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910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软管存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体以及辊筒,辊筒外周上嵌设有多个滚动件,滚动件相对辊筒滚动设置且高出辊筒外周面,车体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撑脚,撑脚的一端铰接在车体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该端上设有一滚轮,同组的各撑脚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中心圆上且该中心圆与辊筒同心,在一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同组的各撑脚相对辊筒轴心的偏斜角度始终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保证软管可靠紧贴在管道内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道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管道修复中,管道修复普遍采用开挖方式,这种方式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大,例如对交通流量相对较大的路面、周围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影响,因此管道非开挖修复紫外线固化修复的重要性和高效便捷的技术方法尤为突出。管道非开挖修复中紫外线固化修复原理是:将玻璃纤维内衬软管拖入清洗好的待修复管道内,将大功率紫外线灯放入玻璃纤维内衬软管内,玻璃纤维内衬软管两端封堵固扎,然后向玻璃纤维内衬软管内鼓入压缩空气使玻璃纤维内衬软管胀圆后紧贴在待修复管道内壁上;打开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照射使玻璃纤维内衬软管形成高弹性模量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内衬层,从而达到修复管道作用;在修复过程中,会存在玻璃纤维内衬软管膨胀不到位,局部无法紧贴管道内壁上,从而达不到有效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管道非开挖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能保证软管可靠紧贴在管道内壁上的管道非开挖式修复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包括一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前端的辊筒,辊筒的轴心延伸方向与车体的行进方向一致,辊筒能在一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车体转动,所述辊筒外周上嵌设有多个滚动件,滚动件相对辊筒滚动设置且高出辊筒外周面,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撑脚,撑脚用于将车体撑设在管道内,同组的各撑脚在车体外周呈辐射状设置,撑脚的一端铰接在车体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该端上设有一滚轮,滚轮的转动方向与车体行进方向一致,同组的各撑脚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中心圆上且该中心圆与辊筒同心,撑脚沿辊筒轴心延伸方向逐渐偏离辊筒轴心,撑脚转动过程中能使其相对辊筒轴心的偏斜角度增大或缩小,在一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同组的各撑脚相对辊筒轴心的偏斜角度始终保持一致。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滚动件为滚珠,多个滚珠分为若干组,同组的各滚珠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的延伸方向与上述辊筒的轴心延伸方向一致,若干组滚珠沿辊筒的圆周方向依次间隔均匀设置。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滚珠与辊筒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滚珠一一对应,第一弹簧的弹性伸缩方向与辊筒的径向一致。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车体呈柱状且车体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或圆形,车体与上述辊筒同心设置,同组的各撑脚沿车体的周向依次间隔均匀设置。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车体上设有与撑脚一一对应的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作用在车体和撑脚上,扭簧使撑脚具有向靠近车体方向转动的运动趋势,上述定位结构包括一套设在车体上的抵靠件,一组撑脚对应一个抵靠件,抵靠件能沿车体轴向来回运动从而靠近或远离对应撑脚的铰接点,撑脚在扭簧的作用下抵靠在抵靠件上,抵靠件向靠近对应撑脚的铰接点方向运动过程中能驱使撑脚向克服扭簧作用方向转动。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抵靠件上设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与抵靠件螺纹连接,锁紧螺钉沿车体径向延伸,锁紧螺钉的一端能抵靠在车体上。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抵靠件上同心设有一圆锥面,圆锥面向对应撑脚,圆锥面沿抵靠件运动靠近对应撑脚铰接点时的运动方向逐渐靠近车体轴心。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滚轮通过一转轴设置在对应撑脚上,撑脚上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行走驱动。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转轴通过一活动件设置在撑脚上,撑脚上设有供活动件插设的插孔,插孔沿撑脚长度方向延伸,插孔内设有第二弹簧,活动件一端插入插孔后抵靠在第二弹簧上,上述转轴设置在活动件的另一端上,所述撑脚上设有防止活动件脱出插孔的限位部。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主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述车体上,主驱动机构与上述行走驱动均为电机。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辊筒的前端中心处设有一摄像头,上述车体设在辊筒的后端。