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76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高度支撑单元和接触单元,其中,高度支撑装置连接胎架缓冲块与接触单元,高度支撑模块装置是由副丝杠构成,共分为3种类型;接触单元是由压力传感器、支撑单元、上端盖、挡板、球头和螺母构成,其外形是根据船舶外板表面类型进行设计,主要分为平面类型、斜面类和圆弧类。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能使传统胎架与船体分段曲形的点或线接触改为面接触,更有效地保护船体分段曲形,并能够适应各种船舶分段建造所需的精度,精准调节胎架高度,且实现了快速组拆功能,提高布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制造
,涉及一种活络头系列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分段建造用胎架经历了早期的模板式、支柱式、支点式,到如今的数控胎架、柔性胎架以及数控胎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上述胎架对不同尺度和分段的适应能力都不强,通用性也不够,不能有效的保护船体建造时的分段变形,适用于大多数曲形较为平缓的船分段制造,但对曲度变化较大的船舶首尾部分段制造,胎架的适用性则受到较大影响,另外胎架中的结构不能够灵活替换,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胎架寿命周期短等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207076971U公开了一种柔性化数控胎架,虽然可调节精度较高,但胎架数目较多,造成胎架冗余排列,利用率低,胎架支柱布线凌乱,难以检查更新,另外,胎架的基本框架不能按照曲面变化模块化组合,寿命周期短并且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提高智能胎架对不同尺度和曲度分段的适应能力,更有效地保护船体分段曲形,增强通用性。同时可更换的活络头结构提高了支撑调整结构的灵活性,实现了快速组拆功能,并且可以精准调节胎架高度,提高布置效率,加长了胎架的寿命周期。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包括高度支撑装置,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有接触单元,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下端连接有胎架缓冲块;所述的接触单元包括顶部呈圆柱型状的支撑单元(1)、安设在支撑单元(1)下部的上端盖(2)及安设在上端盖(2)下部的挡板(6);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单元(1)的下壁上安设有组合体插销,所述的组合体插销包括圆柱体(111)和半圆柱形凸缘(112);在所述上端盖(2)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设圆柱体(111)的圆柱形孔二(22),用于安设半圆柱形凸缘(112)的半圆柱形孔(23);在所述圆柱形孔二(22)及半圆柱形孔(23)的底端还开设有圆柱形孔一(21);在所述上端盖(2)的底端开设有球状腔(26),在所述球状腔(26)的外围开设有螺栓孔;在所述上端盖(2)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一个插销孔,所述的插销孔包括内部的插块孔腔(24)及外部的插块柄内腔(25),在所述的插销孔中插设有插销(3);在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若干个距离均等的螺孔,在若干个所述的螺孔中穿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螺栓;在所述挡板(6)的中央还开设有中间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高度支撑装置包括副丝杠(7)及球头(4),所述的球头(4)包括上端的球头部及下端的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球头内螺纹(41);在所述副丝杠(7)与球头(4)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副丝杠上螺纹(711),在所述副丝杠(7)的另外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副丝杠下螺纹(712)。进一步的,所述的胎架缓冲块(8)呈正立方体型状,在所述胎架缓冲块(8)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副丝杠(7)的副丝杠螺孔。进一步的,所述球头(4)的球头部活动卡设在所述中间通孔内;一端开设有副丝杠上螺纹(711)的副丝杠(7)通过球头内螺纹(41)与球头(4)的连接部可拆卸式连接,其另一端开设的副丝杠下螺纹(712)可拆卸式的安设在所述胎架缓冲块(8)的副丝杠螺孔上,在所述副丝杠下螺纹(712)上还安设有用于固定副丝杠(7)的螺母(5)。进一步的,所述圆柱体(111)的外壁的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孔二(22)的内壁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半圆柱形凸缘(112)的外壁的直径与所述半圆柱形孔(23)的内壁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半圆柱形孔(23)的半径是圆柱形孔二(22)的半径的三倍,所述半圆柱形孔(23)及圆柱形孔二(22)内腔的长度为所述圆柱形孔一(21)的三倍;所述球状腔(26)半包围所述球头(4)的球头部,其内壁的直径与所述球头部的外壁的直径相适配;所述球头(4)的球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间通孔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的接触单元还包括安设在支撑单元(1)外部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接触单元的外形是根据船舶外板表面类型进行设计,包括平面类(11),斜面类一(12),斜面类二(13),斜面类三(14)及圆弧类(15)。