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及雷达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441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及雷达设备,应用于雷达移动领域,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壳体、承载台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面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承载台盖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承载台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开口内,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相对的螺纹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螺杆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台沿所述螺杆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本申请的升降装置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承载台移动,实现了所述承载台的升降,提高了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装置及雷达设备
本申请属于机械装备
,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雷达设备。
技术介绍
雷达是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雷达一般都是采用特定的支架进行固定后放置于探测场所。现有的雷达支架与雷达一般都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一般水平固定安装至车辆顶部,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对雷达探测的高度和角度进行实时调节,降低了雷达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及雷达设备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应用于雷达移动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面设置有限位开口;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盖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承载台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开口内,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相对的螺纹孔;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螺杆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台沿所述螺杆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承载台呈T字形,所述承载台的竖杆为多棱柱,所述限位开口为与所述多棱柱配合的多边形开口,所述多棱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多边形开口内。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顶部开口的壳本体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本体上的壳盖,所述限位开口设置于所述壳盖上。可选地,所述壳盖呈T字形。可选地,所述螺纹孔为顶部封闭的螺纹孔。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锥齿轮驱动所述螺杆和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台沿所述螺杆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数。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雷达设备,包括雷达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升降装置;所述雷达与所述承载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壳体、承载台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面设置有限位开口,所述承载台盖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承载台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开口内,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相对的螺纹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螺杆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台沿所述螺杆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本申请的升降装置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承载台移动,实现了所述承载台的升降,提高了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灵活性。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雷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的截面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的承载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的壳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的壳本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的第二锥齿轮和驱动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的第一锥齿轮和螺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11-壳本体;12-壳盖;13-通孔;14-限位开口;2-承载台;21-螺纹孔;3-驱动机构;31-螺杆;32-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34-驱动杆;100-雷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参照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应用于雷达移动领域,该雷达具体可以是普通雷达,也可以是激光雷达,比如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领域,可以作为智能驾驶运行控制的“眼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壳体1、承载台2和驱动机构3。所述壳体1的顶面设置有限位开口14,所述承载台2盖设于所述壳体1的顶面,而且所述承载台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开口14内,所述承载台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14相对的螺纹孔21,所述螺纹孔21可以是螺纹通孔,也可以是开口朝下的非通孔。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螺杆31,所述螺杆31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螺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21螺纹配合;所述螺杆31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台2沿所述螺杆31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移动,也就是实现了所述承载台2的升降。所述承载台2上放置雷达等设备时,可以对该设备的位置进行移动,提高该设备的灵活性。具体地,比如在无人驾驶领域,一般是通过感知摄像头、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等感知设备来探测无人驾驶车辆的车外环境,这些感知设备都存在着一定的视场角,视场角(FOV,fieldangleofview),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感知设备的视野范围,视场角可以分为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有限的视场角就意味着感知设备仍然具有视觉盲区,即使将多种感知设备安装至同一车辆上,视觉盲区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本申请的升降装置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承载台2沿所述螺杆31的轴向移动,具体为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移动,实现了所述承载台2的升降。所述承载台2上放置雷达等设备时,可以对该设备的位置进行移动,提高了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灵活性,而且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大批量生产。可选地,参见图2和3,所述承载台2呈T字形,所述承载台2的竖杆为多棱柱,所述限位开口14为与所述多棱柱配合的多边形开口,所述多棱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多边形开口内,所述螺纹孔21设置于所述多棱柱内。在所述螺杆31转动的情况下,所述限位开口14限制了所述承载台2的轴向转动,使得所述承载台2只能沿所述螺杆31的轴向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装置,应用于雷达移动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面设置有限位开口(14);/n承载台(2),所述承载台(2)盖设于所述壳体(1)的顶面,所述承载台(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开口(14)内,所述承载台(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14)相对的螺纹孔(21);/n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螺杆(31),所述螺杆(31)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螺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21)螺纹配合;/n所述螺杆(31)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台(2)沿所述螺杆(31)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应用于雷达移动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面设置有限位开口(14);
承载台(2),所述承载台(2)盖设于所述壳体(1)的顶面,所述承载台(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开口(14)内,所述承载台(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开口(14)相对的螺纹孔(21);
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螺杆(31),所述螺杆(31)的一端为驱动端,所述螺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21)螺纹配合;
所述螺杆(31)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承载台(2)沿所述螺杆(31)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2)呈T字形,所述承载台(2)的竖杆为多棱柱,所述限位开口(14)为与所述多棱柱配合的多边形开口,所述多棱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多边形开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顶部开口的壳本体(11)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本体(11)上的壳盖(12),所述限位开口(14)设置于所述壳盖(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12)呈T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强胡源广陈恒聚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