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47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6
本申请涉及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安装在屋顶上,所述屋顶上通过连接机构安装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设置在连接机构的上侧,所述防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若干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块,所述防水块上端面呈圆弧形,所述防水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以疏导雨水的防水模块,所述防水模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以排放雨水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有用以排放雨水的排放组件。本申请具有提升屋顶的防水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防水结构
本申请涉及建筑防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建屋顶是建筑物最上层的外围护构件,用于抵抗自然界的雨、雪、风、霜、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建筑内部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屋顶应满足坚固耐久、防水、保温、隔热、防火和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功能要求。但筑物的屋顶由于长年承受风吹日晒,若屋顶出现泄漏点,容易导致墙体渗水,进而腐蚀墙面,影响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升屋顶的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顶防水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安装在屋顶上,所述屋顶上通过连接机构安装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设置在连接机构的上侧,所述防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若干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块,所述防水块上端面呈圆弧形,所述防水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以疏导雨水的防水模块,所述防水模块上设置有若干用以排放雨水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有用以排放雨水的排放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屋顶的宽度和长度采用合适数量的防水块对屋顶进行覆盖防水,防水块可通过连接机构将其固定在屋顶上,采用防水块将屋顶覆盖,以达到挡水和防水的效果,同时结合防水模块以增强防水块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导流管和排放组件将雨水排离屋顶,从而提升屋顶的防水性能。优选的,所述排放装置包括设置在防水块下侧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防水块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导流管与集水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集水槽的相对两侧连通有一排水管道,位于同侧的排水管道之间连通有一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延伸至地面位置连通有一水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用以覆盖集水槽的开口,进而便于在集水槽上放置防水块,且可减少集水槽收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漏水的可能;同时集水槽可将导流管内的雨水收集在集水槽内,从而使得防水块能够适应较大的雨量;同时在集水槽内的雨水较多时,还可通过排水管道和主管道将雨水汇集在水箱中,从而可对雨水进行一个回收利用,起到一定的环保作用。优选的,所述防水模块的两侧皆设置有一排水道,所述排水道从中间至两端倾斜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防水块边侧雨水的积蓄,使得雨水能够快速的通过排水道排出屋顶。优选的,所述排水道与排水管道之间相互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排水道内的雨水收集在水箱内。优选的,所述安装板未被防水块覆盖部分开设有若干流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集水槽的雨水收集性能,减少雨水在安装板上的积蓄。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中部横梁和设置在中部横梁两侧的侧置横梁;所述中部横梁的底部依次平行设置有中部支撑横梁和中部支撑底板,中部支撑横梁的横截面小于中部横梁的横截面;所述侧置横梁的底部依次设置有侧置支撑横梁和侧置底板,侧置支撑横梁的横截面小于侧置横梁的横截面,所述中部横梁和侧置横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中部支撑底板和侧置底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水块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屋顶上,同时还可将安装板和集水槽安装在中部支撑横梁和侧置支撑横梁之间,使得集水槽能够稳定的限制在屋顶上,进而延长防水块、安装板和集水槽的使用年限,降低集水槽因长年承受风吹日晒而发生漏水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中部支撑底板和侧置底板皆通过螺纹固定锥与屋顶相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中部支撑底板和侧置底板与屋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屋顶之间设置有钢架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架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连接板的支撑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承托更高重量的结构。