进一步的,所述的副丝杠(7)包括高精度副丝杠(71)、中精度副丝杠(72)及低精度副丝杠(7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同表面类型的接触单元能使传统胎架与船体分段曲形的点或线接触改为面接触,更有效地保护船体分段曲形;另外不同支撑高度的支撑高度单元能够适应各种船舶分段建造所需的精度,精准调节胎架高度;各单元之间简单可靠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快速组拆功能,提高布置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撑单元系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组合体插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特殊插销内腔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插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球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丝杠副系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活络头单元间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中,1是支撑单元,2是上端盖,3是插销,4是球头,5是螺母,6是挡板,7是副丝杠,8是胎架缓冲块,11是平面类,12是斜面类一,13是斜面类二,14是斜面类三,15是圆弧类;21是圆柱形孔一,22是圆柱形孔二,23是半圆柱形,24是插块孔腔,25是插块柄内腔,26是球状腔;41是球头内螺纹;71是高精度副丝杠,72是中精度副丝杠,73是低精度副丝杠;711是副丝杠上螺纹,712是副丝杠下螺纹;111是圆柱体,112是半圆柱形凸缘;1-2是特殊插销,2-6是螺栓连接,4-7是上螺纹连接,7-8是下螺纹连接。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包括高度支撑装置,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有接触单元,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下端连接有胎架缓冲块;高度支撑装置用于连接胎架缓冲块与接触单元;接触单元是压力传感器、支撑单元1、上端盖2、挡板6、球头4和螺母5构成;具体的,所述的接触单元包括顶部呈圆柱型状的支撑单元1、安设在支撑单元1下部的上端盖2及安设在上端盖2下部的挡板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1不同的度数平面是基于一个圆柱体的切削而成;圆柱体下方焊接有组合体插销;即在所述支撑单元1的下壁上安设有组合体插销,所述的组合体插销包括圆柱体111和半圆柱形凸缘112;在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特殊插销1-2的内腔;特殊插销内腔包括圆柱形孔二22、半圆柱形孔23及圆柱形孔一21;即所述的在所述上端盖2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设圆柱体111的圆柱形孔二22,用于安设半圆柱形凸缘112的半圆柱形孔23;在所述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支撑装置,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有接触单元,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下端连接有胎架缓冲块;/n所述的接触单元包括顶部呈圆柱型状的支撑单元(1)、安设在支撑单元(1)下部的上端盖(2)及安设在上端盖(2)下部的挡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度支撑装置,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有接触单元,在所述高度支撑装置的下端连接有胎架缓冲块;
所述的接触单元包括顶部呈圆柱型状的支撑单元(1)、安设在支撑单元(1)下部的上端盖(2)及安设在上端盖(2)下部的挡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单元(1)的下壁上安设有组合体插销,所述的组合体插销包括圆柱体(111)和半圆柱形凸缘(112);
在所述上端盖(2)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设圆柱体(111)的圆柱形孔二(22),用于安设半圆柱形凸缘(112)的半圆柱形孔(23);
在所述圆柱形孔二(22)及半圆柱形孔(23)的底端还开设有圆柱形孔一(21);
在所述上端盖(2)的底端开设有球状腔(26),
在所述球状腔(26)的外围开设有螺栓孔;
在所述上端盖(2)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一个插销孔,所述的插销孔包括内部的插块孔腔(24)及外部的插块柄内腔(25),在所述的插销孔中插设有插销(3);
在所述挡板(6)上开设有若干个距离均等的螺孔,在若干个所述的螺孔中穿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螺栓;
在所述挡板(6)的中央还开设有中间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支撑装置包括副丝杠(7)及球头(4),
所述的球头(4)包括上端的球头部及下端的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球头内螺纹(41);
在所述副丝杠(7)与球头(4)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副丝杠上螺纹(711),在所述副丝杠(7)的另外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副丝杠下螺纹(712)。


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胎架活络头的系列化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致远于明涛潘晓斌李照雄刘金锋周宏根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