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740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6
本申请涉及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接触生产性噪声:从作业场所的工作岗位选取一定数量的作业人员作为测量对象,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将满足正态分布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值,并根据标准正态变量值在“标准正态分布表”进行查询,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区间面积比例,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概率值及构成比;根据噪声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数据库,获得测量对象在远期年限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本方法可预测远期噪声聋发病概率,为各行业噪声控制和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直观的依据,并可提供标化可比的参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噪声评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常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美国环境保护署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EPA)、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MOM)、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方法(UQ)、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MLSP)、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方法(ICMM)、国际化学品控制工具箱法(ICCT)、定量分级法等,但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美国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定量的评估致癌和非致癌的风险水平,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繁多,很多物质在美国EPA网站数据库查不到相应的IUR(吸入单元危险度)和RfC值(吸入毒性参考值),则较难进行风险评估。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于有/无检测结果以及多种有毒化学物质联合暴露的情况均适用,但仅能用于化学物质和粉尘的评估,不适用于物理因素。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法及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法为定性评估方法,缺点在于较难判断后果发生的概率,主观性较强。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定性风险评估模型,适用于工作场所化学和物理因素风险评估,适用范围广。国际化学品控制工具箱法(ICCT)是基于化学物固有危害性、接触量、进入人体可能性三方面考虑,提出化学品的控制方法,也即是控制卡,该方法适用于判定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能够满足风险级别判定控制措施的要求。定量分级法是根据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分级,该方法优点为易于操作,能够使评价结果定量化,使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之间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缺点主要为根据分级指数的计算公式,只要工作场所的粉尘、毒物不超标,其作业危害程度等级均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不能具体体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情况,且无法得知职业病的发病概率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确定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接触生产性噪声:步骤200:从作业场所的工作岗位选取一定数量的作业人员作为测量对象,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步骤300:判断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步骤400:将满足正态分布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值,并根据标准正态变量值在“标准正态分布表”进行查询,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区间面积比例,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概率值及构成比;步骤500:根据噪声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数据库,获得测量对象在远期年限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进一步地,步骤200中,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一步地,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个人噪声剂量计对所述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强度进行测量,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探头距人外耳道10cm处,事先设置噪声采样起始时间,测量时间覆盖整个工作班,计算测量时间内的等效声级,从而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所述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包括个体噪声暴露均值数据和群体噪声暴露均值数据。进一步地,步骤300中,通过正态性检验,判断所述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对象的选择方法是:结合作业场所的现场调查,抽取测量对象行噪声测量,其中,每个岗位劳动者不足3名的,全部选为测量对象;每个岗位劳动者3-5人的,选取2人作为测量对象;每个岗位劳动者6-10人的,选取3人作为测量对象;每个岗位劳动者大于10人的,选取4人作为测量对象。进一步地,步骤400中,将满足正态分布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采用的公式为:u=(L-D)/S其中,u表示标准正态变量;L表示随机变量;D表示样本均数;S表示标准差。进一步地,根据不同声级下噪声聋发病概率流行病学资料数据建立所述噪声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数据库。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测量对象对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正确使用,在正式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噪声暴露测量之前,需要对测量对象进行个人噪声剂量计佩戴的培训,以及对所述个人噪声剂量计进行计量检定。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时间采用8小时计算,计算测量对象的8h等效声级。进一步地,所述远期年限包括5年、10年、15年、25年和30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确定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接触生产性噪声:步骤200:从作业场所的工作岗位选取一定数量的作业人员作为测量对象,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步骤300:判断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步骤400:将满足正态分布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值,并根据标准正态变量值在“标准正态分布表”进行查询,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区间面积比例,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概率值及构成比;步骤500:根据噪声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数据库,获得测量对象在远期年限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根据上述步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噪声危害识别、噪声暴露水平测量基础上进行噪声暴露群体危险度评估的方法,本噪声评估方法结合已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流行病学资料,可预测测量对象群体的远期噪声聋发病概率,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可为各行业噪声控制和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直观的依据,并可提供标化可比的参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确定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接触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步骤200:从作业场所的工作岗位选取一定数量的作业人员作为测量对象,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步骤300:判断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步骤400:将满足正态分布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值,并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00:确定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接触生产性噪声:/n步骤200:从作业场所的工作岗位选取一定数量的作业人员作为测量对象,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n步骤300:判断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n步骤400:将满足正态分布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值,并根据标准正态变量值在“标准正态分布表”进行查询,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区间面积比例,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概率值及构成比;/n步骤500:根据噪声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数据库,获得测量对象在远期年限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确定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接触生产性噪声:
步骤200:从作业场所的工作岗位选取一定数量的作业人员作为测量对象,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
步骤300:判断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
步骤400:将满足正态分布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转化成标准正态变量值,并根据标准正态变量值在“标准正态分布表”进行查询,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区间面积比例,得到不同噪声暴露水平概率值及构成比;
步骤500:根据噪声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数据库,获得测量对象在远期年限的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0中,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个人噪声剂量计对所述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强度进行测量,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探头距人外耳道10cm处,事先设置噪声采样起始时间,测量时间覆盖整个工作班,计算测量时间内的等效声级,从而获得测量对象的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所述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包括个体噪声暴露均值数据和群体噪声暴露均值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群体噪声危险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0中,通过正态性检验,判断所述噪声暴露测量结果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东升王会宁李珏孙伟郑昀丁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