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20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连通,所述上层设置有降温填料和风机,所述降温填料和所述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层设置有水冷换热盘管,所述水冷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降温填料的下方,所述降温填料的上方安装有喷头,所述降温填料和所述水冷换热盘管所在的塔体外侧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上层设置所述风机处设置有出风口,降温填料降温后的冷却水直接与水冷换热盘管换热,避免冷却水还要再次与水槽壁面以及喷淋管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增大了进风口的面积,使得风量增加,减少了水循环冷却的蒸发量,提升冷却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别是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却方式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传统的冷却塔的结构中,填料均设置在水冷换热盘管的下方,喷淋机构设置在水冷换热盘管的上方,喷淋机构喷洒出的冷却水对水冷换热盘管进行冷却,冷却水在经过底部的填料进行冷却,最后冷却水聚集在冷却塔底部的水槽中,再次通过喷淋机构将冷却水运送至上方进行喷淋冷却在水冷换热盘管中的介质,由于冷却水在经过填料冷却之后聚集在水槽中,并且通过管路运送至水冷换热盘管的上方,此过程中喷冷却水与管路以及水槽的壁面产生热量交换,使得冷却水的温度高于刚经过填料之后的温度,使得冷却效率较低;并且由于填料设置在下方,故通常在填料所在塔体的侧面设置进风口,这使得进风量小,降低了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冷却塔的填料设置在水冷换热盘管的下方,在填料所在的塔体侧面设置了全面进风口,使得降低了冷却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分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连通,所述上层设置有降温填料和风机,所述降温填料和所述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层设置有水冷换热盘管,所述水冷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降温填料的下方,所述降温填料的上方安装有喷头,所述降温填料和所述水冷换热盘管所在的塔体外侧均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上层设置所述风机处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的下方设置有空冷翅片管,所述空冷翅片管与所述水冷换热盘管连通,所述空冷翅片管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冷换热盘管上设置有出水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层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下层连通的水槽,所述水槽与所述喷头通过喷淋管连接,所述喷淋管上设置有喷淋泵,这样,水槽中的水通过喷淋泵、喷淋管和喷头直接喷洒在降温填料上,对水降温,冷却水流至下方的水冷换热盘管对水冷换热盘管中的介质进行降温,使得由降温填料降温完成的冷却水直接进行介质的冷却,避免冷却水还要再次与水槽壁面以及喷淋管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水槽内的水一直通过喷淋泵循环利用,节省水源,利于环保,在水槽内水量不足时向水槽内添加足够的水以保证对流体的散热。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空冷翅片管由多个纵向的U形翅片管交替构成,增加了流体在空冷翅片管中的流动路径,通过空冷翅片管上的翅片对管内的流体再次进行冷却,提高了散热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冷换热盘管由多个换热管并联构成,这样延长水冷换热盘管的长度,增加了水冷换热盘管的表面积,由此增加了散热面积,在达到同样热交换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喷头的喷水量,达到了节能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上设置有收水器,避免上方喷头喷出的冷却水飞溅至塔体外部,使得上方流下的水沿着收水器的壁面流至水槽内,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冷换热盘管上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水冷换热盘管的上方,以避免水冷换热盘管中的介质流动过快造成冷却不及时的现象。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水冷换热盘管内部连通热介质,冷却时水通过喷头进入降温填料中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水通过重力进入水冷换热盘管的表面与水冷换热盘管进行换热,降低了水冷换热盘管内的介质温度,风机将换热产生的热气流带出,将降温填料降温后的冷却水直接与水冷换热盘管换热,避免冷却水还要再次与水槽壁面以及喷淋管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增大了进风口的面积,使得风量增加,减少了水循环冷却的蒸发量,提升冷却效率;进行介质冷却时,介质通过进水口进入空冷翅片管内,在空冷翅片管上的翅片以及风机的作用下进行第一次冷却,然后介质进入水冷换热盘管中,通过上部的冷却水与水冷换热盘管的热量交换进行第二次冷却,通过两次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减少了水在喷头上循环的频率,进而减少了水的蒸发浪费,节省了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塔体,2-上层,3-下层,4-降温填料,5-风机,6-喷头,7-进风口,8-出风口,9-空冷翅片管,10-进水口,11-出水口,12-水槽,13-喷淋管,14-喷淋泵,15-收水器,16-水冷换热盘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分为上层2和下层3,所述上层2与所述下层3连通,所述上层2设置有降温填料4和风机5,所述降温填料4和所述风机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2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层3设置有水冷换热盘管16,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设置在所述降温填料4的下方,所述降温填料4的上方安装有喷头6,所述降温填料4和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所在的塔体1外侧均设置有进风口7,所述上层2设置所述风机5处设置有出风口8,所述风机5的下方设置有空冷翅片管9,所述空冷翅片管9与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连通,所述空冷翅片管9上设置有进水口10,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上设置有出水口11,进行介质冷却时,介质通过进水口10进入空冷翅片管9内,在空冷翅片管9上的翅片以及风机5的作用下进行第一次冷却,然后介质进入水冷换热盘管16中,通过上部的冷却水与水冷换热盘管16的热量交换进行第二次冷却,通过两次冷却,有效降低了介质的问题,提高了冷却效率,减少了水在喷头6上循环的频率,进而减少了水的蒸发浪费,节省了水资源。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层3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下层3连通的水槽12,所述水槽12与所述喷头6通过喷淋管13连接,所述喷淋管13上设置有喷淋泵14,这样,水槽12中的水通过喷淋泵14、喷淋管13和喷头6直接喷洒在降温填料4上,对水降温,冷却水流至下方的水冷换热盘管16对水冷换热盘管16中的介质进行降温,使得由降温填料4降温完成的冷却水直接进行介质的冷却,避免冷却水还要再次与水槽壁面以及喷淋管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水槽内的水一直通过喷淋泵循环利用,节省水源,利于环保,在水槽内水量不足时向水槽内添加足够的水以保证对流体的散热。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冷翅片管9由多个纵向的U形翅片管交替构成,增加了流体在空冷翅片管9中的流动路径,通过空冷翅片管9上的翅片对管内的流体再次进行冷却,提高了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由多个换热管并联构成,这样延长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分为上层(2)和下层(3),所述上层(2)与所述下层(3)连通,所述上层(2)设置有降温填料(4)和风机(5),所述降温填料(4)和所述风机(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2)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层(3)设置有水冷换热盘管(16),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设置在所述降温填料(4)的下方,所述降温填料(4)的上方安装有喷头(6),所述降温填料(4)和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所在的塔体(1)外侧均设置有进风口(7),所述上层(2)设置所述风机(5)处设置有出风口(8),所述风机(5)的下方设置有空冷翅片管(9),所述空冷翅片管(9)与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连通,所述空冷翅片管(9)上设置有进水口(10),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上设置有出水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面进风的节水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分为上层(2)和下层(3),所述上层(2)与所述下层(3)连通,所述上层(2)设置有降温填料(4)和风机(5),所述降温填料(4)和所述风机(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2)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层(3)设置有水冷换热盘管(16),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设置在所述降温填料(4)的下方,所述降温填料(4)的上方安装有喷头(6),所述降温填料(4)和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所在的塔体(1)外侧均设置有进风口(7),所述上层(2)设置所述风机(5)处设置有出风口(8),所述风机(5)的下方设置有空冷翅片管(9),所述空冷翅片管(9)与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连通,所述空冷翅片管(9)上设置有进水口(10),所述水冷换热盘管(16)上设置有出水口(11)。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中何在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亿能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