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28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箱体、过渡板、第一转轴和上盖板,外箱体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端活动连接有过渡板,外箱体内侧上部活动卡接有第一转轴,外箱体上卡接固定有上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渡板、第一过渡杆、第二过渡杆、液压杆、上盖板和第三过渡杆,解决了输送滚床接收需运输部件时无法根据部件输送到达时高度调整接收高度并稳定完成接收的问题,以及在运输部件外形特殊的条件下部件输送过程中不稳定易倾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对大型机械部件的运输经常需要进行,而大型机械部件因其重量与体积问题,对其进行运输十分困难,为此人们研制了多种用于大型机械部件运输的输送滚床,但现存的输送滚床具有以下缺陷:1、现存的输送滚床在运输外形较不规则的机械部件时,因外形不规整的机械部件运输时,可能发生的摇晃移动,导致运输中断以及对输送滚床的伤害的问题。2、现存的输送滚床在接收不同高度输送过来的机械部件时或输出货物到不同高度时,无法灵活调节接收处高度,无法为机械部件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缓和的接收过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通过设置过渡板、第一过渡杆、第二过渡杆、液压杆、上盖板、第三过渡杆,解决了输送滚床接收需运输部件时无法根据部件输送到达时高度调整接收高度并稳定完成接收的问题,以及在运输部件外形特殊的条件下部件输送过程中不稳定易倾倒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包括外箱体、过渡板、第一转轴和上盖板,所述外箱体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有固定板,外箱体作为主体结构用于支撑整体结构,所述固定板上端活动连接有过渡板,过渡板用于支撑机械部件的接收,所述外箱体内侧上部活动卡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用于接收动力带动两端转动,所述外箱体上卡接固定有上盖板,上盖板用于保护内部结构并支撑上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外箱体两侧底部设置有六个固定座,固定座用于帮助滚床固定,所述固定座均匀分布于外箱体两侧底部,所述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固定孔,固定孔用于固定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一端活动连接于固定板上端,固定板用于过渡板固定与支撑,所述过渡板上表面靠近固定板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渡杆,第一过渡杆用于输送引导货物,所述过渡板远离固定板一侧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渡杆,第二过度杆用于输送引导货物,所述过渡板下表面两端活动连接有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液压杆,液压杆用于调节过渡板朝向,以及支撑过渡板,所述液压杆远离过渡板一端活动连接于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中部外表面并列设置有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第一齿纹用于接收电机动力,并传递给第一转轴,第二齿纹用于将第一转轴的动力传递给第三齿纹,所述第一转轴水平方向靠近过渡板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用于带动两端转动,所述第二转轴中部外表面对应第二齿纹位置设置有第三齿纹,第三齿纹用于接收第二齿纹传递的动力带动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活动连接于外箱体内侧上部,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交替均匀分布与外箱体内侧上部,所述第一转轴下方均设置有电机,电机用于产生动力,所述电机均固定连接于外箱体内部底部,所述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减速机,减速机用于降低转速提高转力,所述减速机均与上方第一齿纹之间设置有链条,链条用于齿轮之间的传动,所述第二齿纹与前方的第三齿纹之间设置有链条,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驱动头,驱动头用于转动带动运输货物。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上表面均匀活动连接有第三过渡杆,第三过渡杆用于稳定支撑货物,所述上盖板两侧均匀开设有凹槽口,凹槽口用于驱动头与货物接触。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渡板、第一过渡杆、第二过渡杆、液压杆和固定板,解决了输送滚床在接收不同高度输送过来的机械部件时或输出货物到不同高度时,无法灵活调节接收处高度,无法为机械部件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缓和的接收过程的问题,本技术在接收具有一定高度差的货物时,通过调节液压杆伸缩,来增大或缩小固定板与过渡板之间的角度,货物高于滚床时,液压杆伸长,固定板与过渡板之间角度增加,过渡板抬高方便接收货物,货物低于滚床时,液压杆缩短,固定板与过渡板之间角度减少,过渡板降低方便接收货物,同理输出货物时根据接收处高低,使液压杆伸缩,从而使过渡板太高或降低。2、本技术通过设置上盖板、第三过渡杆和凹槽口,解决了输送滚床在运输外形较不规则的机械部件时,因外形不规整的机械部件运输时,可能发生的摇晃移动,导致运输中断以及对输送滚床的伤害的问题,本技术在对外形不规整的机械部件运输时,通过驱动头提供机械部件输送动力,通过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两端的驱动头之间的上盖板表面添加第三过渡杆使机械部件一端在运输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时可以得到第三过渡杆支撑,大大提高了运输时的稳定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盖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转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过渡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外箱体;101、固定座;102、固定孔;200、过渡板;201、第一过渡杆;202、第二过渡杆;203、液压杆;204、固定板;300、第一转轴;301、第二转轴;302、驱动头;303、第三齿纹;304、第二齿纹;305、第一齿纹;306、电机;307、减速机;308、链条;400、上盖板;401、第三过渡杆;402、凹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包括外箱体100、过渡板200、第一转轴300和上盖板400,外箱体100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有固定板204,固定板204上端活动连接有过渡板200,外箱体100内侧上部活动卡接有第一转轴300,外箱体100上卡接固定有上盖板400,外箱体100两侧底部设置有六个固定座101,固定座101均匀分布于外箱体100两侧底部,固定座101底部设置有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固定孔102。在安装设备时,测量标记好场地后,将本设备放置在事先规划好的位置后,将螺栓通过固定孔102固定入地面,使固定座101固定于地面,从而使外箱体100固定于地面。第一转轴300中部外表面并列设置有第一齿纹305与第二齿纹304,第一转轴300水平方向靠近过渡板200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301,第二转轴301中部外表面对应第二齿纹304位置设置有第三齿纹303,第二转轴301活动连接于外箱体100内侧上部,第一转轴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包括外箱体(100)、过渡板(200)、第一转轴(300)和上盖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00)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有固定板(204),所述固定板(204)上端活动连接有过渡板(200),所述外箱体(100)内侧上部活动卡接有第一转轴(300),所述外箱体(100)上卡接固定有上盖板(4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包括外箱体(100)、过渡板(200)、第一转轴(300)和上盖板(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00)两端固定连接连接有固定板(204),所述固定板(204)上端活动连接有过渡板(200),所述外箱体(100)内侧上部活动卡接有第一转轴(300),所述外箱体(100)上卡接固定有上盖板(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00)两侧底部设置有六个固定座(101),所述固定座(101)均匀分布于外箱体(100)两侧底部,所述固定座(101)底部设置有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固定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接式高强度输送滚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200)一端活动连接于固定板(204)上端,所述过渡板(200)上表面靠近固定板(204)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过渡杆(201),所述过渡板(200)远离固定板(204)一侧上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过渡杆(202),所述过渡板(200)下表面两端活动连接有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液压杆(203),所述液压杆(203)远离过渡板(200)一端活动连接于固定板(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明卢普森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来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