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良典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15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其由乌贼骨、贝母、吴于、乳香、没药、香附、木香、川栋子、川莲、茯苓、干姜、陈皮、丹参、黄芪、当归、川芎、人参、甘草、山楂、山药、神曲、鸡内金、麦芽组成。本方剂中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温胃散寒、止血换化痰、消湿调中、健脾和胃、健脾化湿、补气益固等功效,对胃病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胃痛、胃酸、胃胀等症,有效率高,且无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
技术介绍
胃病是人群中最多见的却最难治的疾病之一,有的患者病史可达十几年,胃病患者胃部常出现各种不适,反反复复,给病人带来不少痛苦,胃病是多病因疾病,诸如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以及吸烟,过渡饮酒等都可引起胃病,上述因素可导致胃酸过渡分泌而破坏胃、十二指肠的保护层,从而产生溃疡,胃痛多属慢性病症,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目前用于治疗胃病的西药和中药均较多,但西药普遍存在副作用大(出现皮疹、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低血糖等)、售价高、禁忌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其由以下原料药组成:乌贼骨、贝母、吴于、乳香、没药、香附、木香、川栋子、川莲、茯苓、干姜、陈皮、丹参、黄芪、当归、川芎、人参、甘草、山楂、山药、神曲、鸡内金、麦芽。进一步地,按重量计,所述原料药组成为:乌贼骨30-50份、贝母50-80份、吴于30-60份、乳香20-50份、没药20-60份、香附20-40份、木香20-50份、川栋子20-30份、川莲20-60份、茯苓20-30份、干姜30-40份、陈皮20-50份、丹参30-60份、黄芪60-80份、当归20-30份、川芎20-40份、人参30-60份、甘草20-50份、山楂50-80份、山药50-70份、神曲50-60份、鸡内金50-70份、麦芽50-80份。进一步地,按重量计,所述原料药组成为:乌贼骨35-45份、贝母55-65份、吴于40-50份、乳香30-40份、没药30-55份、香附35-40份、木香30-45份、川栋子25-30份、川莲35-50份、茯苓25-30份、干姜35-40份、陈皮35-45份、丹参45-55份、黄芪75-80份、当归25-30份、川芎30-40份、人参35-55份、甘草35-40份、山楂65-70份、山药50-70份、神曲50-60份、鸡内金50-70份、麦芽65-80份。在本专利技术方剂中:乌贼骨,性温,归脾、肾经,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等功效;贝母,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等功效;吴于,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效;乳香,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等功效;没药,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散血去瘀,消肿定痛等功效;香附,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等功效;木香,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等功效;川栋子,性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等功效;川莲,又名黄连,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茯苓,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干姜,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等功效;陈皮,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丹参,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黄芪,性平,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等功效;当归,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川芎,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人参,性平,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甘草,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山楂,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等功效;山药,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功效;神曲,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等功效;鸡内金,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等功效;麦芽,性平,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等功效。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心下痞、反酸等范畴。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遂。病机以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多见,其治疗因以温胃散寒、和胃降逆、消食导滞、理气和胃、益胃养阴、健脾益胃、活血化瘀为主要的治疗原则;而且“胃以通为补,脾以运为补”;“元气之充足,皆因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可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下陷,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转运”;“诸病多自肝来,以其犯中焦之脾,刚性难训”的中医学理论,以此,本方剂中多选用归脾胃经的药物进行配伍,以温胃补脾、滋养胃阴、养神通窍、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以达到标本兼治。本方剂中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温胃散寒、止血换化痰、消湿调中、健脾和胃、健脾化湿、补气益固等功效,对胃病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胃痛、胃酸、胃胀等症,有效率高,且无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其由以下原料药组成:乌贼骨35-45份、贝母55-65份、吴于40-50份、乳香30-40份、没药30-55份、香附35-40份、木香30-45份、川栋子25-30份、川莲35-50份、茯苓25-30份、干姜35-40份、陈皮35-45份、丹参45-55份、黄芪75-80份、当归25-30份、川芎30-40份、人参35-55份、甘草35-40份、山楂65-70份、山药50-70份、神曲50-60份、鸡内金50-70份、麦芽65-80份。本专利技术的方剂在治疗中,可将其制成药丸进行服用,其服用方式早晚各服用一次。实施例2:治疗疗效选取210例临床胃病患者,其中77例患者仅具有胃痛症状;32例患者胃痛并伴有胃酸;21例患者仅具有胃酸;86例患者胃胀,其中59例患者胃胀伴有胃痛;4例患者胃胀并伴有胃痛、胃酸,入组患者的治疗采用实施例1的本专利技术制成的药丸,早晚各服用一次,20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痊愈有74例,有效132例,无效4例,有效率在98.1%。诊断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均消失;有效:症状和体征出现好转;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实施例3:典型案例案例1:患者1,男,35岁,胃痛,且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并时有胃酸。服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药丸后,1个疗程后,胃部疼痛感消失,其他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痊愈。案例2:患者2,女,33岁,胃胀气,食欲差,且胃胀气时伴有隐痛,并且具有恶心、呕吐。服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药丸后,半个疗程后,胃胀气明显缓解,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痊愈。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药组成:/n乌贼骨、贝母、吴于、乳香、没药、香附、木香、川栋子、川莲、茯苓、干姜、陈皮、丹参、黄芪、当归、川芎、人参、甘草、山楂、山药、神曲、鸡内金、麦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原料药组成:
乌贼骨、贝母、吴于、乳香、没药、香附、木香、川栋子、川莲、茯苓、干姜、陈皮、丹参、黄芪、当归、川芎、人参、甘草、山楂、山药、神曲、鸡内金、麦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所述原料药组成为:
乌贼骨30-50份、贝母50-80份、吴于30-60份、乳香20-50份、没药20-60份、香附20-40份、木香20-50份、川栋子20-30份、川莲20-60份、茯苓20-30份、干姜30-40份、陈皮20-50份、丹参30-60份、黄芪60-80份、当归20-30份、川芎20-40份、人参30-60份、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良典
申请(专利权)人:熊良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