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40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下水管道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包括第一下水管、第二下水管和紧固螺母,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环设有密封圈,第二下水管位于密封圈的一端插入第一下水管,紧固螺母螺纹连接第一下水管和第二下水管,以使密封圈抵压在第一下水管的内侧壁与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水组件通过改变现有密封圈的安装方式,使得密封圈可在产品出货前就装配在下水管上,避免在包装产品时遗漏了密封圈,以及在现场组装时忘记安装密封圈而导致出现漏水的不良现象,该种密封圈的装配方式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还可简化水管的组装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
本技术属于下水管道的
,具体为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水槽的下水组件在两根水管之间的密封通常采用密封圈来实现,装配时将密封圈夹设在两根水管接口的端面之间,从而实现密封,采用该种安装方式的密封圈在装配前是以配件的形式与水管包装在一起,但由于密封圈体积较小,在包装和现场组装时容易出现遗漏甚至丢失的现象,使得用户体验大大下降,因此,研发一种采用新型的密封圈安装方式的水槽下水组件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密封圈遗漏或掉落的水槽下水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包括第一下水管、第二下水管和紧固螺母,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固定有密封圈,第二下水管位于密封圈的一端插入第一下水管,紧固螺母螺纹连接第一下水管和第二下水管,以使密封圈抵压在第一下水管的内侧壁与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下水组件通过改变现有密封圈的安装方式,使得密封圈可在产品出货前就装配在下水管上,避免在包装产品时遗漏了密封圈,以及在现场组装时掉落或忘记安装密封圈而导致出现漏水的不良现象,该种密封圈的装配方式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还可简化水管的组装过程。进一步的,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环设有安装槽,密封圈嵌套在安装槽内,安装时将密封圈直接按压在安装槽内即可,密封圈与安装槽之间可以是间隙配合。优选的,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环设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该种密封圈的装配方式简单快捷。作为另一种密封圈的设置方式,密封圈与第二下水管通过二次注塑连接,该连接方式使密封圈与第二下水管结构更加紧密,可杜绝产品在包装和组装过程出现密封圈遗漏或掉落的现象。进一步的,密封圈设置为锥形密封圈,锥形密封圈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进一步的,第一下水管上连接有下水头,第二下水管为L型弯管。进一步的,还包括存水管和三通管,存水管包括内部设有U形通道的水封主体、设于水封主体上端用于与三通管的下接口连接的进水段、以及设于水封主体上端侧部的出水段,进水段与U形通道的入水端连通,出水段与U形通道的排水端连通,出水段斜向下延伸并连接有出水管,上述第二下水管连接于三通管的侧接口,在排水时储存一段水位从而实现水封而达到防臭的效果,上述集成式的存水管体积小,占用空间小。进一步的,出水段和出水管均设于第二下水管的侧部,从而减小下水组件在相对水槽的前后方向尺寸上占用的空间,使得用于安装下水下水组件的柜体在安装有下水下水组件的同时水槽下侧外部还可放置其他设备,从而提高下水装置的适用性。进一步的,水封主体的下端开设有连通U形通道底部的排渣口,排渣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盖体,在水封主体的下侧设置排渣口便于污物的清理。进一步的,还包括溢水管,所述溢水管通过一三通连接头与所述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连接头设有与所述三通管的上接口连接的第一排水口、与所述溢水管连接的第二排水口、以及一个备用接口。附图说明图1为下水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下水组件的分解图;图3为第一下水管、第二下水管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存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包括第一下水管1、第二下水管2和紧固螺母3,第二下水管2的外侧壁固定有密封圈4,第二下水管2位于密封圈4的一端插入第一下水管1,紧固螺母3螺纹连接第一下水管1和第二下水管2,以使密封圈4抵压在第一下水管1的内侧壁与第二下水管2道的外侧壁之间,实现密封。本实施例提供两种密封圈4的安装方式。参见图2和图3,作为密封圈4的第一种设置方式:第二下水管2的外侧壁环设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筋21和第二凸筋22,第一凸筋21和第二凸筋22之间形成安装槽23,密封圈4嵌套在安装槽23内,该种密封圈4的安装方式简单快捷,便于拆卸更换。作为密封圈4的第二种设置方式:密封圈4与第二下水管2通过二次注塑连接,该种密封圈4与第二下水管2一体结构的设置方式可进一步地防止产品在包装和组装过程出现密封圈4遗漏或掉落的现象。参见图3,密封圈4设置为锥形密封圈4,锥形密封圈4密封效果更好。本技术对于第一下水管1和第二下水管2的类型不作限定,可以是直通管、三通管、四通管等可实现两管之间对接的管道。参见图1至图3,以下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下水管1上端连接有下水头8,第二下水管2为L型弯管。参见图2和图4,出水组件还包括存水管5和三通管6,存水管5包括内部设有U形通道511的水封主体51、设于水封主体51上端用于与三通管6的下接口61连接的进水段52、以及设于水封主体51上端侧部的出水段53,进水段52与U形通道511的入水端a连通,出水段53与U形通道511的排水端b连通,出水段53斜向下延伸并连接有出水管9,第二下水管2连接于三通管6的侧接口62,上述存水管5在排水时储存一段水位从而实现水封而达到防臭的效果,上述集成式的存水管5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参见图1,出水段53和出水管9均设于第二下水管2的侧部,出水管9优选为可弯曲的软管,由于出水组件通常是安装在柜体中,将出水段53和出水管9设于第二下水管2的侧部可减小下水组件在相对水槽的前后方向尺寸上占用的空间,使得用于安装下水组件的柜体在安装有下水组件的同时水槽下侧外部还可放置其他设备,从而提高下水组件的适用性。参见图4,水封主体51的下端开设有连通U形通道511底部的排渣口512,排渣口512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盖体513,在水封主体51的下侧设置排渣口512便于污物的清理。参见图1和图2,出水组件还包括溢水管72,溢水管72通过一三通连接头71与三通管6连接,三通连接头71设有与三通管6的上接口63相连接的第一排水口711、与溢水管72相连接的第二排水口712、以及一个备用接口713,所述备用接口713用于连接用水设备,例如用于供洗碗机、净水器等用水设备的排水,上述溢水组件7实用性强,为其他设备的排水做好准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下水组件通过改变现有密封圈4的安装方式,使得密封圈4可在产品出货前就装配在下水管上,避免在包装产品时遗漏了密封圈4,以及在现场组装时掉落或忘记安装密封圈4而导致出现漏水的不良现象,该种密封圈4的装配方式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还可简化水管的组装过程。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水管、第二下水管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固定有密封圈,所述第二下水管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下水管,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下水管和所述第二下水管,以使所述密封圈抵压在所述第一下水管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槽的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水管、第二下水管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固定有密封圈,所述第二下水管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下水管,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下水管和所述第二下水管,以使所述密封圈抵压在所述第一下水管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环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嵌套在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水管的外侧壁环设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下水管通过二次注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锥形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水管上端连接有下水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锦锋
申请(专利权)人: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