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06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穿绳机,包括有支架;至少两个支撑板,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上,相对布置且能相互靠近或相远离,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完全在或基本在同一个圆周上;推动机构,用来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该推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机构,用来对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限定所述圆周的大小,其动力输出端与支撑板相连接。相对布置的支撑板相互靠近缩小圆周时,通过定位机构实现对支撑板的定位,从而限制圆周的大小,防止出现圆周缩小的过小而将待穿绳的帽衫或裤子直接掉落的可能性,减小了弯腰拿取帽衫或裤子的概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绳机
本技术属于服装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穿绳机。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运动帽衫的帽子或者裤腰上会穿入一根绳,使得人们穿着时调节绳以达到颈围。在现在的服装加工中,基本都是靠手工穿绳,在绳子的前端固定一根钢丝类工具,然后利用钢丝的硬度手工将绳子从帽子的入口穿入,一点一点地从两层布的夹层中穿过,从出口穿出,这道工序非常耗费人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智能穿带机》,其专利号为CN201720811352.4(授权公告号为CN207252880U)公开了一种智能穿带机,包括穿绳装置和通过伸缩支架设置在穿绳装置侧边的扩张装置;所述穿绳装置包括机架、穿绳索、绳索转盘、第一电机和踏板;所述扩张装置包括固定架、转盘、第二电机和扩张页;所述扩张页有数片,每个扩张页均通过齿条杆啮合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有扩张页合围成一个圆形支撑环(圆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齿条杆运动进而控制支撑环的扩张和缩小。该穿绳机将待穿绳的裤子套在支撑环上,操控第一踏板将穿绳索从裤腰的绳孔入口伸入至绳孔入口伸出,再将腰绳固定在环形穿绳孔上,控制内层钢丝缩回进而将腰绳穿入裤腰中。上述专利中实现了裤腰自动穿绳的目的,但是,当穿绳完毕后需要将帽子或者裤腰取下时,采用上述第二电机和齿条杆配合时可能会出现圆形支撑环缩小的太小而使帽子或裤腰整个掉落在底盘或地面上,增加了弯腰拿取帽子和裤腰所带来的繁琐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智能穿绳机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对圆周进行定位以防止圆周的缩小至过小的智能穿绳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穿绳机,包括有支架;至少两个支撑板,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上,相对布置且能相互靠近或相远离,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的至少局部完全在或基本在同一个圆周上;推动机构,用来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该推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机构,用来对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限定所述圆周的大小,其动力输出端与支撑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有四个,且两两相对布置,还包括有用来驱动各组相对布置的支撑板均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连接。推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四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为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及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均为弧形板,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有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从动齿轮和至少一个气缸,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齿条,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齿条,两个所述第二齿条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所述从动齿轮与各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为了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滑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竖板与所述第一齿条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二齿条相连接,所述支架包括有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竖板相对应的第一滑槽及与第二竖板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板滑动限位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沿着对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竖板滑动限位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定位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螺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沿着所述第一齿条的运动方向延伸;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且与两个所述第一齿条中的一个相接触。为了限制对螺杆造成损坏,还包括有转动件,能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母上,其转动轴线基本与所述螺杆相垂直,且能与所述第一齿条相接触,其上开设有沿着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及连杆,穿设在所述贯通孔内;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齿条相抵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螺母转动至连杆的外周面局部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相抵的状态;缓冲器,作用在所述转动件上,始终使转动件具有朝对应侧第一齿条运动的趋势。如此,防止第一齿条直接作用在螺母上而使得螺杆转动而造成损坏。为了实现两个第一齿条运动的可靠性,所述气缸有两个,两个所述气缸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对应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的输入端与从动齿轮的轴线基本并排布置,还包括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编码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编码器用来测量从动齿轮的转动圈数,从而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后续绳子的伸出长度。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一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同轴设置且相对固定;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编码器的输入端上;及传动齿带,呈环状,且环绕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外围,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为了方便支撑待穿绳的帽衫,还包括有与所述支架相对固定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之下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留有间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当穿绳完毕后需要将帽衫的帽子或者裤腰取下时,相对布置的支撑板相互靠近缩小圆周时,通过定位机构实现对支撑板的定位,从而限制圆周的大小,防止出现圆周缩小的过小而将待穿绳的帽衫或裤子直接掉落的可能性,减小了弯腰拿取帽衫或裤子的概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去掉倾斜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穿绳机包括有支架1、支撑板、夹持组件3、推动机构4、编码器5、传动机构6、定位机构7、支撑杆8、穿绳机构9、转动件10、连杆01及缓冲器02。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穿绳机用来对帽衫上的帽子进行穿绳。如图1所示,支架1与穿绳机构9左右间隔布置,且两者相对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整体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支架1包括有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板11。本实施例的方位具体参见图5和图7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板有四个,且两两相对布置,且分别为前后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21及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22,上述的两个第二支撑板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支撑板均为向外弯曲的弧形板,3个弧形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基本在同一个圆周上。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绳机,包括有/n支架(1);/n至少两个支撑板,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1)上,相对布置且能相互靠近或相远离,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至少局部完全在或基本在同一个圆周(200)上;/n推动机构(4),用来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200),该推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相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定位机构(7),用来对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限定所述圆周(200)的大小,其动力输出端与支撑板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绳机,包括有
支架(1);
至少两个支撑板,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1)上,相对布置且能相互靠近或相远离,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至少局部完全在或基本在同一个圆周(200)上;
推动机构(4),用来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200),该推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定位机构(7),用来对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限定所述圆周(200)的大小,其动力输出端与支撑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有四个,且两两相对布置,相对布置的两个支撑板为一组,还包括有用来驱动各组相对布置的支撑板均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的推动机构(4),所述推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为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21)及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2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2)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1)均为弧形板,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从动齿轮(43)和至少一个气缸(44),所述第二齿条(42)与所述第一齿条(41)相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齿条(41),两个所述第一齿条(41)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齿条(42),两个所述第二齿条(42)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所述从动齿轮(43)与各所述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气缸(44)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通过第一竖板(211)与所述第一齿条(41)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2)通过第二竖板(221)与所述第二齿条(42)相连接,所述支架(1)包括有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的倾斜板(11),所述倾斜板(1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竖板(211)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11)及与第二竖板(221)相对应的第二滑槽(112),所述第一滑槽(111)沿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板(211)滑动限位在所述第一滑槽(1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腊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凌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