优选的,所述钢架结构为连续的三角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钢结构的支撑稳定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可根据屋顶的宽度和长度采用合适数量的防水块对屋顶进行覆盖防水,防水块可通过连接机构将其固定在屋顶上,采用防水块将屋顶覆盖,以达到挡水和防水的效果,同时结合防水模块以增强防水块的防水性能,同时通过导流管和排放组件将雨水排离屋顶,从而提升屋顶的防水性能;2.连接机构的设置,使得防水块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屋顶上,同时还可将安装板和集水槽安装在中部支撑横梁和侧置支撑横梁之间,使得集水槽能够稳定的限制在屋顶上,进而延长防水块、安装板和集水槽的使用年限,降低集水槽因长年承受风吹日晒而发生漏水的可能性;3.钢架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连接板的支撑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承托更高重量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隐藏防水机构后用以体现屋顶与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机构;11、中部横梁;111、中部支撑横梁;112、中部底板;12、侧置横梁;121、侧置支撑横梁;122、侧置底板;13、安装槽;14、连接板;15、钢架结构;2、防水机构;3、螺纹固定锥;4、集水槽;41、通孔;42、排水管道;43、主管道;44、水箱;5、安装板;6、防水组件;61、防水块;62、防水模块;63、导流管;64、排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参照图1和图2,设置在屋顶上,屋顶通过连接机构1连接有防水机构2。参照图1和图2,连接机构1包括中部横梁11和侧置横梁12。中部横梁11呈矩形状,中部横梁11的底部平行固接有中部支撑横梁111,中部支撑横梁111的横截面积小于中部横梁11,且中部支撑横梁111长度和中部横梁11保持一致,中部支撑横梁111长度与中部横梁11保持一致;支撑横梁11下端部固接有中部底板112,且中部底板112与中部支撑横梁111的底面平行设置,中部底板112对中部横梁11和中部支撑横梁111起支撑作用,中部底板112呈矩形状,中部底板112的长度与中部横梁11相同;中部支撑横梁111使得中部横梁11和中部底板112中间存在距离;侧置横梁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屋顶的两侧,侧置横梁12呈矩形状,侧置横梁12长度与连接机构1保持一致;侧置横梁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置支撑横梁121,侧置支撑横梁121为矩形状且侧置支撑横梁121横截面小于侧置横梁12的横截面,侧置支撑横梁121的长度与侧置横梁12保持一致;侧置支撑横梁121下端部固接有侧置底板122,侧置底板122为矩形,且侧置底板122与中部底板112共面设置;侧置底板122对侧置横梁2和侧置支撑横梁121起支撑作用;侧置支撑横梁121使得侧置横梁12和侧置底板122中间存在距离;中部支撑横梁111的两侧和侧置支撑横梁121朝向中部支撑横梁111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安装槽13,且四个安装槽13位置位于同一平面内;安装槽13内设有可与安装槽13卡接的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长度与两个安装槽13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通过连接板14将中部支撑横梁111和侧置支撑横梁121相连,使得中部横梁11和侧置横梁1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安装在屋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上通过连接机构(1)安装有防水机构(2),所述防水机构(2)设置在连接机构(1)的上侧,所述防水机构(2)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若干防水组件(6),所述防水组件(6)包括防水块(61),所述防水块(61)上端面呈圆弧形,所述防水块(61)上设置有若干用以疏导雨水的防水模块(62),所述防水模块(62)上设置有若干用以排放雨水的导流管(63),所述导流管(63)的末端连通有用以排放雨水的排放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安装在屋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上通过连接机构(1)安装有防水机构(2),所述防水机构(2)设置在连接机构(1)的上侧,所述防水机构(2)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若干防水组件(6),所述防水组件(6)包括防水块(61),所述防水块(61)上端面呈圆弧形,所述防水块(61)上设置有若干用以疏导雨水的防水模块(62),所述防水模块(62)上设置有若干用以排放雨水的导流管(63),所述导流管(63)的末端连通有用以排放雨水的排放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组件包括设置在防水块(61)下侧的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4)与防水块(61)之间设置有安装板(5),所述导流管(63)与集水槽(4)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集水槽(4)的相对两侧各连通有一排水管道(42),位于同侧的排水管道(42)之间连通有一主管道(43),所述主管道(43)延伸至地面位置连通有一水箱(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模块(62)的两侧皆设置有一排水道(64),所述排水道(64)从中间至两端倾斜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64)与排水管道(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任学军李刚王京王金凤王薇郑飞王任学杨春明苏话诚段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兴保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