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雨水排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47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雨水排水构造,技术方案为在碗状网架屋面的最低处设置泄水孔,泄水孔下方设置集水箱,虹吸排水管包括虹吸排水横管和虹吸排水竖管,虹吸排水竖管的上端与集水箱的箱底埋设虹吸雨水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虹吸排水横管;虹吸排水横管敷设在碗状网架屋面下方的横向管廊内,虹吸排水横管沿横向管廊至建筑物两端后沿外墙转换为立管落下,排至室外雨水消能井。其因地制宜,利用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本身的构造特征,采用的虹吸排水系统既有效解决了屋面排水,又解决了建筑物内空间的布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雨水排水构造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碗状网架屋面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大型体育建筑屋面采用内凹型碗状铝合金轻网架,外高内低,无法按照常规设计方法在建筑屋面外沿设计天沟,布置雨水口、泄水口。碗状屋面汇水面积巨大且无法分区,暴雨来临时雨水均汇聚在碗底,水量巨大,如无法快速及时排放,存在积水导致屋面坍塌的风险。屋面雨水排水如采用传统的重力流排水系统,碗状屋面的排水立管数量将多至近百根,对于大空间的体育建筑,立管的排布及横管转换会影响室内空间布局及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雨水排水构造,其因地制宜,利用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本身的构造特征,采用的虹吸排水系统既有效解决了屋面排水,又解决了建筑物内空间的布局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雨水排水构造,在碗状网架屋面的最低处设置泄水孔,泄水孔下方设置集水箱,集水箱的箱底埋设虹吸雨水口;虹吸排水管包括虹吸排水横管和虹吸排水竖管,虹吸排水竖管的上端与虹吸雨水口连接,另一端连接虹吸排水横管;虹吸排水横管敷设在碗状网架屋面下方的横向管廊内,虹吸排水横管沿横向管廊至建筑物的端部后沿外墙转换为立管落下,排至室外雨水消能井。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碗状网架屋面下方设有横向的马道,横向管廊为马道。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集水箱的侧壁上部设置溢流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内凹型网架屋面形状特点,设置自然汇流的排水口,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结合建筑构造,设置集水箱、虹吸雨水口和虹吸排水管廊,快速排除屋面雨水,且集水箱溢流口的设置可以排除超出暴雨设计重现期的积水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技术利用建筑构造和较少的管道,快速排除巨大屋面的雨水积水,保证了大型屋面的安全,且排水系统对建筑空间的影响最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碗状网架屋面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碗状网架屋面的立面示意图。图3位本技术中泄水孔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雨水排水构造的节点详图。图中的标号示意为:泄水孔1,集水箱2,虹吸雨水口3,虹吸排水竖管4,虹吸排水横管5,马道6,溢流口7,建筑物竖向受力构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的碗底,即碗状网架屋面的最低处设置泄水孔1,泄水孔1的数量、大小可根据具体工程中网架屋面中利用各单块铝合金屋面板之间间隙或在直接屋面板上开洞,泄水孔的排水量可根据屋面汇水量和开孔数计算得出。如图4所示,在泄水孔1的下方设置集水箱2,图中所示的集水箱2内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仅为一种示意,集水箱2可跨梁布置。箱底埋设虹吸雨水口3。可在集水箱2的侧壁上方设置溢流口7,当集水箱2中的雨水水位高于溢流口下边缘时,可通过溢流口7溢流出。溢流口的作用是当实际降雨量超过设计降雨量时,虹吸雨水斗的排水能力已达最大值,为防止屋面雨水排放不及时,此时超量的雨水可通过溢流口直接排出,以自由排放的形式排至地面散水。虹吸排水管包括虹吸排水横管5和虹吸排水竖管4,虹吸排水竖管4的上端与集水箱2的箱底埋设虹吸雨水口3连接,另一端连接虹吸排水横管5;虹吸排水横管5敷设在碗状网架屋面下方的横向管廊内,虹吸排水横管5沿横向管廊至建筑物两端后沿外墙转换为立管落下,排至室外雨水消能井。横向管廊可利用碗状网架屋面下方设有横向的马道6,即马道6可兼做管廊。马道是在大型演艺建筑、会展建筑、体育建筑中,为方便工作人员设置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附属设施而设置的供工作人员在高空行走和工作的走道。虹吸雨水口3、虹吸排水竖管4的数量和大小可根据压力流虹吸雨水系统计算确定。虹吸排水横管5可因地制宜沿建筑物本身的马道的铺设至建筑物的端部后沿外墙转换为立管落下。虹吸排水横管5的管道铺设布局可根据具体工程的马道布置或直接布置管廊,把雨水排至整个建筑物的端部。图4中所示的建筑物竖向受力构件8仅为一种示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雨水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碗状网架屋面的最低处设置泄水孔(1),所述泄水孔(1)下方设置集水箱(2),所述集水箱(2)的箱底埋设虹吸雨水口(3);虹吸排水管包括虹吸排水横管(5)和虹吸排水竖管(4),所述虹吸排水竖管(4)的上端与所述虹吸雨水口(3)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虹吸排水横管(5);所述虹吸排水横管(5)敷设在所述碗状网架屋面下方的横向管廊内,所述虹吸排水横管(5)沿所述横向管廊至建筑物的端部后沿外墙转换为立管落下,排至室外雨水消能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凹型碗状网架屋面雨水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碗状网架屋面的最低处设置泄水孔(1),所述泄水孔(1)下方设置集水箱(2),所述集水箱(2)的箱底埋设虹吸雨水口(3);虹吸排水管包括虹吸排水横管(5)和虹吸排水竖管(4),所述虹吸排水竖管(4)的上端与所述虹吸雨水口(3)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虹吸排水横管(5);所述虹吸排水横管(5)敷设在所述碗状网架屋面下方的横向管廊内,所述虹吸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施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