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46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6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预制板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插块,所述板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滑移条和滑移槽,所述板体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灌浆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板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钢筋。本申请具有提高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预制板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一般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物。该建筑物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利于冬期施工,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减少了物料损耗。目前,例如公告号为CN210917723U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顶部沿长度方向均匀开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板体两侧,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板体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板体两端沿长度方向均匀贯穿开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互间隔,所述板体一端外侧安装有限位块,且所述板体与所述限位块相对的一端开有限位槽,所述板体一侧开有卡槽,所述板体上与所述卡槽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卡条,通过在板体上交错开设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方便板体的安装,并且通过卡条、卡槽以及限位块、限位槽的相互卡接,方便板体的安装,能够提高安装稳定性。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该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板件安装时虽然较为快速,但是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并不十分稳固,容易松动或相对位移,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插块,所述板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板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滑移条和滑移槽,所述板体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灌浆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板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钢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接时,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通过多个插块和多个插槽插接配合,当插块和插槽插接配合,上下相邻板体之间的安装孔对齐,操作人员能够在安装孔内注浆,从而将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进行加固,同时预设在安装孔内的钢筋能够进一步加强灌浆后的板体强度,从而提高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选的,所述钢筋顶部高于所述板体的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插接配合时,位于下方的钢筋能够插入上方的板体内的安装孔内,从而增强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连接稳定性。可选的,所述钢筋粘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孔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粘接于安装孔的内侧孔壁以起到初步固定作用。可选的,多个所述插块均匀排列设置于所述板体的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排列设置的多个插块使得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的插块、插槽受力均匀。可选的,所述滑移条和所述滑移槽内均开设有连通孔,两个所述连通孔的一端分别和多个所述安装孔中靠近所述滑移条和所述滑移槽的安装孔相连通,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给所述连通孔注浆的注浆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左右相邻的板体之间的滑移条和滑移槽滑移配合,两块板体的顶面和底面平齐,左右相邻的板体之间的连通孔相连通,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注浆件将水泥注入连通孔内,对左右相邻的板体进行加固。可选的,所述注浆件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连通孔内,所述注浆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界的注浆设备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注浆管的一端连通于外界的注浆设备,即可对连通孔内注浆,从而对左右相邻的板体进行加固。可选的,所述插块顶部呈圆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块与插槽插接配合时,圆角设置的插块顶部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可选的,所述滑移条设置为燕尾条,所述滑移槽设置为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条和燕尾槽的设置使得左右相邻的板体之间连接稳定。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拼接时,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通过多个插块和多个插槽插接配合,当插块和插槽插接配合,上下相邻板体之间的安装孔对齐,操作人员能够在安装孔内注浆,从而将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进行加固,同时预设在安装孔内的钢筋能够进一步加强灌浆后的板体强度,从而提高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插接配合时,位于下方的钢筋能够插入上方的板体内的安装孔内,从而增强上下相邻的板体之间连接稳定性;当左右相邻的板体之间的滑移条和滑移槽滑移配合,两块板体的顶面和底面平齐,左右相邻的板体之间的连通孔相连通,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注浆件将水泥注入连通孔内,对左右相邻的板体进行加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板体的部分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板体;2、插块;3、插槽;4、安装孔;5、钢筋;6、滑移条;7、滑移槽;8、连通孔;9、注浆管;91、长管;92、短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参照图1和图2,包括板体1,板体1整体呈矩形板状,板体1包括顶面、底面、两个侧面以及两块板面,板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插块2,插块2呈矩形块状,多个插块2沿板体1顶面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板体1的底面开设有多个供插块2插接配合的插槽3,插块2和插槽3尺寸适配,且插块2顶部呈圆角设置,上下相邻的板体1之间通过多个插块2和多个插槽3实现插接配合,插接时圆角设置的插块2顶部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板体1开设有多个用于灌浆的安装孔4,安装孔4和板体1的侧面长度方向一致,安装孔4贯穿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多个安装孔4沿板体1顶面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且多个安装孔4和多个插块2一一间隔排列,安装孔4内设置有钢筋5,具体的,钢筋5粘接于安装孔4的内侧孔壁以起到初步固定作用,钢筋5顶部高于板体1的顶部,当上下相邻的板体1之间插接配合时,位于下方的钢筋5能够插入上方的板体1内的安装孔4内,从而增强灌浆后上下相邻的板体1之间连接稳定性。板体1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滑移条6和滑移槽7,在本实施例中,滑移条6设置为燕尾条,滑移槽7设置为燕尾槽。滑移条6的顶部和板体1的顶面平齐,滑移条6的底部与板体1的底面平齐,滑移槽7贯穿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左右相邻的板体1之间通过滑移条6和滑移槽7滑移插接配合,滑移条6和滑移槽7内均开设有连通孔8,连通孔8开设于板体1侧面长度方向的中部,两个连通孔8的一端分别和多个安装孔4中靠近滑移条6和滑移槽7的安装孔4相连通,当左右相邻的两个板体1之间通过滑移条6和滑移槽7插接配合,且两块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平齐时,左右相邻的板体1之间的连通孔8相连通,安装孔4内设置有用于给连通孔8注浆的注浆件。具体的,注浆件包括注浆管9,注浆管9的一端延伸至连通孔8内,注浆管9的另一端用于与外界的注浆设备相连通,注浆管9整体呈“L”形,注浆管9包括长管91和短管92,注浆管9的长管91和板体1侧面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插块(2),所述板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插块(2)插接配合的插槽(3),所述板体(1)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滑移条(6)和滑移槽(7),所述板体(1)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灌浆的安装孔(4),所述安装孔(4)贯穿所述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安装孔(4)内设置有钢筋(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插块(2),所述板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插块(2)插接配合的插槽(3),所述板体(1)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滑移条(6)和滑移槽(7),所述板体(1)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灌浆的安装孔(4),所述安装孔(4)贯穿所述板体(1)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安装孔(4)内设置有钢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5)顶部高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5)粘接于所述安装孔(4)的内侧孔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块(2)均匀排列设置于所述板体(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成文洪海禄梁金成张武军周钰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建筑集团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