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429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5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它包括隧道衬砌、隧道仰拱、位于隧道衬砌外侧的透水混凝土层、位于隧道仰拱上侧的透水基层和硬化路面,硬化路面的两侧设有路面边沟,透水基层内铺设有中心排水管,路面边沟与中心排水管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水管;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平行于中心排水管长度方向的排水沟,排水沟的上侧盖设有防护瓦,防护瓦上设有透水口。透水基层内的多余积水受重力作用会透过透水口进入排水沟,这样透水基层内的含水量不至于超过含水上限,避免透水基层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起到保护硬化路面的效果。土工无纺布的作用在于防止泥沙透过透水口进入排水沟,造成排水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1、我国基建发展迅速,铁路、公路等交通项目快速发展,隧道数量和里程不断增加。同时各种隧道病害问题接涌而来,特别是隧道渗水问题。特别是雨季,岩体内的蓄水量和低下水水位猛增,很容易发生地下水突涌。隧道的主体保护结构由隧道衬砌和隧道仰拱构成,传统防排水结构设计一般会在隧道衬砌外侧铺设防水板,防水板是一种塑料板,防水板包裹在隧道衬砌外部的两侧和顶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隧道衬砌外侧的渗水对隧道衬砌产生侵蚀,避免隧道衬砌渗水,而隧道仰拱本身的施工工艺不允许其在底部铺设防水板,因此一旦隧道仰拱外侧的岩体大量渗水,久而久之隧道仰拱内侧也会渗入积水,这些渗入的积水却难以通过排水系统排出,这样便会对隧道内道路地基产生影响,甚至会严重破坏道路基础,影响隧道行驶安全,严重影响隧道的安全运营。因此,针对富水隧道季节性防排水问题,研发能够适应雨季大排水量需求的新型防排水系统结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隧道工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隧道仰拱容易渗水却难以排水的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衬砌、隧道仰拱、位于所述隧道衬砌外侧的透水混凝土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侧的透水基层和硬化路面,所述硬化路面的两侧设有路面边沟,所述透水基层内铺设有中心排水管,所述路面边沟与所述中心排水管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水管,路面边沟可收集来自硬化路面表面和隧道衬砌内侧面的流水,并通过第一导水管将积水引导至中心排水管内,统一排出;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平行于所述中心排水管长度方向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上侧盖设有防护瓦,所述防护瓦上设有透水口,所述防护瓦的外壁与所述透水基层之间间隔设有土工无纺布。

3、本技术中的隧道仰拱底部设置有排水沟,防护瓦用于维持保护排水沟,当隧道仰拱外侧的岩体渗水严重时,部分积水会慢慢渗透进隧道仰拱内侧,使得透水基层内的含水量增加,透水基层内的多余积水受重力作用会透过透水口进入排水沟,这样透水基层内的含水量不至于超过含水上限,避免透水基层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起到保护硬化路面的效果。土工无纺布的作用在于防止泥沙透过透水口进入排水沟,造成排水沟堵塞。

4、进一步的,透水混凝土层与隧道衬砌之间分隔设有防水板。本技术中的透水混凝土层用于加固隧道的岩壁,同时具有透水效果,从透水混凝土层渗出的水会被防水板阻隔,进而避免出现隧道衬砌内侧渗水的情况。

5、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板的底部设有透水墙脚,所述透水墙脚的上侧区域与路面边沟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水管,所述透水墙脚的上侧还设有覆盖所述第二导水管的管口的过滤块。被防水板隔绝的渗水会沿着防水板向上渗透,最终会聚集在透水墙脚处,透水墙脚也具备一定的透水性,但当渗水的速度超过其透水速率,透水墙脚的上侧区域便会开始积聚积水,为了避免积水过多而导致该区域向隧道内侧渗水,本技术设置的第二导水管可以将该部位的积水引导至路面边沟内。

6、因此,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技术中的隧道仰拱底部设置有排水沟,防护瓦用于维持保护排水沟,透水基层内的多余积水受重力作用会透过透水口进入排水沟,这样透水基层内的含水量不至于超过含水上限,避免透水基层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起到保护硬化路面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衬砌、隧道仰拱、位于所述隧道衬砌外侧的透水混凝土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侧的透水基层和硬化路面,所述硬化路面的两侧设有路面边沟,所述透水基层内铺设有中心排水管,所述路面边沟与所述中心排水管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平行于所述中心排水管长度方向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上侧盖设有防护瓦,所述防护瓦上设有透水口,所述防护瓦的外壁与所述透水基层之间间隔设有土工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瓦为拱形,所述防护瓦盖设在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上,所述防护瓦与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之间界定出的空腔构成了所述的排水沟,所述透水口设于所述防护瓦上与所述隧道仰拱交接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最低处设有沿其轴向分布的排水凹槽,所述防护瓦盖设在所述排水凹槽上,所述防护瓦与所述排水凹槽之间界定出的空腔构成了所述的排水沟,所述透水口设于两相邻所述防护瓦对接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混凝土层与隧道衬砌之间分隔设有防水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的底部设有透水墙脚,所述透水墙脚的上侧区域与路面边沟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水管,所述透水墙脚的上侧还设有覆盖所述第二导水管的管口的过滤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边沟与所述隧道衬砌之间区域还设有电缆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衬砌、隧道仰拱、位于所述隧道衬砌外侧的透水混凝土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侧的透水基层和硬化路面,所述硬化路面的两侧设有路面边沟,所述透水基层内铺设有中心排水管,所述路面边沟与所述中心排水管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平行于所述中心排水管长度方向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上侧盖设有防护瓦,所述防护瓦上设有透水口,所述防护瓦的外壁与所述透水基层之间间隔设有土工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瓦为拱形,所述防护瓦盖设在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上,所述防护瓦与所述隧道仰拱的内侧壁之间界定出的空腔构成了所述的排水沟,所述透水口设于所述防护瓦上与所述隧道仰拱交接的区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强于浩吴友杭何鑫腾王丙辉郑永建曹小弟方二华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金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