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125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沉淀槽包括外壳、进水机构与沉淀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污水储存箱、水泵与文丘里管,所述污水储存箱、所述水泵与所述文丘里管依次连通,所述文丘里管中部设置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顶部连通有所述第一加药箱,所述沉淀机构包括隔板、驱动件、推动板、净水箱与抽淤管,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驱动件被构造成用于所述推动板水平移动,所述推动板与所述隔板、所述外壳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净水箱与所述外壳连通,所述净水箱与所述外壳连通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抽淤管安装有阀门与污泥泵,该沉淀槽提高了加药的混合速度,同时也更加便于清除沉淀时底部的淤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中沉淀环节分为一沉与二沉,一沉一般是针对比重较大的颗粒及悬浮物进行的预处理,二沉一般是在曝气工艺环节后,对出水进行沉淀分离污泥,根据不同排放要求配合后续处理工艺再精细处理。现有技术中,一沉用沉淀槽结构相对简单,二沉用沉淀槽由于要分离污泥,就需要相应结构配合。但是溢流堰的结构对于场地受限的二沉池不太适用,各种污泥分离的装置相对成本投入较高,由于污泥与过滤设备容易黏结,自然分离效率低下,沉淀槽加药混合的速度也比较慢、沉淀时槽底淤泥难以清除,整体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而采用压滤设计成本极,难以推广应用。基于以上技术问题,研发人员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旨在自然分离效率低下,沉淀槽加药混合的速度也比较慢、沉淀时槽底淤泥难以清除,整体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包括外壳、进水机构与沉淀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污水储存箱、水泵与文丘里管,所述污水储存箱、所述水泵与所述文丘里管依次连通,所述文丘里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贯穿于所述外壳并伸入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文丘里管中部设置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顶部连通有第一加药箱。所述沉淀机构包括隔板、驱动件、推动板、净水箱与抽淤管,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驱动件被构造成用于所述推动板水平移动,所述推动板与所述隔板、所述外壳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净水箱设置于所述外壳外侧,所述净水箱与所述外壳连通,所述净水箱与所述外壳连通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抽淤管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抽淤管安装有阀门与污泥泵。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第二加药箱,所述第二加药箱进药端与所述外壳内部连通。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药箱顶部铰接有翻盖。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壁顶部均匀分布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箱连通。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侧部螺栓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外壳内部转动安装有翻转板,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翻转板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滑动插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过滤网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淤泥槽,两个所述淤泥槽均连通有抽淤管,所述外壳两侧抽淤管的出料口均与所述污泥泵的进料口连通。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泵出泥口设置有污泥池。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与螺杆,所述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壁,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贯穿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键连接所述螺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使用时,污水首先通过进水口进入污水储存箱,然后在水泵的压力下,污水经过文丘里管,第一加药箱中的絮凝剂通过吸液管与文丘里管的污水混合后共同进入外壳内部,污水在隔板顶部的外壳内进行絮凝,接着污水进入沉淀机构,驱动件带动推动板迫使水流横向移动,由于隔板上设置有单向阀,所以驱动件正转或者反转都会使得污水向两端其中一个净水箱带压流动,而净水箱与外壳连通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也将把一部分杂质挡住,使得污水中的污泥被过滤,污泥由于重力作用会落下,污泥泵带动抽淤管将污泥抽出,该沉淀槽由于驱动件对水流横向扰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药的混合速度,提升沉淀效率,且便于清除沉淀时底部的淤泥,可低成本、全方位的提升沉淀槽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沉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外壳;110-第二加药箱;111-翻盖;120-导流管;130-第一电机;131-翻转板;140-第一过滤网;141-把手;200-进水机构;210-污水储存箱;220-水泵;230-文丘里管;231-吸液管;232-第一加药箱;300-沉淀机构;310-隔板;311-单向阀;320-驱动件;321-第二电机;322-螺杆;330-推动板;340-净水箱;341-第二过滤网;350-抽淤管;351-阀门;352-污泥泵;353-污泥池;354-淤泥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00);/n进水机构(200),所述进水机构(200)包括污水储存箱(210)、水泵(220)与文丘里管(230),所述污水储存箱(210)、所述水泵(220)与所述文丘里管(230)依次连通,所述文丘里管(230)远离所述水泵(220)的一端贯穿于所述外壳(100)并伸入所述外壳(100)内部,所述文丘里管(230)中部设置有吸液管(231),所述吸液管(231)顶部连通有第一加药箱(232);/n沉淀机构(300),所述沉淀机构(300)包括隔板(310)、驱动件(320)、推动板(330)、净水箱(340)与抽淤管(350),所述隔板(310)上设置有单向阀(311),所述驱动件(320)被构造成用于所述推动板(330)水平移动,所述推动板(330)与所述隔板(310)、所述外壳(100)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净水箱(34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外侧,所述净水箱(340)与所述外壳(100)连通,所述净水箱(340)与所述外壳(100)连通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341),所述抽淤管(35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底部,所述抽淤管(350)安装有阀门(351)与污泥泵(3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0);
进水机构(200),所述进水机构(200)包括污水储存箱(210)、水泵(220)与文丘里管(230),所述污水储存箱(210)、所述水泵(220)与所述文丘里管(230)依次连通,所述文丘里管(230)远离所述水泵(220)的一端贯穿于所述外壳(100)并伸入所述外壳(100)内部,所述文丘里管(230)中部设置有吸液管(231),所述吸液管(231)顶部连通有第一加药箱(232);
沉淀机构(300),所述沉淀机构(300)包括隔板(310)、驱动件(320)、推动板(330)、净水箱(340)与抽淤管(350),所述隔板(310)上设置有单向阀(311),所述驱动件(320)被构造成用于所述推动板(330)水平移动,所述推动板(330)与所述隔板(310)、所述外壳(100)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净水箱(34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外侧,所述净水箱(340)与所述外壳(100)连通,所述净水箱(340)与所述外壳(100)连通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341),所述抽淤管(35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底部,所述抽淤管(350)安装有阀门(351)与污泥泵(3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顶部设置有第二加药箱(110),所述第二加药箱(110)进药端与所述外壳(100)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药箱(110)顶部铰接有翻盖(111)。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进林秦国栋董晓博赵高选乔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康顺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