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70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包括变电箱,所述变电箱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箱门,每个所述箱门上均安装有把手,所述变电箱的内部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变电箱的底端安装有若干支撑腿,所述变电箱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除湿机构,上下两个所述除湿机构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管,每个除湿机构均包括外罩,所述透气孔和外罩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和外罩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变电箱内部除湿机构的设置可实现对变电箱内部较好的除湿效果,保证变电箱内部始终处于干燥的环境,从而可保证变电箱内部电元器件的长久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除湿
,具体为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箱是变电站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电力设备,由于一般变电箱都是安装在户外,经常受到外来雨水或潮湿空气的侵入,导致内部潮湿,从而导致变电箱内部电元器件的损坏甚至是短路,降低了变电箱的使用寿命。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包括变电箱,所述变电箱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箱门,每个所述箱门上均安装有把手,所述变电箱的内部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变电箱的底端安装有若干支撑腿,所述变电箱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除湿机构,上下两个所述除湿机构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管,每个除湿机构均包括外罩,所述透气孔和外罩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和外罩内部连通。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至少设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变电箱底端靠近外边缘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孔呈矩阵式排列。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罩的截面呈矩形,且外罩的两侧内壁表面均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之间设有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的一侧设有若干组风扇安装板,每组风扇安装板均设有上下两个,每个所述风扇安装板均固定安装在外罩的两侧内壁上,且两个风扇安装板之间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风扇。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扇安装板至少设有三组,呈线性等间距排列。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除湿组件包括四个支撑块,四个支撑块分为前面相互平行的两个和后面相互平行的两个,前后两个支撑块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管固定板,每个所述加热管固定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管。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和滑槽的形状及尺寸均相互匹配,且支撑块可在滑槽内自由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变电箱内部除湿机构的设置可实现对变电箱内部较好的除湿效果,保证变电箱内部始终处于干燥的环境,从而可保证变电箱内部电元器件的长久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除湿机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除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变电箱1、透气孔10、箱门11、把手12;支撑腿2;除湿机构3、外罩30、滑槽31、风扇安装板32、风扇33、除湿组件34、支撑块340、加热管固定板341、加热管342;连接管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包括变电箱1,变电箱1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箱门11,每个箱门11上均安装有把手12,变电箱1的内部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10,变电箱1的底端安装有若干支撑腿2,变电箱1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除湿机构3,上下两个除湿机构3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管4,每个除湿机构3均包括外罩30,透气孔10和外罩30内部连通,连接管4和外罩30内部连通。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撑腿2至少设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变电箱1底端靠近外边缘处。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透气孔10呈矩阵式排列,透气孔10的设置可将变电箱1内部的湿气散发到上下两个除湿机构3内部。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管4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需要补充的是,连接管4呈U形,且每个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上下两个外罩30内部,通过多个连接管4的设置可实现上下两个外罩30之间的气体流通。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外罩30的截面呈矩形,且外罩30的两侧内壁表面均设有滑槽31,两个滑槽31之间设有除湿组件34,除湿组件34的一侧设有若干组风扇安装板32,每组风扇安装板32均设有上下两个,每个风扇安装板32均固定安装在外罩30的两侧内壁上,且两个风扇安装板32之间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风扇33。需要补充的是,上方的除湿组件34和上方的外罩30的顶壁之间存在一定空间,连接管4的顶端伸入至该空间内,下方的除湿组件34和下方的外罩30的底壁之间存在一定空间,连接管4的底端伸入至该空间内。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风扇安装板32至少设有三组,呈线性等间距排列,多个风扇33的设置可实现更为明显的抽气和吹气效果,加快变电箱1内部气流流通。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除湿组件34包括四个支撑块340,四个支撑块340分为前面相互平行的两个和后面相互平行的两个,前后两个支撑块340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管固定板341,每个加热管固定板341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管342,加热管342发热可对周围的气流进行加热,达到对潮湿空气的干燥效果。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撑块340和滑槽31的形状及尺寸均相互匹配,且支撑块340可在滑槽31内自由移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支撑块340和滑槽31之间的配套设置,可以实现整个除湿组件34在外罩30内部的自由放入和取出,从而可实现除湿组件34的自由更换。本技术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在使用时,同时启动上方和下方的风扇33,上方的风扇33可将变电箱1内部的潮湿空气抽出,于此同时,打开上方和下方的加热管342,在上方的加热管342的加热作用下,可对抽出的潮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后通过连接管4吹入下方的外罩30内部,经过下方的加热管342的加热作用下,进行进一步的干燥,下方的风扇33可将干燥后的空气吹入变电箱1内部,干燥后的空气会进一步将变电箱1内部的潮湿空气向上吹入上方的外罩30中,如此形成一个气流流通循环,可实现对变电箱1内部的除湿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包括变电箱(1),所述变电箱(1)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箱门(11),每个所述箱门(11)上均安装有把手(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箱(1)的内部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10),所述变电箱(1)的底端安装有若干支撑腿(2),所述变电箱(1)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除湿机构(3),上下两个所述除湿机构(3)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管(4),每个除湿机构(3)均包括外罩(30),所述透气孔(10)和外罩(30)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4)和外罩(30)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包括变电箱(1),所述变电箱(1)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箱门(11),每个所述箱门(11)上均安装有把手(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箱(1)的内部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10),所述变电箱(1)的底端安装有若干支撑腿(2),所述变电箱(1)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除湿机构(3),上下两个所述除湿机构(3)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管(4),每个除湿机构(3)均包括外罩(30),所述透气孔(10)和外罩(30)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管(4)和外罩(30)内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至少设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变电箱(1)底端靠近外边缘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10)呈矩阵式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至少设有三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华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