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43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流器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双层旋流器,包括双层旋流器本体和降噪装置,双层旋流器本体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分别固定连通有上层出料管和下层出料管,降噪装置包括第一圆台套筒和第二圆台套筒,第一圆台套筒和的顶部和底部相贯通,第一圆台套筒固定连接于双层旋流器本体的外部,第一圆台套筒内部且靠近双层旋流器本体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棉,第一隔音棉与双层旋流器本体的外壁相贴合,第一圆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棉,第二圆台套筒固定连接于下层出料管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安装于双层旋流器本体表面,相对于传统的降噪方式来说更加节省空间,同时拆装也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旋流器
本技术涉及旋流器
,具体涉及了一种双层旋流器。
技术介绍
双层旋流器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分级设备,常用离心沉降原理,当待分离的两相混合液以一定压力从旋流器周边切向进入旋流器内后,产生强烈的三维椭圆型强旋转剪切湍流运动。由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存在粒度差,其受到离心力、向心浮力、流体曳力等大小不同,受离心沉降作用,大部分粗颗粒经旋流器底流口排出,而大部分细颗粒由溢流管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目的。由于双层旋流器是基于离心沉降原理进行工作的,其内部的原料在不断旋转的过程中,会与旋流器本体激烈碰撞,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如果工作人员外加降噪装置,则会浪费较大的工作空间,且安装起来麻烦,维护成本高,而且从旋流器底部出来的原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速度过快,容易对旋流器本体造成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双层旋流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旋流器,具备降噪效果好、节约空间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旋流器工作时噪音大的问题。本技术的双层旋流器,包括双层旋流器本体和降噪装置,所述双层旋流器本体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双层旋流器本体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分别固定连通有上层出料管和下层出料管,降噪装置包括第一圆台套筒和第二圆台套筒,所述第一圆台套筒和的顶部和底部相贯通,所述第一圆台套筒固定连接于双层旋流器本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圆台套筒内部且靠近双层旋流器本体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棉,所述第一隔音棉与双层旋流器本体的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圆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棉,所述第二圆台套筒固定连接于下层出料管的底部,所述第二圆台套筒的底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圆台套筒内壁的中央位置处以第二圆台套筒的中心为原点圆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直圆锥。本技术的双层旋流器,其中下层出料管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圆环,所述第二圆台套筒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圆环,所述第一连接圆环和第二对接圆环的大小相同且通过螺丝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二圆台套筒进行拆卸和安装。本技术的双层旋流器,其中第一圆台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对接圆环,所述双层旋流器本体外部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圆环,所述第一对接圆环与第二连接圆环的形状结构相同且通过螺丝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圆台套筒进行拆卸和安装。本技术的双层旋流器,其中第一隔音棉的形状结构与双层旋流器本体外壁的形状结构相契合,所述第一隔音棉与第一圆台套筒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该结构设置,有效的阻碍了噪音的传播,进而降低了噪音的产生量。本技术的双层旋流器,其中直圆锥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形状结构与直圆锥的形状结构相契合,该结构设置,减缓了物料从下层出料管流出时的速度,对该装置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的双层旋流器,其中直圆锥底部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台套筒底部的直径,所述直圆锥的中心与第二圆台套筒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面,所述第二圆台套筒顶部的中央开设有通孔,该结构设置,使得物料能够均匀的从第二圆台套筒底部流出,避免溅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双层旋流器本体外部设置的第一圆台套筒,配合第一圆台套筒中设置的第一隔音棉以及其外壁设置的第二隔音棉,能够对双层旋流器本体内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起到良好的吸收和隔断作用,再配合第一隔音棉与第一圆台套筒内壁之间预留的空隙,有效的阻碍了噪音的传播,进而降低了噪音的产生量,起到了良好的降噪作用,而且第一圆台套筒通过第一对接圆环与第二连接圆环进行对接,使得第一圆台套筒能直接安装在双层旋流器本体的表面,直接起到降噪作用,相对于传统的降噪方式来说更加节省空间,同时拆装也很方便。2、本技术通过在下层出料管上设置的第二圆台套筒,配合第二圆台套筒内部设置的连接柱、直圆锥和减震垫,能够对从下层出料管中流出的物料起到分流作用,有效的减缓了物料从下层出料管流出时的速度,对该装置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降低了下层出料管处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圆台套筒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圆台套同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圆台套筒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层旋流器本体;2、进料管;3、上层出料管;4、下层出料管;41、第一连接圆环;5、第一圆台套筒;51、第一隔音棉;52、第二隔音棉;53、第一对接圆环;6、第二圆台套筒;61、第二对接圆环;62、通孔;63、直圆锥;64、减震垫;65、连接柱;7、第二连接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6,本技术的双层旋流器,包括双层旋流器本体1和降噪装置,双层旋流器本体1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双层旋流器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分别固定连通有上层出料管3和下层出料管4,降噪装置包括第一圆台套筒5和第二圆台套筒6,第一圆台套筒5和的顶部和底部相贯通,第一圆台套筒5固定连接于双层旋流器本体1的外部,第一圆台套筒5内部且靠近双层旋流器本体1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棉51,第一隔音棉51与双层旋流器本体1的外壁相贴合,第一圆台套筒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棉52,第二圆台套筒6固定连接于下层出料管4的底部,第二圆台套筒6的底部为空心结构,第二圆台套筒6内壁的中央位置处以第二圆台套筒6的中心为原点圆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柱65,四个连接柱65之间固定连接有直圆锥63。下层出料管4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圆环41,第二圆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旋流器,包括双层旋流器本体(1)和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旋流器本体(1)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双层旋流器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分别固定连通有上层出料管(3)和下层出料管(4),降噪装置包括第一圆台套筒(5)和第二圆台套筒(6),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和的顶部和底部相贯通,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固定连接于双层旋流器本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内部且靠近双层旋流器本体(1)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棉(51),所述第一隔音棉(51)与双层旋流器本体(1)的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棉(52),所述第二圆台套筒(6)固定连接于下层出料管(4)的底部,所述第二圆台套筒(6)的底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圆台套筒(6)内壁的中央位置处以第二圆台套筒(6)的中心为原点圆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柱(65),四个所述连接柱(65)之间固定连接有直圆锥(6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旋流器,包括双层旋流器本体(1)和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旋流器本体(1)左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料管(2),所述双层旋流器本体(1)顶部和底部的中央分别固定连通有上层出料管(3)和下层出料管(4),降噪装置包括第一圆台套筒(5)和第二圆台套筒(6),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和的顶部和底部相贯通,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固定连接于双层旋流器本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内部且靠近双层旋流器本体(1)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隔音棉(51),所述第一隔音棉(51)与双层旋流器本体(1)的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圆台套筒(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音棉(52),所述第二圆台套筒(6)固定连接于下层出料管(4)的底部,所述第二圆台套筒(6)的底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圆台套筒(6)内壁的中央位置处以第二圆台套筒(6)的中心为原点圆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柱(65),四个所述连接柱(65)之间固定连接有直圆锥(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出料管(4)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圆环(41),所述第二圆台套筒(6)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陈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奥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