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26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定位块、定位杆、弹簧、限位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滑块;定位块安装在安装座上,定位块上安装有定位杆,定位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定位块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相抵;滑块与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铰接,第一连杆与第一夹持臂的端部铰接,第二连杆与第二夹持臂的端部铰接;定位杆通过螺钉与限位套可拆卸连接;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用于与定位块相抵的限位杆。避免滑块在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收拢状态下在弹簧的作用下从引导杆上脱出导致撞伤气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是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乘用车内拉杆的装配过程中,夹持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工装,便于实现内拉杆的固定。现有的乘用车内拉杆的夹持机构,往往通过气缸的往复进而带动滑块在引导杆上前后滑动,进而实现夹持机构的夹持臂联动的张开以及收拢。由于现有的夹持机构的引导杆上无定位套,滑块容易从引导杆上脱出,会经常撞断后面的推进气缸,从而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气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严重时会导致无配件使设备停机影响生产计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以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包括一左右设置的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与所述安装座铰接;还包括一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定位块、定位杆、弹簧、限位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与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定位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定位块上安装有所述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块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抵;所述滑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铰接;所述定位杆通过螺钉与所述限位套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套的前端面用于抵住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定位杆滑动连接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套的凹槽;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定位块相抵的限位杆。本专利通过优化夹持机构的结构,通过限位套,进而避免滑块在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收拢状态下在弹簧的作用下从引导杆上脱出导致撞伤气缸的问题。通过限位杆的设置,进而实现了传动机构的限位,进而实现了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收拢状态下的限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滑块通过转轴铰接,且所述转轴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转轴的底部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套设有卡簧;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限位凸起以及所述卡簧之间。本专利通过优化铰接处的结构,便于保证铰接效果,避免松脱,提高了联动稳定性。通过限位凸起,避免转轴的脱落。第二连杆与滑块的铰接处、第一连杆与第一夹持臂的铰接处、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连杆的铰接处均通过限位块以及卡簧进行上下限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通过螺栓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便于实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与安装座的铰接。进一步优选地,两个限位组件均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限位杆螺纹连接,所述限位杆上还螺纹连接有一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撑块远离定位块的一侧相抵;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左右镜像对称设置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限位杆的端部相抵,所述限位面呈一斜面。支撑块与限位杆螺纹连接,便于调节限位杆超出支撑块的长度,进而满足不同夹持臂收拢间距的需求。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面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有POM塑料块。本专利通过POM塑料块实现限位杆撞击时的减噪。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上均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夹持物料的夹持块。便于通过夹持块的更换,便于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增加装置的通用性。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夹持臂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臂呈弯折状;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均包括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的夹角大于110°;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上安装有所述夹持块。便于夹持运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开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便于实现夹持机构整体安装时的预定位,提高安装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处于收拢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图1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限位套的一种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滑块受力处于张开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其中,1为第一夹持臂、2为第二夹持臂、3为第一连杆、4为第二连杆、5为滑块、6为安装座、7为定位块、8为支撑块、9为限位杆、10为螺母、11为夹持块、12为弹簧、13为定位杆、14为限位套,15为环状突起,16为卡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包括一左右设置的第一夹持臂1以及第二夹持臂2,还包括一安装座6,安装座6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第一夹持臂1以及第二夹持臂2与安装座6铰接;还包括一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1以及第二夹持臂2运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定位块7、定位杆13、弹簧12、限位套14、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以及与定位杆13滑动连接的滑块5;定位块7安装在安装座6上,定位块7上安装有定位杆13,定位杆13上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端与定位块7相抵,弹簧12的另一端与滑块5相抵;滑块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3以及第二连杆4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夹持臂1的端部铰接,第二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2的端部铰接;定位杆13通过螺钉与限位套14可拆卸连接,限位套的前端面用于抵住滑块;滑块5上开设有与定位杆13滑动连接的引导孔,引导孔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套14的凹槽;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第一夹持臂1以及第二夹持臂2上,限位组件包括用于与定位块7相抵的限位杆9。本专利通过优化夹持机构的结构,通过限位套14,进而避免滑块5在第一夹持臂1以及第二夹持臂2收拢状态下在弹簧12的作用下从引导杆上脱出导致撞伤气缸的问题。通过限位杆9的设置,进而实现了传动机构的限位,进而实现了第一夹持臂1以及第二夹持臂2收拢状态下的限位。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未受力状态下呈收拢状态(参见图1),当气缸的活塞杆伸出,进而实现气缸的推头向前推动滑块,限位套以及限位杆的端部滑入推头的容纳槽内,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张开,参见图4,图4中气缸未示出。当气缸回程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装置复位。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一连杆的夹角小于90°。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二连杆的夹角小于90°。第一连杆从左至右倾斜向前。第一连杆3与滑块5通过转轴铰接,且转轴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凸起15,转轴的底部开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套设有卡簧16;第一连杆3以及滑块5位于限位凸起15以及卡簧16之间。本专利通过优化铰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包括一左右设置的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n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与所述安装座铰接;/n还包括一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定位块、定位杆、弹簧、限位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与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的滑块;/n所述定位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定位块上安装有所述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块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抵;/n所述滑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铰接;/n所述定位杆通过螺钉与所述限位套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套的前端面用于抵住滑块;/n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定位杆滑动连接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套的凹槽;/n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定位块相抵的限位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包括一左右设置的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
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与所述安装座铰接;
还包括一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运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定位块、定位杆、弹簧、限位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与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的滑块;
所述定位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定位块上安装有所述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块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抵;
所述滑块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铰接;
所述定位杆通过螺钉与所述限位套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套的前端面用于抵住滑块;
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定位杆滑动连接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套的凹槽;
还包括两个限位组件,两个限位组件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第二夹持臂上,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定位块相抵的限位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内拉杆装配用防脱形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滑块通过转轴铰接,且所述转轴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转轴的底部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套设有卡簧;
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限位凸起以及所述卡簧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采埃孚伦福德底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