位即弯头壳体1弯曲段突出区域形成双重陶瓷耐磨层,增强了弯头耐磨性,有效消除了弯头耐磨薄弱部位,使弯头整体耐磨性能得到提高,保证耐磨弯头的整体使用寿命,利用陶瓷高硬度和低的制作成本来制作耐磨弯头,降低了耐磨弯头的制作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结剂层2和第二粘结剂层5均为弹性粘结剂层,不仅能够对第一陶瓷耐磨层3和第二陶瓷耐磨层6进行粘结固定,而且,在受到物料冲击时,还能对第一陶瓷耐磨层3和第二陶瓷耐磨层6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陶瓷耐磨层3和第二陶瓷耐磨层6均由多个陶瓷耐磨体拼接而成,制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骨架夹层4为曲面网状钢制夹层或曲面板状钢制夹层,采用曲面网状钢制夹层时,第二粘结剂层5能够通过网孔粘结固定第一陶瓷耐磨层3,粘结更加稳固;而采用曲面板状钢制夹层时,将曲面板状钢制夹层与弯头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曲面板状钢制夹层强度更好,耐冲击性能更好。在本实施例中,陶瓷耐磨体为长方体,通过多个陶瓷耐磨体拼接成第一陶瓷耐磨层3和第二陶瓷耐磨层6,从而保证弯头耐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粘结剂层为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铺设而成,粘结更加牢固,保证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骨架夹层4的内壁与弯头壳体1非突出区域内壁齐平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弯头壳体,所述弯头壳体弯曲段外侧区域向外突出设置,在所述弯头壳体突出区域的内壁依次设有第一粘结剂层、第一陶瓷耐磨层和骨架夹层,所述骨架夹层外边缘与所述弯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夹层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陶瓷耐磨层且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与所述第二陶瓷耐磨层均向外延伸布满所述弯头壳体非突出区域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陶瓷耐磨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弯头壳体,所述弯头壳体弯曲段外侧区域向外突出设置,在所述弯头壳体突出区域的内壁依次设有第一粘结剂层、第一陶瓷耐磨层和骨架夹层,所述骨架夹层外边缘与所述弯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夹层上依次设有第二粘结剂层和第二陶瓷耐磨层且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与所述第二陶瓷耐磨层均向外延伸布满所述弯头壳体非突出区域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陶瓷耐磨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剂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层均为弹性粘结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陶瓷耐磨弯头,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奎石本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金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