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99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非开挖修复的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通过在支撑筒上套设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充气后实现了支撑筒上连接缝隙的密封,通过将软管套于环形气囊上,再利用绑带进行绑扎,实现了软管与环形气囊之间的软连接,使得软管绑扎处密封效果更好。环形气囊的设置不仅解决了支撑筒连接缝隙处的漏气问题,同时解决了软管绑扎褶皱处漏气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软管扎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压缩空气的填充,并有利于提高管道的最终修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
本技术涉及管道非开挖修复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下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也随时得到发展,在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中,紫外光固化非开挖修复技术是指采用机械牵引力将浸满感光树脂的软管拖入待修复的管道,灌注压缩空气使软管紧贴管道内壁,通过紫外光灯照射使树脂在管道内部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树脂新管的管道整段内衬修复技术。在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过程中,尤其针对大管径管道修复时,软管两端的支撑筒通常由两个半圆弧的壳体组装而成,两个半圆弧的壳体组装成圆柱状的支撑筒后,在两个半圆弧的连接处往往存在一定的缝隙,软管套在支撑筒上,需要做好密封处理措施才能确保灌注压缩空气时软管不会漏气。现有的密封处理方式通常为软管端部套于支撑筒上,然后采用绑带将软管绑扎于支撑筒上,现有的上述密封方式为硬接触密封,一方面并不能完全密封支撑筒上的缝隙而发生漏气,另一方面软管绑扎于支撑筒上时,软管绑扎的褶皱处也往往存在密封不严而漏气的现象,从而影响压缩空气的填充,进而影响管道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密封不严而产生漏气从而影响管道修复效果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包括:支撑筒,由两个半圆弧形壳体组装而成,两个半圆弧形壳体之间存在连接缝隙;环形气囊,套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上,所述环形气囊的外部套设用于固化修复的软管,所述环形气囊用于密封所述连接缝隙;绑带,绑扎于所述软管的外表面用于将所述软管与所述环形气囊固定于所述支撑筒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用于限制所述环形气囊沿所述支撑筒轴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凸棱为环形凸棱。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缝隙处设置有密封胶条。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的端部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充气接口和导线接口,所述环形气囊位于所述充气接口和所述导线接口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气囊的表面设有充气孔。本技术提供的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通过在支撑筒上套设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充气后实现了支撑筒上连接缝隙的密封,通过将软管套于环形气囊上,再利用绑带进行绑扎,实现了软管与环形气囊之间的软连接,使得软管绑扎处密封效果更好。环形气囊的设置不仅解决了支撑筒连接缝隙处的漏气问题,同时解决了软管绑扎褶皱处漏气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软管扎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压缩空气的填充,并有利于提高管道的最终修复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筒;11、连接缝隙;12、凸棱;13、充气接口;14、导线接口;2、环形气囊;3、绑带;4、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周向”、“径向”、“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连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包括支撑筒1、环形气囊2以及绑带3,支撑筒1由两个半圆弧形壳体组装而成,两个半圆弧形壳体之间存在连接缝隙11;环形气囊2套设于支撑筒1的外表面上,环形气囊2的外部套设用于固化修复的软管4,环形气囊2用于密封连接缝隙11;绑带3绑扎于软管4的外表面用于将软管4与环形气囊2固定于支撑筒1上。具体地,支撑筒1的结构有一体成型的,也有组装而成的。尤其针对大管径的管道修复时,由于支撑筒1需要放置于井下管道口进行作业,因此,为了方便支撑筒1下放至井内,便于在管道口进行支撑筒1的安装,通常由两个半圆弧形壳体组装成支撑筒1,组装之后的支撑筒1在两个半圆弧形壳体之间往往存在连接缝隙1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4的两端通过圆柱状的支撑筒1进行固定,圆柱状支撑筒1两个半圆弧形壳体之间存在连接缝隙11,环形气囊2套设于组装之后的圆柱状支撑筒1的外表面上,实现了连接缝隙11的密封。同时,用于固化修复的软管4套于环形气囊2的外表面上,环形气囊2充气后将软管4的端口撑开,环形气囊2与软管4均为弹性可变形的材质,因此,二者的接触属于软接触,在环形气囊2充气后二者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再通过绑带3在软管4的外部进行绑扎,绑带3绕支撑筒1的周向绑扎多圈,以对软管4进行进一步固定,同时也对环形气囊2进行固定,防止其在支撑筒1上发生移动。同时,在绑带3的绑扎作用力下,支撑筒1的两个半圆弧形壳体之间的连接缝隙11将逐步缩小,实现密封。可选地,绑带3可以是任何可用的材质,如橡胶绑带、铁丝、布条绑带等,此处不作唯一限定。本实施例通过在支撑筒1上套设环形气囊2,环形气囊2充气后实现了支撑筒1上连接缝隙11的密封,通过将软管4套于环形气囊2上,再利用绑带3进行绑扎,实现了软管4与环形气囊2之间的软连接,使得软管4绑扎处密封效果更好。环形气囊2的设置不仅解决了支撑筒1连接缝隙11处的漏气问题,同时解决了软管4绑扎褶皱处漏气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软管4扎头的密封效果,有利于压缩空气的填充,并有利于提高管道的最终修复质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筒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棱12,凸棱12用于限制环形气囊2沿支撑筒1轴向移动。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筒,由两个半圆弧形壳体组装而成,两个半圆弧形壳体之间存在连接缝隙;/n环形气囊,套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上,所述环形气囊的外部套设用于固化修复的软管,所述环形气囊用于密封所述连接缝隙;/n绑带,绑扎于所述软管的外表面用于将所述软管与所述环形气囊固定于所述支撑筒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筒,由两个半圆弧形壳体组装而成,两个半圆弧形壳体之间存在连接缝隙;
环形气囊,套设于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上,所述环形气囊的外部套设用于固化修复的软管,所述环形气囊用于密封所述连接缝隙;
绑带,绑扎于所述软管的外表面用于将所述软管与所述环形气囊固定于所述支撑筒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装置的软管扎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用于限制所述环形气囊沿所述支撑筒轴向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振孙超毕金灿刘兴延丁熠林玉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