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84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包括传动轴以及沿着传动轴一端向着传动轴另一端依次设置的前轴承座、蒸汽轮机、中轴承座以及发电机,前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内均设置有感应传感器,对应感应传感器设置有套管,感应传感器的线缆位于套管内,套管的入口端对应所述感应传感器安装位置,套管的出口端位于前轴承座或后轴承座上对应开设的线缆出口。前轴承座和中轴承座的设置,主要是对传动轴进行安装和支撑,避免传动轴转动过程中上下偏转。套管的设置对感应传感器的线缆进行保护,避免线缆在润滑油的冲击下和前轴承座以及后轴承座内壁摩擦,减小线缆的磨损,增加线缆使用寿命,即减少了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的非计划停机,减小了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轮机发电设备
本技术属于蒸汽轮机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汽轮机发电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现有的蒸汽轮机发电设备,为了保证其正常工作,需要对其内部工作参数进行测量,比如说进行转子的位移、转速等的测量。对于参数测量,现有常常采用感应传感器进行测量,但是使用感应传感器等进行测量时,由于这些感应传感器的线缆在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内并无具体的固定方式,造成线缆在缸体内部受到润滑油的冲击而与缸体以及缸体内部其它部件发生摩擦,造成线缆磨损开裂以至于测量信号检测异常。测量信号异常波动会造成机组非计划停机,严重影响生产,目前具不完全统计每年每台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因电缆磨损导致的非计划停机达数十次之多,且缸体内部线缆平常检修不便,需机组停机冷却后揭汽机大盖进行配合。一旦线缆故障会造成机组长时间范围内该测量装置失效,不利于机组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用于减小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的后期维护成本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包括传动轴以及沿着传动轴一端向着传动轴另一端依次设置的前轴承座、蒸汽轮机、中轴承座以及发电机,所述前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内均设置有感应传感器,对应所述感应传感器设置有套管,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线缆位于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入口端对应所述感应传感器安装位置,所述套管的出口端位于前轴承座或后轴承座上对应开设的线缆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前轴承座内安装有用于对传动轴进行转速和位移检测的第一感应传感器,所述前轴承座内的传动轴上还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上设置有用于对其振动进行检测的第三感应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中轴承座内的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上均安装有用于对其振动进行检测的第三感应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中轴承座内还安装有用于对传动轴膨胀差值进行检测的第二感应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传感器检测位置位于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上还设置有后轴承座,所述后轴承座位于传动轴远离前轴承座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以及第五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对应第一感应传感器安装,所述第二套管对应前轴承座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安装,所述第三套管和第五套管对应中轴承座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安装,所述第四套管对应第二感应传感器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固定在前轴承座内壁上;所述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固定在中轴承座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沿着前轴承座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沿着中轴承座内壁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传感器为电涡流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传感器为胀差测量探头,所述第三感应传感器为轴承用振动传感器。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蒸汽进入到蒸汽轮机后使得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使得发电机发电。前轴承座和中轴承座的设置,主要是对传动轴进行安装和支撑,避免传动轴转动过程中上下偏转。