在上述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中,所述辊筒的前端上还设有照明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辊筒外径接近管道内径,滚珠弹性抵靠在软管内壁上,辊筒转动过程中通过滚珠能将软管压实贴靠在管道内壁上,保证整个修复段内的软管都能紧贴在管道内壁上,从而达到有效的修复效果;滚珠与软管摩擦滚动,滚动顺畅,且滚珠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设置在辊筒上,以适应管道内径的变化,同时也能防止滚珠滚动力度过大而损上软管;撑脚与车体铰接,可以带动自由端的滚轮靠近或远离车体外周,形成不同的撑开外径,以适应不同内径的管道;通过抵靠件保证同组的撑脚形成的撑开外径与辊筒同心,从而保证辊筒与管道同心,保证修复效果;滚轮相对撑脚的弹性收缩,防止硬撑,避免对车体移动过程中对软管造成损伤,同时撑脚的转动调节配合滚轮相对撑脚的弹性收缩,可以更好地适应管道内径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图中,1、车体;2、辊筒;3、滚珠;4、第一弹簧;5、摄像头;6、电机;7、撑脚;8、滚轮;9、抵靠件;10、转轴;11、活动件;12、第二弹簧;13、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包括一车体1以及同心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辊筒2,车体1呈柱状,车体1的横截面可以是正多边形或圆形,本实施例中为圆形,辊筒2呈圆柱状,辊筒2的外径略小于软管胀起贴于管道内壁后的内径,辊筒2转动设置在车体1上,辊筒2可拆卸更换,辊筒2能在一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主驱动机构为电机6,电机6设置在车体1上。辊筒2外周面上嵌设有多个滚动件,滚动件为滚珠3,滚珠3用于贴靠在软管内壁上压靠软管,滚珠3相对辊筒2滚动设置且高出辊筒2外周面,多个滚珠3分为若干组,同组的各滚珠3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的延伸方向与辊筒2的轴心延伸方向一致,若干组滚珠3沿辊筒2的圆周方向依次间隔均匀设置,滚珠3与辊筒2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与滚珠3一一对应,第一弹簧4的弹性伸缩方向与辊筒2的径向一致,第一弹簧4弹性抵靠在滚珠3上,滚珠3向辊筒2内运动过程中能下压第一弹簧4。辊筒2的前端中心处设有一摄像头5,车体1位于辊筒2的后端,辊筒2的前端上还设有照明灯,照明灯设有多个,分设在摄像头5的周向,摄像头5用于观测软管内的情况。车体1外还设有两组撑脚7,撑脚7用于将车体1撑设在管道内,同组的各撑脚7沿车体1的圆周方向依次间隔均匀设置且同组各撑脚7呈辐射状设置,撑脚7的一端铰接在车体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如图2所示,撑脚7从左向右延伸过程中逐渐偏离辊筒2轴心,撑脚7能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其相对辊筒2轴心的偏斜角度缩小或增大,撑脚7的自由端上设有一滚轮8,滚轮8的转动方向与车体1行进方向一致,同组的各支撑脚7与车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辊筒(2),辊筒(2)的轴心延伸方向与车体(1)的行进方向一致,辊筒(2)能在一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车体(1)转动,所述辊筒(2)外周上嵌设有多个滚动件,滚动件相对辊筒(2)滚动设置且高出辊筒(2)外周面,所述车体(1)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撑脚(7),撑脚(7)用于将车体(1)撑设在管道内,同组的各撑脚(7)在车体(1)外周呈辐射状设置,撑脚(7)的一端铰接在车体(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该端上设有一滚轮(8),滚轮(8)的转动方向与车体(1)行进方向一致,同组的各撑脚(7)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中心圆上且该中心圆与辊筒(2)同心,撑脚(7)沿辊筒(2)轴心延伸方向逐渐偏离辊筒(2)轴心,撑脚(7)转动过程中能使其相对辊筒(2)轴心的偏斜角度增大或缩小,在一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同组的各撑脚(7)相对辊筒(2)轴心的偏斜角度始终保持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辊筒(2),辊筒(2)的轴心延伸方向与车体(1)的行进方向一致,辊筒(2)能在一主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车体(1)转动,所述辊筒(2)外周上嵌设有多个滚动件,滚动件相对辊筒(2)滚动设置且高出辊筒(2)外周面,所述车体(1)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撑脚(7),撑脚(7)用于将车体(1)撑设在管道内,同组的各撑脚(7)在车体(1)外周呈辐射状设置,撑脚(7)的一端铰接在车体(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该端上设有一滚轮(8),滚轮(8)的转动方向与车体(1)行进方向一致,同组的各撑脚(7)的铰接点位于同一中心圆上且该中心圆与辊筒(2)同心,撑脚(7)沿辊筒(2)轴心延伸方向逐渐偏离辊筒(2)轴心,撑脚(7)转动过程中能使其相对辊筒(2)轴心的偏斜角度增大或缩小,在一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同组的各撑脚(7)相对辊筒(2)轴心的偏斜角度始终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为滚珠(3),多个滚珠(3)分为若干组,同组的各滚珠(3)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的延伸方向与上述辊筒(2)的轴心延伸方向一致,若干组滚珠(3)沿辊筒(2)的圆周方向依次间隔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3)与辊筒(2)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与滚珠(3)一一对应,第一弹簧(4)的弹性伸缩方向与辊筒(2)的径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呈柱状且车体(1)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或圆形,车体(1)与上述辊筒(2)同心设置,同组的各撑脚(7)沿车体(1)的周向依次间隔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管道非挖开式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益眭晓辉胡飞宙张翰林杨新华张鹏付凯锋翁佳俊李宏炳王仲杰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金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