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总成、发动机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854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总成、发动机以及车辆,所述气缸盖总成包括气缸盖本体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汽油泵,所述气缸盖本体为铸造成型结构,所述气缸盖本体设有第一腔室、回油结构以及油池;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安装座连通并配置为能够容纳凸轮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的油泵凸轮;所述回油结构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油池之间提供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缸盖总成的加工成本低,重量轻,并且其模态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总成、发动机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缸盖总成、发动机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由于汽油缸内直喷式发动机是向缸内喷射高压汽油,因此需要汽油泵提供高压汽油。汽油泵一般布置气缸盖周围,由凸轮轴驱动,当汽油泵布置在气缸盖一端并凸出油池本体时,需设计回油结构,以便于凸轮轴及汽油泵工作时的润滑油顺利回到气缸盖油池。回油结构通常采用加工成型,而加工成型的回油结构存在成本高、受其他零件布置空间限制的问题。另外,由于汽油泵布置在气缸盖一端,使得其模态较差,而若是采用加强筋改善其模态,则会导致气缸盖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缸盖总成,该气缸盖总成的加工成本低,重量轻,并且其模态较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缸盖总成,所述气缸盖总成包括气缸盖本体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汽油泵,所述气缸盖本体为铸造成型结构,所述气缸盖本体设有第一腔室、回油结构以及油池;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安装座连通并配置为能够容纳凸轮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的油泵凸轮;所述回油结构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油池之间提供连通。可选的,所述气缸盖本体背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凸起部。可选的,所述回油结构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中。可选的,所述回油结构包括回油槽和回油通道,所述回油槽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回油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槽,另一端连通所述油池;所述回油通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中。可选的,所述气缸盖本体包括用于向所述凸轮轴提供支撑的第一支撑轴颈和第二支撑轴颈,所述第一支撑轴颈和所述第二支撑轴颈分别位于所述油泵凸轮的相对两侧。可选的,所述油池设有连通油底壳的回油孔,所述第一支撑轴颈和所述第二支撑轴颈均设有连通机油泵的上油孔。可选的,所述气缸盖总成包括气缸盖罩盖,所述气缸盖罩盖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气缸盖本体以能够露出或遮挡所述第一腔室、回油结构以及油池;所述气缸盖罩盖设有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轴颈和所述第二支撑轴颈上的上油孔相对应。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油槽具有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弯折的弯折段,所述弯折段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汽油泵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并由设置在所述凸轮轴上的油泵凸轮驱动工作,在所述凸轮轴转动时,所述第一腔室中的机油会流入所述回油结构中,机油沿着所述回油结构回流至所述油池中并流入位于所述油池中的回油孔,机油通过所述回油孔流至油底壳再通过机油泵从所述第一腔室的边缘设置的上油孔中泵出流入所述第一腔室,实现循环。由于本技术的所述气缸盖本体为铸造成型结构,其内部的回油结构也由铸造成型,因此本技术的回油结构相较于采用加工成型的回油结构而言,具有加工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气缸盖总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所述车辆与上述气缸盖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气缸盖总成应用于发动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缸盖总成的示意图,其中气缸盖本体和气缸盖罩相对打开并示出了凸轮轴和油泵凸轮;图3是本技术的气缸盖总成的一种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气缸盖总成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气缸盖总成的回油结构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气缸盖本体,110-第一腔室,111-上油孔,120-回油结构,121-回油槽,122-回油通道,130-油池,131-回油孔,140-凸起部,151-第一支撑轴颈,152-第二支撑轴颈,160-气缸盖罩盖,161-第一导油槽,162-第二导油槽,200-安装座,310-凸轮轴,320-油泵凸轮,400-汽油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气缸盖总成包括气缸盖本体100和安装座200,安装座200用于安装汽油泵400,气缸盖本体100为铸造成型结构,气缸盖本体100设有第一腔室110、回油结构120以及油池130;第一腔室110与安装座200连通并配置为能够容纳凸轮轴310以及设置在凸轮轴310上的油泵凸轮320;回油结构120在第一腔室110和油池130之间提供连通。在本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汽油泵400安装在安装座200上并由设置在凸轮轴310上的油泵凸轮320驱动工作,在凸轮轴310转动时,第一腔室110中的机油会流入回油结构120中,如图3所示,机油沿着回油结构120回流至油池130中并流入位于油池130中的回油孔131,机油通过回油孔131流至油底壳再通过机油泵从第一腔室110的边缘设置的上油孔111中泵出流入第一腔室110,实现循环。由于本技术的气缸盖本体100为铸造成型结构,其内部的回油结构120也由铸造成型,因此本技术的回油结构120相较于采用加工成型的回油结构而言,具有加工成本低的优点。为了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气缸盖本体100和安装座20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安装座200突出气缸盖本体100的一侧,呈类似悬臂类结构,因此导致气缸盖本体100的模态不达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气缸盖本体100背离安装座200的一侧设有凸起部140,增加了安装座200与气缸盖本体100的连接刚度,进而提升了气缸盖本体100的模态水平。进一步的,回油结构120的部分设置在凸起部140中,由于回油结构120具有用于机油流动的腔室,因此,设置在凸起部140内部的部分回油结构120能够使得凸起部140空心化,仅保留基本壁厚,可达到减重目的,另外,该实施方式的凸起部140相比于实心加强结构而言,能够更好地提升气缸盖本体100的模态水平。具体的,如图5所示,回油结构120包括回油槽121和回油通道122,回油槽121和第一腔室110连通,回油通道122的一端连通回油槽121,另一端连通油池130;回油通道122至少部分设置在凸起部140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回油,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回油通道122的内径在朝向油池130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具体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回油通道122的截面成T型设计,回油通道122的短边侧与回油槽121相连接,回油通道122的长边侧朝向油池130的方向呈渐扩状,从而能够更合理地组织回油。为了能够更有效、更稳定地向凸轮轴310提供支撑,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气缸盖本体100包括用于向凸轮轴310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总成包括气缸盖本体(100)和安装座(200),所述安装座(200)用于安装汽油泵(400),所述气缸盖本体(100)设有第一腔室(110)、回油结构(120)以及油池(130);/n所述第一腔室(110)与所述安装座(200)连通并配置为能够容纳凸轮轴(310)以及设置在所述凸轮轴(310)上的油泵凸轮(320);/n所述回油结构(120)在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油池(130)之间提供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总成包括气缸盖本体(100)和安装座(200),所述安装座(200)用于安装汽油泵(400),所述气缸盖本体(100)设有第一腔室(110)、回油结构(120)以及油池(130);
所述第一腔室(110)与所述安装座(200)连通并配置为能够容纳凸轮轴(310)以及设置在所述凸轮轴(310)上的油泵凸轮(320);
所述回油结构(120)在所述第一腔室(110)和所述油池(130)之间提供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00)背离所述安装座(200)的一侧设有凸起部(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结构(120)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凸起部(14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结构(120)包括回油槽(121)和回油通道(122),所述回油槽(121)和所述第一腔室(110)连通,所述回油通道(122)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油槽(121),另一端连通所述油池(130);所述回油通道(122)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凸起部(140)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00)包括用于向所述凸轮轴(310)提供支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米龙胡佳佳张友东陈海龙邸金瑞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