套管的设置对感应传感器的线缆进行保护,避免线缆在润滑油的冲击下和前轴承座以及后轴承座内壁摩擦,减小线缆的磨损,增加线缆使用寿命,即减少了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的非计划停机,减小了后期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蒸汽轮机发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油动机1、前轴承座2、蒸汽轮机3、中轴承座4、发电机5、后轴承座6、传动轴7、第一感应传感器8、第一轴承9、第二轴承10、第三轴承11、第一套管12、第二套管13、第三套管14、第四套管15、第五套管16、第二感应传感器1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包括:传动轴7以及从左往右沿着传动轴7设置的前轴承座2、蒸汽轮机3、中轴承座4、发电机5以及后轴承座6。前轴承座2上设置有油动机1,油动机1用于控制从锅炉内进入到蒸汽轮机3内的蒸汽量。前轴承座2、中轴承座4和后轴承座6用于安装和支撑传动轴7,避免传动轴7发生偏移。前轴承座2内设置有第一感应传感器8以及第一轴承9,第一感应传感器8固定在前轴承座2内壁上,且正对传动轴7,第一感应传感器8用于对轴承的转速和位移进行测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感应传感器8为电涡流传感器;第一轴承9套设在传动轴7上,第一轴承9上设置有第三感应传感器,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感应传感器为振动传感器。前轴承座2上开设有线缆出口,前轴承座2内壁上焊接有第一套管12和第二套管13,第一套管12的入口端位于第一感应传感器8处,第一套管12的出口端位于前轴承座2上开设的线缆出口处。第二套管13的入口端位于第一轴承9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处,第二套管13的出口端位于前轴承座2上开设的线缆出口处。第一感应传感器8的线缆从第一套管12的入口端进入并从第一套管12的出口端出来。第一轴承9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的线缆从第二套管13的入口端进入并从第二套管13的出口端出来。第一套管12和第二套管13沿着前轴承座2内壁焊接。中轴承座4内的传动轴7上套设有第二轴承10和第三轴承11,中轴承座4内还安装有用于对传动轴7轴向膨胀差值进行测量的第二感应传感器17,第二感应传感器17位于第二轴承10和第三轴承1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感应传感器17为胀差测量探头。第二轴承10和第三轴承11上均安装有第三感应传感器。中轴承座4上开设有线缆出口,中轴承座4内壁上焊接有第三套管14、第四套管15以及第五套管16,第三套管14的入口端位于第二轴承10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处,第三套管14的出口端位于中轴承座4的线缆出口位置。第四套管15的入口端位于第二感应传感器17处,第四套管15的出口端位于中轴承座4的线缆出口位置。第五套管16的入口端位于第三轴承11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处,第五套管16的出口端位于中轴承座4的线缆出口位置。第二轴承10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的线缆从第三套管14的入口端进入并从第三套管14的出口端穿出。第三轴承11上的第三感应传感器的线缆从第五套管16的入口端进入并从第五套管16的出口端穿出。第二感应传感器17的线缆从第四套管15的入口端穿入并从第四套管15的出口端穿出。第三套管14、第四套管15以及第五套管16沿着中轴承座4的内壁焊接。具体实施时,锅炉内的蒸汽进入到蒸汽轮机3内使得传动轴7转动,传动轴7转动使得发电机5发电。前轴承座2、中轴承座4和后轴承座6的传动轴7进行安装和支撑。第一套管12至第五套管16分别用于对对应的感应传感器(第一感应传感器8、第二感应传感器17或第三感应传感器)的线缆进行保护和规整,减小线缆的磨损,增加线缆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以及沿着传动轴一端向着传动轴另一端依次设置的前轴承座、蒸汽轮机、中轴承座以及发电机,所述前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内均设置有感应传感器,对应所述感应传感器设置有套管,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线缆位于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入口端对应所述感应传感器安装位置,所述套管的出口端位于前轴承座或后轴承座上对应开设的线缆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以及沿着传动轴一端向着传动轴另一端依次设置的前轴承座、蒸汽轮机、中轴承座以及发电机,所述前轴承座和中轴承座内均设置有感应传感器,对应所述感应传感器设置有套管,所述感应传感器的线缆位于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入口端对应所述感应传感器安装位置,所述套管的出口端位于前轴承座或后轴承座上对应开设的线缆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内安装有用于对传动轴进行转速和位移检测的第一感应传感器,所述前轴承座内的传动轴上还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上设置有用于对其振动进行检测的第三感应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承座内的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上均安装有用于对其振动进行检测的第三感应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轮机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承座内还安装有用于对传动轴膨胀差值进行检测的第二感应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传感器检测位置位于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保王毅吴国野杜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钢铁能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