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108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包括两组承重板和连接于两组承重板之间的连接板,两组所述承重板包括混凝土保护层和锚固于混凝土保护层内部的至少九组钢筋,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内包裹有两组第一钢板,两组所述第一钢板内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锚固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呈钢块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板也包括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内锚固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两侧对称开设有十二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和钢筋的外径匹配设置,且相对称的两组定位孔并不贯穿,所述定位孔一侧相贯开设有浇筑孔,将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分为承重板和连接板,以组合的形式生成,降低模板制造的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件
,具体为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共同受力的结构件,其是以混凝土承担压力、以钢筋承担拉力的,因此钢筋混凝土预制件能比较充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塑性,需要生产出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现有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仍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对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现有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在使用时,为了方便转运或吊装,需要在预制件上预埋固定吊环,通过吊环对预制件进行吊装,但吊环预埋在预制件内,在吊装完成后,无法对吊环进行拆卸,对后续使用造成不便,不便于使用;且现有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体积较大,对模板的制造要求高,无形中提高的生产难度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将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分为承重板和连接板,以组合的形式生成,降低模板制造的难度,降低制造成本,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包括两组承重板和连接于两组承重板之间的连接板,两组所述承重板包括混凝土保护层和锚固于混凝土保护层内部的至少九组钢筋,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内包裹有两组第一钢板,两组所述第一钢板内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锚固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螺纹连接有起吊环,所述定位块呈钢块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板也包括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内锚固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二钢板两侧对称开设有十二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和钢筋的外径匹配设置,且相对称的两组定位孔并不贯穿,所述定位孔一侧相贯开设有浇筑孔。其中,所述承重板一侧位于混凝土保护层外壁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混凝土浇筑模成型结构设置,且加强筋呈梯形结构设置。其中,所述起吊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一端与定位块螺纹连接,且固定螺杆一端与定位块螺纹连接位置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其中,所述混凝土保护层包括水泥、改性矿渣粉、骨料、添加剂和水。其中,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为防火钢板结构设置,且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防火钢板包括防火涂层、基板、防火芯层和隔热层,所述基板设置于防火涂层和防火芯层之间,所述隔热层设置于基板与防火芯层之间。其中,所述连接板和两组承重板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凝胶层,所述凝胶层包括高吸水性树脂单体水溶液,水泥熟料、交联剂、引发剂及稳定剂,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单体水溶液为丙烯酸单体水溶液。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造模型,根据钢筋、第一钢板和混凝土保护层的锚固需要,制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的加工方案,通过机加工得到所需模板;S2:填料,分别将钢筋和第一钢板固定卡接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的内侧,且使钢筋等距阵列于两组第一钢板之间,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内可设置钢丝对排列好的钢筋进行加固,确保其位置定位稳定;S3:浇筑混凝土,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水泥、改性矿渣粉、骨料、添加剂和水进行搅拌混合处理制得液态的混凝土保护层,并向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内进行浇筑;S4:待上述混凝土终凝或达到预定强度后,对模板进行拆除;S5:将所述钢筋自由端拽出,剥除纤维布或牛皮纸,绕着连接钢筋进行剥离,将钢筋与第一钢板连接处的混凝土挤掉,形成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承重板部分;S6:根据混凝土保护层和第二钢板的锚固需要,制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的加工方案,通过机加工得到所需模板;S7:填料,将第二钢板固定卡接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的内侧,对第二钢板进行加固,确保其位置定位稳定;S8:浇筑混凝土,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水泥、改性矿渣粉、骨料、添加剂和水进行搅拌混合处理制得液态的混凝土保护层,并向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内进行浇筑;S9:待上述混凝土终凝或达到预定强度后,对模板进行拆除,形成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连接板;S10:将钢筋完全插入定位孔内,使连接板两侧和两组承重板的其中一侧完全贴合后,在连接板两侧和两组承重板的其中一侧的贴合处涂抹涂刷凝胶层;S11:由浇筑孔向定位孔内浇筑混凝土,方法同S3和S8,且凝胶层完全干透即可完成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将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分为承重板和连接板,以组合的形式生成,降低模板制造的难度,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中,在两组承重板内设置两组钢板,增加其内部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承重板底部对称设置两组定位块,利用带有固定螺杆的起吊环和定位块螺纹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母紧固,可以根据安装需求进行起吊,在吊装完成后,轻松对吊环进行拆卸,对后续使用不会造成影响,且便于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堆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的旋转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图3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连接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重板;101、混凝土保护层;102、钢筋;103、第一钢板;104、凹槽;105、定位块;106、起吊环;107、加强筋;108、固定螺杆;2、连接板;201、第二钢板;202、定位孔;203、浇筑孔;3、防火涂层;4、基板;5、防火芯层;6、隔热层;7、凝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包括两组承重板(1)和连接于两组承重板(1)之间的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承重板(1)包括混凝土保护层(101)和锚固于混凝土保护层(101)内部的至少九组钢筋(102),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01)内包裹有两组第一钢板(103),两组所述第一钢板(103)内均开设有凹槽(104),所述凹槽(104)内锚固有定位块(105),所述定位块(105)内螺纹连接有起吊环(106),所述定位块(105)呈钢块结构设置;/n所述连接板(2)也包括混凝土保护层(101),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01)内锚固有第二钢板(201),所述第二钢板(201)两侧对称开设有十二组定位孔(202),所述定位孔(202)的内径和钢筋(102)的外径匹配设置,且相对称的两组定位孔(202)并不贯穿,所述定位孔(202)一侧相贯开设有浇筑孔(2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包括两组承重板(1)和连接于两组承重板(1)之间的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承重板(1)包括混凝土保护层(101)和锚固于混凝土保护层(101)内部的至少九组钢筋(102),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01)内包裹有两组第一钢板(103),两组所述第一钢板(103)内均开设有凹槽(104),所述凹槽(104)内锚固有定位块(105),所述定位块(105)内螺纹连接有起吊环(106),所述定位块(105)呈钢块结构设置;
所述连接板(2)也包括混凝土保护层(101),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01)内锚固有第二钢板(201),所述第二钢板(201)两侧对称开设有十二组定位孔(202),所述定位孔(202)的内径和钢筋(102)的外径匹配设置,且相对称的两组定位孔(202)并不贯穿,所述定位孔(202)一侧相贯开设有浇筑孔(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一侧位于混凝土保护层(101)外壁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加强筋(107),所述加强筋(107)呈混凝土浇筑模成型结构设置,且加强筋(107)呈梯形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环(106)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杆(108),所述固定螺杆(108)一端与定位块(105)螺纹连接,且固定螺杆(108)一端与定位块(105)螺纹连接位置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保护层(101)包括水泥、改性矿渣粉、骨料、添加剂和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103)和第二钢板(201)均为防火钢板结构设置,且第一钢板(103)和第二钢板(201)均防火钢板包括防火涂层(3)、基板(4)、防火芯层(5)和隔热层(6),所述基板(4)设置于防火涂层(3)和防火芯层(5)之间,所述隔热层(6)设置于基板(4)与防火芯层(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塑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和两组承重板(1)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文靳丽娜徐荣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