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12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包括座椅主体、靠背组件和扶手杆,座椅主体,包括座板以及固定于座板两相对侧的支撑板和第一脚靠板,所述第一脚靠板与座椅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座椅连接口;靠背组件,设置于座板和支撑板的连接处,所述靠背组件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靠背连接口;扶手杆,两端分别安装于座椅连接口和靠背连接口,且其一段杆身与第一脚靠板平齐;当支撑板和第一脚靠板着地支撑,座板与地面平齐时,为供坐状态,坐于座板上;当第一脚靠板和扶手杆着地支撑,座板与地面垂直时,为供躺状态,躺于支撑板上。可以根据需要翻转变形之后变成单人躺椅,满足坐躺两用的需求,且转换方便,可根据需要自由切换使用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
本技术涉及日用家居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
技术介绍
椅子作为一种极为普遍的家具产品,大多都只具备本质功能,且材质大多为塑料和木质,质量相对较差,外形设计较普通,且具备的功能少之又少,如若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变形转换成其他功能形式的座椅,或者可以展开重组,则其使用价值会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可以根据需要翻转变形之后变成单人躺椅,满足坐躺两用的需求,且转换方便,可根据需要自由切换使用形式。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包括:座椅主体,包括座板以及固定于座板两相对侧的支撑板和第一脚靠板,所述第一脚靠板与座椅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座椅连接口;靠背组件,设置于座板和支撑板的连接处,所述靠背组件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靠背连接口;扶手杆,两端分别安装于座椅连接口和靠背连接口,且其一段杆身与第一脚靠板平齐;当支撑板和第一脚靠板着地支撑,座板与地面平齐时,为供坐状态,坐于座板上;当第一脚靠板和扶手杆着地支撑,座板与地面垂直时,为供躺状态,躺于支撑板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靠背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腰垫、背靠和头靠,所述腰垫固定于座板和支撑板的连接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背靠外延固定设置有背靠框架,靠背连接口设置于背靠框架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背靠框架两侧的侧杆贴近头靠端皆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头靠的两侧皆设置有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贴近背靠框架的端头固定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设置于连接通孔内,其宽度宽于连接通孔的开口宽度。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座椅主体还包括通过若干块挡板与支撑板和/或第一脚靠板固定连接形成的储物格。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远离靠背组件的内侧通过设有扭力弹簧的旋转轴旋转连接有第二脚靠板,所述第二脚靠板和挡板上皆设有卡子,两个所述卡子之间拆卸连接有支撑第二脚靠板的支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之处是:可以根据需要翻转变形之后变成单人躺椅,满足坐躺两用的需求,且转换方便,可根据需要自由切换使用形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供坐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供躺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中:100-座椅主体,110-座板,120-支撑板,121-第二脚靠板,130-第一脚靠板,140-座椅连接口,200-靠背组件,210-靠背连接口,220-腰垫,230-背靠,240-头靠,241-连接杆,242-旋转块,300-扶手杆,400-背靠框架,410-连接通孔,500-挡板,600-卡子,700-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可以根据需要翻转变形之后变成单人躺椅,满足坐躺两用的需求,且转换方便,可根据需要自由切换使用形式。图1-图4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其主体包括座椅主体100、靠背组件200和扶手杆300。请参阅图1,所述座椅主体100包括座板110以及固定于座板110前后两相对侧的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所述第一脚靠板130与座椅主体100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座椅连接口140,座椅主体100还包括通过多块挡板500与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固定连接形成的储物格,支撑板120远离靠背组件200的内侧端通过设有扭力弹簧的旋转轴旋转连接有第二脚靠板121,所述第二脚靠板121和贴近支撑板120的挡板500上皆设有卡子600,两个所述卡子600之间拆卸连接有支撑第二脚靠板121的支撑杆700。请参阅图2,靠背组件200包括依次相连的腰垫220、背靠230和头靠240,所述腰垫220固定于座板110和支撑板120的连接处,所述背靠230的外延固定设置有背靠框架400,所述背靠框架400为空心框架,其左右两侧杆上设置有靠背连接口210,该两侧杆的上端还开设有连接通孔410,所述头靠240的两侧皆设置有连接杆241,两根所述连接杆241贴近背靠框架400的端头固定设置有旋转块242,所述旋转块242设置于连接通孔410内,其宽度宽于连接通孔410的开口宽度。再参阅图1,扶手杆300共有两根,为“L”型杆,两端分别安装于同一侧边的座椅连接口140和靠背连接口210,且其一段杆身与第一脚靠板130平齐。如图1所述,需要供坐状态时,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平齐,连接杆241端头的旋转块242位于背靠框架400连接通孔410的通孔口处,使得头靠240呈水平状态,支撑杆700收起可放置于储物格内,第二脚靠板121通过旋转轴的扭力弹簧内收,使用者坐于座板110上。如图2所述,需要供躺状态时,第一脚靠板130和扶手杆30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垂直,连接杆241端头的旋转块242内伸至背靠框架400内,使头靠240与背靠230平齐,支撑杆700两端连接于两卡子之间,使得第二脚靠板121克服扭力弹簧的扭力向外伸展,使用者躺于支撑板120上。结合图1-图4,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需要供坐状态时,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平齐,连接杆241端头的旋转块242位于背靠框架400连接通孔410的通孔口处,使得头靠240呈水平状态,支撑杆700收起可放置于储物格内,第二脚靠板121通过旋转轴的扭力弹簧内收,使用者坐于座板110上;需要供躺状态时,第一脚靠板130和扶手杆30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垂直,连接杆241端头的旋转块242内伸至背靠框架400内,使头靠240与背靠230平齐,支撑杆700两端连接于两卡子之间,使得第二脚靠板121克服扭力弹簧的扭力向外伸展,使用者躺于支撑板12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n座椅主体(100),包括座板(110)以及固定于座板(110)两相对侧的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所述第一脚靠板(130)与座椅主体(100)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座椅连接口(140);/n靠背组件(200),设置于座板(110)和支撑板(120)的连接处,所述靠背组件(200)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靠背连接口(210);/n扶手杆(300),两端分别安装于座椅连接口(140)和靠背连接口(210),且其一段杆身与第一脚靠板(130)平齐;/n当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平齐时,为供坐状态,坐于座板(110)上;/n当第一脚靠板(130)和扶手杆(30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垂直时,为供躺状态,躺于支撑板(12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主体(100),包括座板(110)以及固定于座板(110)两相对侧的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所述第一脚靠板(130)与座椅主体(100)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座椅连接口(140);
靠背组件(200),设置于座板(110)和支撑板(120)的连接处,所述靠背组件(200)上设置有两个位于两侧的靠背连接口(210);
扶手杆(300),两端分别安装于座椅连接口(140)和靠背连接口(210),且其一段杆身与第一脚靠板(130)平齐;
当支撑板(120)和第一脚靠板(13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平齐时,为供坐状态,坐于座板(110)上;
当第一脚靠板(130)和扶手杆(300)着地支撑,座板(110)与地面垂直时,为供躺状态,躺于支撑板(1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坐可躺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200)包括依次相连的腰垫(220)、背靠(230)和头靠(240),所述腰垫(220)固定于座板(110)和支撑板(120)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牧尘朱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