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643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增强玻纤网格布层、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和楼板。本申请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使楼地面系统整体保温且性能优异,体系稳定不开裂、平整度好、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楼面荷载减轻、整体造价与传统做法持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节能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楼面系统处于楼板和地面装饰层之间,对楼面的水平度、平整度和楼层间的保温性能影响很大,在绿色节能建筑中有着严格要求。现有非采暖的楼地面保温找平做法主要有保温板+细石混凝土+地面砂浆,轻集料混凝土+地面砂浆,轻集料混凝土+抗裂砂浆,发泡水泥自流平垫层、保护层二合一做法,现有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1.保温板+细石混凝土+地面砂浆的做法,虽然保温和表面平整度能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保温板材性与混凝土的楼板、垫层差异大,且与楼板和细石混凝土层均不粘结,细石混凝土层、地面砂浆层易出现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而且楼面系统荷载高达130kg/m2、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2.轻集料混凝土+地面砂浆做法,保温性能和表面平整度也能达到设计要求,但地面砂浆与轻集料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差,易出现空鼓开裂问题,而且轻集料混凝土弹性模量远低于地面砂浆,两者弹模不匹配直接影响着地面系统耐久性;3.轻集料混凝土+抗裂砂浆做法,由于抗裂砂浆的厚度一般不超过5mm,表面开裂有所缓解,但薄层抗裂砂浆施工在抗压强度不足5.0MPa的轻集料混凝土基层上,导致地面的承载能力不足,易出现地面破损等严重质量问题;4.发泡水泥自流平垫层、保护层二合一做法,与轻集料混凝土+抗裂砂浆做法存在问题相同,表层抗压强度也不超过5.0MPa,小推车或高跟鞋对地面破坏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使楼地面系统整体保温且性能优异,体系稳定不开裂、平整度好、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楼面荷载为40~70kg/m2(与传统做法相比,楼面荷载减轻50%以上),整体造价与传统做法持平。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增强玻纤网格布层、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和楼板。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从上到下依次由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增强玻纤网格布层、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和楼板组成。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与楼板之间设置有三维PA网格布层(还被称为立体网格布层)。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PA网格布层的厚度为1~4cm。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包括玻化微珠轻集料。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化微珠轻集料的掺量为水泥重量的2~8%。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还包括界面剂层。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剂层设置在所述楼板上;任选地,所述界面剂层设置在所述楼板与所述立体网格布层之间;并且,任选地,所述界面剂层设置在所述楼板与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之间。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剂层设置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上。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的厚度为5~20mm,干体积密度为1300~1700kg/m3,抗压强度为10~20MPa。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玻纤网格布层平米克重≥100g/m2,径向断裂强力≥600N/50mm,纬向断裂强力≥600N/50mm。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厚度为40~150mm,抗压强度为1.5~5.0MPa,干体积密度为400~900kg/m3,导热系数为0.06~0.20W/m·K。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文描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楼板表面上的杂物、浮灰清理干净后,对所述楼板表面进行界面剂处理或者水处理,然后进行下一个步骤;步骤二:根据垫层设计施工厚度,打标高点或者弹线,然后进行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泵送浇筑施工,一次性浇筑到标高点位置,然后用3m杠尺刮杠找平收面;其中:任选地,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浇筑的浆料中添加玻化微珠轻集料;或者任选地,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与楼板之间设置有三维PA网格布层,使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的收缩率≤1.0%;步骤三: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毕3~7d后,对地面进行水封闭处理或者界面剂封闭处理,然后满铺增强玻纤网格布层,所增强玻纤网格布层的搭接宽度以50~100mm为宜,并且将所述增强玻纤网格布层固定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上;步骤四:根据所述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的设计厚度,进行所述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泵送浇筑施工;步骤五:在所述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泵送浇筑完毕0~30min内,进行所述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收面处理;薄层(<10mm)采用专用刮板进行刮平处理,厚层(≥10mm)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振动找平即可;以及步骤六:在所述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施工完毕的12h内严禁上人,施工时及施工结束的7d内封闭好门窗。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所述界面剂进行基层处理时,表干时间≤2.0h。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泵送浇筑施工为一次性浇筑到标高点位置。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收面处理如下进行:薄层(<10mm)采用专用刮板进行刮平处理;厚层(≥10mm)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振动找平即可。优点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水泥基发泡混凝土能一次性浇筑40~150mm,泵送快、流动性佳,属半自流平材料,泵送浇筑到设计厚度后能快速找平收面,一个班组每天能施工完成2000平米以上,与细石混凝土地面相比,施工效率提高300~400%;硬化后的地面平整度好、隔热保温性能佳;(2)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通过掺入一定的玻化微珠轻集料或者复合三维PA网格布,能将收缩率从2.0%以上控制在1.0%以下;增强玻纤网格布层和体积稳定性非常好的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增强玻纤网格布层、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和楼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增强玻纤网格布层、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和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与楼板之间设置有三维PA网格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PA网格布层的厚度为1~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包括玻化微珠轻集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化微珠轻集料的掺量为水泥重量的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还包括界面剂层;
其中,所述界面剂层设置在所述楼板上;并且
任选地,所述界面剂层设置在所述水泥基发泡混凝土垫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地面找平砂浆层的厚度为5~20mm,干体积密度为1300~1700kg/m3,抗压强度为10~20MPa。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玻纤网格布层平米克重≥100g/m2,径向断裂强力≥600N/50mm,纬向断裂强力≥600N/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地暖楼地面保温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群芳魏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