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45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包括外壳、净化装置、排风扇、主控模块及除湿装置,外壳上端设有帽檐,帽檐下方设有吸风孔,吸风孔避开帽檐四角和边沿设置,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外壳内的防尘过滤芯,除湿装置与主控模块电连接,这样通过帽檐可防止雨水进入外壳内,且帽檐下方设有吸风孔,方便进风以对外壳内部进行空气流通,方便除湿,同时将吸风孔避开帽檐四角和边沿设置,以防止雨水沿帽檐进入外壳内,而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外壳内的防尘过滤芯,除湿装置与主控模块电连接,不仅能很好的防止外部灰尘或杂物进入外壳内,也能防止水汽进入外壳内,还便于对除湿装置的控制,以保证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缆化程度的提高,各种高压开关柜、户外环网柜和箱变等应用日渐广泛,并成为配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程度。现场运行经验证明,柜体内部环境和空气质量差(高温、高湿、凝露和积灰),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可导致开关柜绝缘劣化、绝缘强度降低、操作机构锈蚀、设备寿命缩短、甚至发生事故。所以如何改善箱式开关站较差的运行环境,是运维班组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其中,包括外壳、净化装置、排风扇、主控模块及除湿装置,外壳上端设有帽檐,帽檐下方设有吸风孔,吸风孔避开帽檐四角和边沿设置,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外壳内的防尘过滤芯,除湿装置与主控模块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帽檐内设有防止蚊虫或柳絮或面絮进入外壳内的防护网,防护网为不锈钢防护网。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呈方形且为不锈钢外壳,外壳底面和侧壁中部由内至外设置有静电释放层、导电针、导电层以及地线,导电针阵列式设于静电释放层上,导电层分别与导电针和地线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除湿装置为排水型除湿器,排水型除湿器采用挂壁式装设于外壳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与主控模块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还包括温湿度模块,温湿度模块与主控模块之间采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还包括GSM模块、4G无线接口和多路继电器输出,GSM模块、4G无线接口、多路继电器输出与主控模块之间采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还包括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及气体监测器,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及气体监测器与主控模块通过无线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烟雾传感器设于外壳的内顶壁上,气体监测器为SF6+02+03+T+RH气体监测器。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水泵,主控模块分别与水浸传感器以及水泵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将环境智能调控装置设置成包括外壳、净化装置、排风扇、主控模块及除湿装置,并在外壳上端设置帽檐,这样通过帽檐可防止雨水进入外壳内,且帽檐下方设有吸风孔,方便进风以对外壳内部进行空气流通,方便除湿,同时将吸风孔避开帽檐四角和边沿设置,以防止雨水沿帽檐进入外壳内,而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外壳内的防尘过滤芯,除湿装置与主控模块电连接,不仅能很好的防止外部灰尘或杂物进入外壳内,也能防止水汽进入外壳内,还便于对除湿装置的控制,以保证除湿效果,从而大大提10千伏升箱式开关站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防护网,可很好的防止蚊虫或柳絮或面絮进入外壳内,并将防护网设为不锈钢防护网,提升防护网的耐用性。3、外壳呈方形且为不锈钢外壳,这样不仅外形美观,且不锈钢外壳耐用,强度好,并在外壳底面和侧壁中部由内至外设置有静电释放层、导电针、导电层以及地线,导电针阵列式设于静电释放层上,导电层分别与导电针和地线电连接,能很好的防止产生静电,又能很好的实现接地,以保证外壳的绝缘安全性。4、通过将除湿装置设置成排水型除湿器,并采用壁挂式装设于外壳内壁上,不仅能保证很好的除湿效果,同时又方便除湿装置的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以保证除湿装置的工作稳定性。5、通过设置加热器,且加热器与主控模块电连接,这样可对对外壳内部进行加热烘干,以保证外壳内部环境干燥,避免因湿气过大而导致内部电器元件短路而损坏,提升外壳内部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6、通过设置温湿度模块,并将温湿度模块与主控模块电连接,这样可很好的监测外壳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从而通过主控模块以控制除湿装置和加热器对外壳内部进行除湿和加热,以保证外壳内部环境干燥,进而对10千伏箱式开关站的环境进行智能调控。7、通过设置GSM模块、4G无线接口和多路继电器输出,且GSM模块、4G无线接口、多路继电器输出与主控模块之间采用电性连接,这样可很好的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方便对环境智能调控装置进行控制。8、通过设置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及气体监测器,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及气体监测器与主控模块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同时外壳内还设有水泵,主控模块分别与水浸传感器以及水泵电连接,水浸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水浸入,传送到主控模块,作为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抽水水泵启停(如果开闭所内有水泵);如果检测到浸水后,调控装置将会自动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调控装置同时会给出水泵启动工作信号,同时,根据检测的结果与工作的情况,调控装置会发出水泵停止信号,而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烟雾产生,传送到主控模块,如果检测到有烟雾后,调控装置将会自动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9、烟雾传感器设于外壳的内顶壁上,方便对烟雾进行监测,且气体监测器为SF6+02+03+T+RH气体监测器,该气体监测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环境中SF6气体浓度和O3气体含量及环境温湿度状态,并将数据传送到主控模块,作为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检测到得环境中温湿度状态进行相关排风和除湿动作,气体浓度超过设定值时,调控装置将会自动报警,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调控装置同时会自动进行排毒处理,处理结果会自动告知相关人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的原理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1、外壳;110、帽檐;120、吸风孔;130、静电释放层;140、导电针;150、导电层;160、地线;170、出风孔;180、穿线孔;2、排风扇;3、主控模块;4、除湿装置;5、加热器;6、温湿度模块;7、GSM模块;8、4G无线接口;9、多路继电器输出;10、水浸传感器;11、烟雾传感器;12、气体监测器;13、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净化装置、排风扇、主控模块及除湿装置,外壳上端设有帽檐,帽檐下方设有吸风孔,吸风孔避开帽檐四角和边沿设置,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外壳内的防尘过滤芯,除湿装置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帽檐内设有防止蚊虫或柳絮或面絮进入外壳内的防护网,防护网为不锈钢防护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净化装置、排风扇、主控模块及除湿装置,外壳上端设有帽檐,帽檐下方设有吸风孔,吸风孔避开帽檐四角和边沿设置,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外壳内的防尘过滤芯,除湿装置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帽檐内设有防止蚊虫或柳絮或面絮进入外壳内的防护网,防护网为不锈钢防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方形且为不锈钢外壳,外壳底面和侧壁中部由内至外设置有静电释放层、导电针、导电层以及地线,导电针阵列式设于静电释放层上,导电层分别与导电针和地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为排水型除湿器,排水型除湿器采用挂壁式装设于外壳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0千伏箱式开关站环境智能调控装置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与主控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0千伏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磊纪前李冉赵江良孙涛於晓晖任田磊倪夏冰卢栩军王翔何鋆杨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桐庐县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