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27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9
一种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的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包含固定带、弹力带Ⅰ、弹力带Ⅱ和盖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Ⅰ的一端,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Ⅱ的一端,所述弹力带Ⅰ和弹力带Ⅱ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Ⅰ;所述固定带的带面中间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带的带面靠近一端端部位置连接有盖带的一端,所述盖带的自由端与固定带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Ⅱ,所述盖带内侧带面对应开口的位置设有硬质圆盘,且硬质圆盘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该硬质圆盘对应开口的一侧盘面边缘间隔环设有多个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造口旁疝的变大速度及预防造口脱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
技术介绍
公知的,造口患者造口状态时间越长,发生造口旁疝和造口脱垂的风险就越大,造口旁疝和脱垂是由于腹腔内部压力导致,有些造口口径较大也会导致肠道脱垂;造口旁疝是临近或位于造口旁的腹壁切口疝的一种,是腹腔内容物通过因肠造口引起的腹壁缺损而形成的异常凸起;造口旁疝的发生率很高,其中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概率在40%左右,回肠造口术后的发病率在30%,造口旁疝的发生与手术情况及患者腹壁薄弱情况、是否便秘、是否长期咳嗽、切口愈合情况等因素有关;造口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造口旁疝凸起不仅影响造口袋粘贴,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困扰,巨大造口旁疝长期压迫会导致供血不良,易出现旁疝表面皮肤溃烂和肠管嵌顿、梗阻和坏死;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造口旁疝发生率极高且难自愈,严重者需手术治疗;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市面上,已有多种不同款式的造口腰带;但是,由于普通造口腰带是为了加压,直接给腹部一个较大的受力,会存在加重造口脱垂的现象;造口脱垂也是常见的造口并发症之一,是指造口处肠管由于各种原因脱出到腹部表面,肠管到5cm可以考虑造口脱垂,它可以单独存在,也经常与造口旁疝并存;造口脱垂可以引起肠管出血、严重者有可能造成嵌顿出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普通的脱垂患者除了不要增加腹部压力等动作来预防和缓解,也建议使用无孔腰带来保护;而这与我们传统的有孔造口腰带存在矛盾的地方;传统造口腰带是常见的预防和缓解造口旁疝的方法,但是无法解决造口脱垂问题,甚至更加加重;此种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包含固定带、弹力带Ⅰ、弹力带Ⅱ和盖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Ⅰ的一端,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Ⅱ的一端,所述弹力带Ⅰ和弹力带Ⅱ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Ⅰ;所述固定带的带面中间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带的带面靠近一端端部位置连接有盖带的一端,所述盖带的自由端与固定带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Ⅱ,所述盖带内侧带面对应开口的位置设有硬质圆盘,且硬质圆盘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该硬质圆盘对应开口的一侧盘面边缘间隔环设有多个凸起。优选的,所述弹力带Ⅱ的自由端为多条分叉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弹力带Ⅰ对应盖带一侧带面连接有加压弹力带的一端,该加压弹力带的自由端与弹力带Ⅰ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Ⅲ。优选的,所述弹力带Ⅰ和弹力带Ⅱ的带面均阵列排布有多个透气孔。优选的,所述凸起的突出长度为1.5~2cm。优选的,所述凸起为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硬质圆盘背离凸起的一侧设有贯穿盖带的碗型腔体,且碗型腔体的内侧面光滑,圆盘对应碗型腔体的敞口端设有开口。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生产成本较低,所述硬质圆盘对应开口的一侧盘面边缘间隔环设有多个凸起,即凸起能够在固定时对造口袋底盘进行压制,且凸起所压部位为造口袋底盘外圈,从而能够更好控制造口旁疝的变大速度,相邻凸起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凸起的突出长度为1.5~2cm,从而使佩戴者大小便能够正常排出;根据需要,所述凸起为橡胶材质,橡胶质地柔软,一方面能够避免损坏造口袋,另一方面能够增加与造口袋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造口袋意外脱落;此外,所述弹力带Ⅱ的自由端为多条分叉型结构,即能够根据个人身体构造特点使弹力带Ⅱ的多条分叉型自由端与弹力带Ⅰ的自由端进行自由调整连接固定,避免弹力带Ⅰ和弹力带Ⅱ卷边,能够有效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所述弹力带Ⅰ对应盖带一侧带面连接有加压弹力带的一端,该加压弹力带的自由端与弹力带Ⅰ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Ⅲ,即能够通过加压弹力带提高弹力带Ⅰ的收紧力,从而根据个人需要额外进行加压,进一步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弹力带Ⅱ自由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硬质圆盘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带;2、弹力带Ⅰ;3、弹力带Ⅱ;4、盖带;5、魔术贴Ⅰ;6、开口;7、魔术贴Ⅱ;8、硬质圆盘;9、凸起;10、加压弹力带。