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345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包括磺化反应釜、水解反应釜、缩合反应釜以及中和反应釜;所述磺化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物料输送管连接至水解反应釜的进料口;所述水解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物料输送管连接至缩合反应釜的进料口;所述缩合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物料输送管连接至中和反应釜的进料口,在中和反应釜上设有成品出料管;所述第一物料输送管、第二物料输送管以及第三物料输送管上均设有中间槽和控制阀;单个所述中间槽由底壁和围壁组成,中间槽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的顶端呈敞口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萘系减水剂领域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萘系减水剂是国内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减水剂,市场占有率约为70%左右。萘系减水剂的生产工艺成熟、使用简便,对凝结时间影响小,与水泥适应性相对较好,混凝土的和易性好,能与其它各种外加剂复配使用,特别是对超量使用而言,比其它类减水剂具有更多的可预测性,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常用于配制大流动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萘系减水剂的生产工艺主要涉及四个基本反应步骤:磺化、水解、缩合和中和反应,传统生产萘系减水剂生产线使用两个反应釜进行反应,即磺化反应与水解缩合反应在同一反应釜内进行,然而磺化反应和缩合反应过程所需的温度不同,因此需多次重复升温降温进行反应,升、降温的过程浪费时间,增加能耗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可以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包括磺化反应釜、水解反应釜、缩合反应釜以及中和反应釜;所述磺化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物料输送管连接至水解反应釜的进料口;所述水解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物料输送管连接至缩合反应釜的进料口;所述缩合反应釜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物料输送管连接至中和反应釜的进料口,在中和反应釜上设有成品出料管;所述第一物料输送管、第二物料输送管以及第三物料输送管上均设有中间槽和控制阀;单个所述中间槽由底壁和围壁组成,中间槽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的顶端呈敞口状。进一步的,所述磺化反应釜、水解反应釜、缩合反应釜以及中和反应釜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物料输送管、第二物料输送管以及第三物料输送管上均设有输送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技术中的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生产制备萘系减水剂时,磺化、水解、缩合和中和反应分别在单独的反应槽中进行,且磺化、水解、缩合反应结束以后,通过中间槽进行中转,中转槽除了中转作用以外还可以起到自然降温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能耗;同时,本技术中的磺化、水解、缩合和中和反应分别在单独的反应槽中进行,可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磺化反应釜,2-水解反应釜,3-缩合反应釜,4-中和反应釜,5-第一物料输送管,6-第二物料输送管,7-第三物料输送管,8-成品出料管,9-中间槽,10-输送泵,11-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图2所示,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包括磺化反应釜1、水解反应釜2、缩合反应釜3以及中和反应釜4;所述磺化反应釜1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物料输送管5连接至水解反应釜2的进料口;所述水解反应釜2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物料输送管6连接至缩合反应釜3的进料口;所述缩合反应釜3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物料输送管7连接至中和反应釜4的进料口,在中和反应釜4上设有成品出料管8;所述第一物料输送管5、第二物料输送管6以及第三物料输送管7上均设有中间槽9和控制阀11;单个所述中间槽9由底壁9a和围壁9b组成,中间槽9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的顶端呈敞口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磺化反应釜1、水解反应釜2、缩合反应釜3以及中和反应釜4的釜体结构,为现有技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的即可。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磺化反应釜1、水解反应釜2、缩合反应釜3以及中和反应釜4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依次降低。采用该种设计,利用高度差,只需要通过控制控制阀11即可进行物料之间的输送,控制简便,也更加节约能耗。具体的,可利用车间的多层结构进行上述布置。进一步的,当磺化反应釜1、水解反应釜2、缩合反应釜3以及中和反应釜4的高度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是,所述第一物料输送管5、第二物料输送管6以及第三物料输送管7上均设有输送泵10。如此,排至中间槽9中的物料,即可通过输送泵进行输送。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作业时,磺化反应(反应温度110-140℃)、水解反应(反应温度100-130℃)、缩合反应(反应温度90-95℃)以及中和反应(反应温度60-80℃)分别对应在磺化反应釜(1)、水解反应釜(2)、缩合反应釜(3)以及中和反应釜(4)中进行;中间槽9可以起到中转反应溶液的作用,且敞口式的设计,便于自然冷却降温。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磺化反应釜(1)、水解反应釜(2)、缩合反应釜(3)以及中和反应釜(4);所述磺化反应釜(1)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物料输送管(5)连接至水解反应釜(2)的进料口;所述水解反应釜(2)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物料输送管(6)连接至缩合反应釜(3)的进料口;所述缩合反应釜(3)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物料输送管(7)连接至中和反应釜(4)的进料口,在中和反应釜(4)上设有成品出料管(8);所述第一物料输送管(5)、第二物料输送管(6)以及第三物料输送管(7)上均设有中间槽(9)和控制阀(11);单个所述中间槽(9)由底壁(9a)和围壁(9b)组成,中间槽(9)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的顶端呈敞口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萘系减水剂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磺化反应釜(1)、水解反应釜(2)、缩合反应釜(3)以及中和反应釜(4);所述磺化反应釜(1)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物料输送管(5)连接至水解反应釜(2)的进料口;所述水解反应釜(2)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物料输送管(6)连接至缩合反应釜(3)的进料口;所述缩合反应釜(3)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物料输送管(7)连接至中和反应釜(4)的进料口,在中和反应釜(4)上设有成品出料管(8);所述第一物料输送管(5)、第二物料输送管(6)以及第三物料输送管(7)上均设有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宸磊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