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35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包覆箱,所述包覆箱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侧,所述包覆箱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包覆箱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上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包覆箱的上侧设置有电机一。该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电机一带动搅拌棒和刮边板转动,使搅拌棒对溶液进行充分地搅拌,提高了溶液的相溶性,清理起来更加方便,蒸汽通过吸气罩吸到固定台的流通通道内,其余热可以对固定桶进行加热,然后在水箱内进行冷却,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
本技术涉及负极材料包覆
,具体为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是一种矿物名,通常产于变质岩中,是煤或碳质岩石(或沉积物)受到区域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著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每层间有微弱的范德华引力,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属于导电体,经常用于负极材料的制作。石墨负极材料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液相包覆装置,将包覆材料溶解后配成溶液,但是石墨与溶剂、电解液的相溶性比较差,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负极材料的质量,大多数的液相包覆装置都无法解决相溶性差的问题,而且清洁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不能很好地利用水蒸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溶液相溶性差,清洁起来不是很方便,不能很好地利用水蒸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包覆箱,所述包覆箱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侧,所述包覆箱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包覆箱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上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包覆箱的上侧设置有电机一。优选的,所述电机一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电机一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包覆箱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包覆箱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侧设置有圆桶,所述圆桶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盘,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置在圆桶的内侧,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刮边板。优选的,所述包覆箱的左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包覆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侧设置有固定桶,所述固定桶的上侧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固定安装在隔板的下侧,所述固定桶的右侧设置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优选的,所述固定台的内侧设置有流通通道,所述固定台的上侧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设置在固定桶的左右两侧,所述吸气管的外侧设置有吸气泵,所述吸气管的上侧设置有吸气罩,所述吸气罩固定安装在隔板的上侧,且吸气罩设置在圆桶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下侧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下侧设置有吸附填料层。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减震弹簧的上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电机一转动带动搅拌轴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棒和刮边板转动,使搅拌棒对溶液进行充分地搅拌,而且在隔板的上侧还设置了加热盘,可以对溶液进行加热,以便更好地混合,提高了溶液的相溶性,同时刮边板对圆桶的内壁进行清洁,使得清理起来更加方便;2、该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溶液通过出料斗进入固定桶的内侧,电机二转动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转动,可以进一步地混合溶液;3、该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圆桶内产生的蒸汽通过吸气罩吸到固定台的流通通道内,其余热可以对固定桶进行加热,然后在水箱内进行冷却,通过滤网、砾石层和吸附填料层可以进行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水箱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万向轮;3、底板;4、立柱;5、包覆箱;6、水箱;7、出水口;8、观察窗;9、控制面板;10、电机一;11、第一进料口;12、第二进料口;13、保温层;14、隔板;15、圆桶;16、搅拌轴;17、连接杆;18、刮边板;19、搅拌棒;20、加热盘;21、固定台;22、固定桶;23、出料斗;24、电机二;25、转轴;26、螺旋叶;27、流通通道;28、吸气管;29、吸气泵;30、吸气罩;31、出料管;32、滤网;33、砾石层;34、吸附填料层;35、凹槽;36、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包括底座1、万向轮2、底板3、立柱4、包覆箱5、水箱6、出水口7、观察窗8、控制面板9、电机一10、第一进料口11、第二进料口12、保温层13、隔板14、圆桶15、搅拌轴16、连接杆17、刮边板18、搅拌棒19、加热盘20、固定台21、固定桶22、出料斗23、电机二24、转轴25、螺旋叶26、流通通道27、吸气管28、吸气泵29、吸气罩30、出料管31、滤网32、砾石层33、吸附填料层34、凹槽35、减震弹簧36,底座1的下侧设置有万向轮2,底座1的上侧设置有底板3,底板3的上侧设置有包覆箱5,包覆箱5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立柱4,立柱4固定安装在底板3的上侧,包覆箱5的右侧设置有水箱6,水箱6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7,包覆箱5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8,观察窗8的上侧设置有控制面板9,包覆箱5的上侧设置有电机一10。进一步的,电机一10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1,电机一10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2,包覆箱5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13,包覆箱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14,隔板14的上侧设置有圆桶15,圆桶15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盘20,电机一10的输出轴设置有搅拌轴16,搅拌轴16设置在圆桶15的内侧,搅拌轴16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棒19,搅拌棒19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外侧设置有刮边板18,加热盘20可以对溶液进行加热,电机一10带动搅拌棒19和刮边板18转动,可以充分地混合溶液。进一步的,包覆箱5的左侧设置有出料管31,包覆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21,固定台21的上侧设置有固定桶22,固定桶22的上侧设置有出料斗23,出料斗23固定安装在隔板14的下侧,固定桶22的右侧设置有电机二24,电机二24的输出轴设置有转轴25,转轴25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叶26,出料斗23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电机二24转动带动转轴25和螺旋叶26转动,可以进一步混合溶液,提高溶液的相溶性。进一步的,固定台21的内侧设置有流通通道27,固定台21的上侧设置有吸气管28,吸气管28设置在固定桶22的左右两侧,吸气管28的外侧设置有吸气泵29,吸气管28的上侧设置有吸气罩30,吸气罩30固定安装在隔板14的上侧,且吸气罩30设置在圆桶15的外侧进一步的,水箱6的内侧设置有滤网32,滤网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包覆箱,所述包覆箱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侧,所述包覆箱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包覆箱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上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包覆箱的上侧设置有电机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包覆箱,所述包覆箱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侧,所述包覆箱的右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包覆箱的前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上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包覆箱的上侧设置有电机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一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电机一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包覆箱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包覆箱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侧设置有圆桶,所述圆桶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盘,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置在圆桶的内侧,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刮边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液相包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箱的左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德成郭华德郭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达华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