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结合附图1~3,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包含固定带1、弹力带Ⅰ2、弹力带Ⅱ3和盖带4;所述固定带1的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Ⅰ2的一端,固定带1的另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Ⅱ3的一端,且固定带1采用不易变形的材质,所述弹力带Ⅰ2和弹力带Ⅱ3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Ⅰ5;所述固定带1的带面中间位置设有开口6,且该开口6的口径与造口袋底盘外径的比值为1:1.2~1.5,即开口6的口径略小于造口袋底盘外径,患者佩戴后,造口袋的袋体能够从开口6处穿过,从而不会影响造口处大小便的排出;所述固定带1的带面靠近一端端部位置连接有盖带4的一端,所述盖带4的自由端与固定带1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Ⅱ7,所述盖带4内侧带面对应开口6的位置设有硬质圆盘8,且硬质圆盘8的直径大于开口6的直径,该硬质圆盘8对应开口6的一侧盘面边缘间隔环设有多个凸起9,即凸起9能够在固定时对造口袋底盘进行压制,且凸起9所压部位为造口袋底盘外圈,从而能够更好控制造口旁疝的变大速度,相邻凸起9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凸起9的突出长度为1.5~2cm,从而使佩戴者大小便能够正常排出;根据需要,所述凸起9为橡胶材质,橡胶质地柔软,一方面能够避免损坏造口袋,另一方面能够增加与造口袋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造口袋意外脱落;所述硬质圆盘8背离凸起9的一侧设有贯穿盖带4的碗型腔体,且碗型腔体的内侧面光滑,圆盘8对应碗型腔体的敞口端设有开口,即患者造口能够位于碗型腔体内,从而起到保护患者造口脱垂的目的;此外,所述弹力带Ⅱ3的自由端为多条分叉型结构,即能够根据个人身体构造特点使弹力带Ⅱ3的多条分叉型自由端与弹力带Ⅰ2的自由端进行自由调整连接固定,避免弹力带Ⅰ2和弹力带Ⅱ3卷边,能够有效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所述弹力带Ⅰ2对应盖带4一侧带面连接有加压弹力带10的一端,该加压弹力带10的自由端与弹力带Ⅰ2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Ⅲ,即能够通过加压弹力带10提高弹力带Ⅰ2的收紧力,从而根据个人需要额外进行加压,进一步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所述弹力带Ⅰ2和弹力带Ⅱ3的带面均阵列排布有多个透气孔,即弹力带Ⅰ2和弹力带Ⅱ3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能,能够避免佩戴者产生热捂的感觉。实施本技术所述的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使用时能够使开口6正对造口位,通过魔术贴Ⅰ5使弹力带Ⅰ2和弹力带Ⅱ3的自由端对应紧扣,开口6的口径与造口袋底盘外径的比值为1:1.2~1.5,即开口6的口径略小于造口袋底盘外径,患者佩戴后,造口袋的袋体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其特征是:包含固定带(1)、弹力带Ⅰ(2)、弹力带Ⅱ(3)和盖带(4);所述固定带(1)的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Ⅰ(2)的一端,固定带(1)的另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Ⅱ(3)的一端,所述弹力带Ⅰ(2)和弹力带Ⅱ(3)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Ⅰ(5);所述固定带(1)的带面中间位置设有开口(6),所述固定带(1)的带面靠近一端端部位置连接有盖带(4)的一端,所述盖带(4)的自由端与固定带(1)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Ⅱ(7),所述盖带(4)内侧带面对应开口(6)的位置设有硬质圆盘(8),且硬质圆盘(8)的直径大于开口(6)的直径,该硬质圆盘(8)对应开口(6)的一侧盘面边缘间隔环设有多个凸起(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其特征是:包含固定带(1)、弹力带Ⅰ(2)、弹力带Ⅱ(3)和盖带(4);所述固定带(1)的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Ⅰ(2)的一端,固定带(1)的另一端连接有弹力带Ⅱ(3)的一端,所述弹力带Ⅰ(2)和弹力带Ⅱ(3)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Ⅰ(5);所述固定带(1)的带面中间位置设有开口(6),所述固定带(1)的带面靠近一端端部位置连接有盖带(4)的一端,所述盖带(4)的自由端与固定带(1)之间设有对应配套的魔术贴Ⅱ(7),所述盖带(4)内侧带面对应开口(6)的位置设有硬质圆盘(8),且硬质圆盘(8)的直径大于开口(6)的直径,该硬质圆盘(8)对应开口(6)的一侧盘面边缘间隔环设有多个凸起(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造口旁疝及脱垂腰带,其特征是:所述弹力带Ⅱ(3)的自由端为多条分叉型结构。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