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232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2
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在溶解粉末药、颗粒药时比较麻烦,需要将粉末药、颗粒药先进行溶解在注射到滴液瓶中混合,操作起来十分费时,并且药粉以及颗粒药的溶解速度较慢,只能通过摇晃和搅拌进行加快溶解,而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三个可同步转动的曲柄,曲柄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收集桶,收集桶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可以随着收集桶圆周转动而正反转,小齿轮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麻醉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多学科的知识,现在的范围更广,不单单是满足手术的要求,还参入各科室的抢救工作,妇科的无痛分娩,无痛流产等等,目前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经常需要将药物配比成为不同浓度药液输注,而现有的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中,并没有相应的溶液配比构件对多种注射液进行定量快速混合处理,没有专用的工具,只能将各种组分的药物注射到滴液瓶中混合均匀后在通过注射器抽出进行注射,一些粉末药、颗粒药进行溶解配比时更加麻烦,需要将粉末药、颗粒药先进行溶解在注射到滴液瓶中混合,操作起来十分费时,并且药粉以及颗粒药的溶解速度较慢,只能通过摇晃和搅拌进行加快溶解,而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在溶解粉末药、颗粒药时比较麻烦,需要将粉末药、颗粒药先进行溶解在注射到滴液瓶中混合,操作起来十分费时,并且药粉以及颗粒药的溶解速度较慢,只能通过摇晃和搅拌进行加快溶解,而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三个可同步转动的曲柄,曲柄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收集桶,收集桶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可以随着收集桶圆周转动而正反转,小齿轮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内齿圈,内齿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齿圈,小齿轮可以分别和内齿圈、外齿圈进行啮合。优选的,每个所述曲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带轮,三个带轮的外侧同时连接有皮带,前侧所述带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下端和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收集桶的下端后侧固定连接有球阀,球阀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换向开关,收集桶的上端右侧螺纹连接有旋盖,收集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板。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后侧滑动连接有移动盒,移动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移动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在溶解粉末药、颗粒药时比较麻烦,需要将粉末药、颗粒药先进行溶解在注射到滴液瓶中混合,操作起来十分费时,并且药粉以及颗粒药的溶解速度较慢,只能通过摇晃和搅拌进行加快溶解,而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机和收集桶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小齿轮和内齿圈、外齿圈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盒和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旋盖、2-收集桶、3-刻度板、4-底座、5-移动盒、6-把手、7-电机、8-球阀、9-换向开关、10-曲柄、11-皮带、12-带轮、13-底板、14-外齿圈、15-内齿圈、16-小齿轮、17-第一扇叶、18-第二扇叶、19-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三个可同步转动的曲柄10,曲柄10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收集桶2,收集桶2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小齿轮16,所述小齿轮16可以随着收集桶2圆周转动而正反转,小齿轮16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扇叶17和第二扇叶18。当需要对药液进行混合,或者药液和药粉混合的时候,此时只需要先将定量的药液和药粉添加到收集桶2内,然后此时底板13外侧转动连接的三个曲柄10会同步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上端转动连接的收集桶2在底座4的上端开始进行圆周运动,由于三个曲柄10的长度相同,所以收集桶2的圆心会始终处于底板13的圆心周围,并且始终与底板13内部的凹槽对应,当收集桶2圆周运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收集桶2内的药液进行晃动,同时收集桶2底部的小齿轮16开始进行正反转,进而带动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扇叶17和第二扇叶18进行正反转,由于第一扇叶17和第二扇叶18的旋向相反,此时会产生不同的乱流进而可以加快收集桶2内的液体流动,加快药粉或者颗粒药的溶解速度,并且不需要医务人员进行手动晃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所述底板13的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内齿圈15,内齿圈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齿圈14,小齿轮16可以分别和内齿圈15、外齿圈14进行啮合。当收集桶2在底板13的上端做圆周运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下端的小齿轮16做圆周运动,并且小齿轮16只能在底板13的凹槽内移动,当小齿轮16顺时针移动时,如图3所示的,此时小齿轮16和内齿圈15啮合,当小齿轮16随着收集桶2继续转动180度后,此时小齿轮16开始和外齿圈14进行啮合,进而可以实现小齿轮16的正反转。每个所述曲柄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带轮12,三个带轮12的外侧同时连接有皮带11,前侧所述带轮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下端和底座4的下端固定连接。电机7转动会带动前端的带轮12转动,进而通过皮带11实现三个带轮12的同时转动,进而实现三个曲柄10同步转动。所述收集桶2的下端后侧固定连接有球阀8,球阀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换向开关9,收集桶2的上端右侧螺纹连接有旋盖1,收集桶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刻度板3。通过旋转旋钮将旋钮取下后,可以向收集桶2内添加药液或者药粉,并且可以通过收集桶2左边的透明刻度板3观察收集桶2内的液体容量,当混合完成后将旋盖1取下,旋转换向开关9,在重力的作用下,此时混合好的药液会从球阀8内流出。所述底座4的下端后侧滑动连接有移动盒5,移动盒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6,移动盒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当需要添加定量的药液的时候,此时可以向左侧拉动把手6带动移动盒5向左侧移动,从底座4内抽出,固定板19上设有三个大小不同的凹陷,可以用来固定不同大小的量杯,方便了医务人员进行添加药液的操作,并且在日常情况下可以将量杯存贮在移动盒5内,防止量杯发生破损或者摔碎。本技术使用时,当需要对药液进行混合,或者药液和药粉混合的时候,旋钮将旋钮取下后,可以向收集桶2内添加药液或者药粉,并且可以通过收集桶2左边的透明刻度板3观察收集桶2内的液体容量,电机7转动会带动前端的带轮12转动,进而通过皮带11实现三个带轮12的同时转动,进而实现三个曲柄10同步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上端转动连接的收集桶2在底座4的上端开始进行圆周运动,由于三个曲柄10的长度相同,所以收集桶2的圆心会始终处于底板13的圆心周围,并且始终与底板13内部的凹槽对应,当收集桶2圆周运动的时候此时会带动收集桶2内的药液进行晃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三个可同步转动的曲柄(10),曲柄(10)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收集桶(2),收集桶(2)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小齿轮(16),所述小齿轮(16)可以随着收集桶(2)圆周转动而正反转,小齿轮(16)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扇叶(17)和第二扇叶(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的外侧均匀转动连接有三个可同步转动的曲柄(10),曲柄(10)的上端共同转动连接有收集桶(2),收集桶(2)的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有小齿轮(16),所述小齿轮(16)可以随着收集桶(2)圆周转动而正反转,小齿轮(16)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扇叶(17)和第二扇叶(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的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内齿圈(15),内齿圈(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外齿圈(14),小齿轮(16)可以分别和内齿圈(15)、外齿圈(14)进行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用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李红艳汪信陈齐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