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20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机器人头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池仓,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履带,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双头连接圆管、厌氧球、三角连接柱、滤网、竖型水管、增压阀与横型水管,所述厌氧球位于双头连接圆管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可方便通过消防机器人进行照明灭火的同时,增加与水管的连接装置,防止堵塞等优点,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消防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及燃烧、爆炸、坍塌的事故隐患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消防员面对高温、黑暗、有毒和浓烟等危害环境时,若没有相应的设备贸然冲进现场,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会徒增人员伤亡。此时使用消防机器人就可保障人们的安全,消防机器人是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有的消防机器人在进行灭火时,由于目前只是简单将水管跟机器人进行连接,这样导致在长期使用后,自来水的杂质容易堵塞水管,导致使用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机器人头部,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池仓,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履带,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双头连接圆管、厌氧球、三角连接柱、滤网、竖型水管、增压阀与横型水管,所述厌氧球位于双头连接圆管的内部,所述竖型水管与横型水管均位于双头连接圆管的外壁,所述竖型水管位于横型水管的一侧,所述滤网位于竖型水管的上端,所述三角连接柱位于滤网的上端,所述增压阀位于竖型水管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厌氧球内设于双头连接圆管的内部中,所述双头连接圆管与竖型水管之间设有密封槽,所述双头连接圆管的外壁通过密封槽与竖型水管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双头连接圆管与横型水管之间设有密封槽,所述双头连接圆管的外壁通过密封槽与横型水管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型水管与滤网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竖型水管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安装槽与滤网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网与三角连接柱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滤网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安装槽与三角连接柱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增压阀与竖型水管之间设有固定槽,所述增压阀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竖型水管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柱、连接柱、活动桩、第二旋转柱与限位装置,所述连接柱贯穿第一旋转柱与第二旋转柱的内部,所述第一旋转柱与第二旋转柱之间叠合,所述活动桩位于第二旋转柱的一侧,所述限位装置位于第二旋转柱的另一侧。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与第一旋转柱之间设有旋转槽,所述连接柱的外壁通过旋转槽与第一旋转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柱与第二旋转柱结构相同,所述活动桩与第二旋转柱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活动桩的一侧外表面通过限位装置与第二旋转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壳体与电池仓之间设有密封槽,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密封槽与电池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壳体与基座之间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旋转机构与基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壳体与机器人头部之间设有固定螺母,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固定螺母与机器人头部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基座与履带之间设有驱动轴,所述基座的下端外表面通过驱动轴与履带的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人们在使用消防机器人时,通过机器人壳体,该躯体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通过电池仓驱动电机带动基座下端的履带进行行走,同时通过壳体上端的机器人头部,该头部前端设有照明设备与出水口,在需要进行灭火时,事先将水管连接连接机构中的横型水管,通过水管出水从横型水管将水流通过双头连接圆管从竖型水管出来,通过与头部的出水口连接,将水流进行灭火,通过双头连接圆管中的厌氧球,可通过水流冲击带出厌氧球中的厌氧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灭火的效率,同时通过三角连接柱与竖型水管之间的滤网,可方便将杂质过滤,同时该滤网方便拆卸,方便更换,同时通过旋转机构中的第一旋转柱和第二旋转柱,通过控制水管的角度可调整机器人整体的角度,并且通过连接柱旋转,同时通过限位装置连接的活动桩,可防止在水流的冲击下角度偏大,无法浇灭火焰,方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器人壳体;2、连接机构;21、双头连接圆管;22、厌氧球;23、三角连接柱;24、滤网;25、竖型水管;26、增压阀;27、横型水管;3、旋转机构;31、第一旋转柱;32、连接柱;33、活动桩;34、第二旋转柱;35、限位装置;4、电池仓;5、机器人头部;6、基座;7、履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机器人头部(5),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池仓(4),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2),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基座(6),所述基座(6)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履带(7),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双头连接圆管(21)、厌氧球(22)、三角连接柱(23)、滤网(24)、竖型水管(25)、增压阀(26)与横型水管(27),所述厌氧球(22)位于双头连接圆管(21)的内部,所述竖型水管(25)与横型水管(27)均位于双头连接圆管(21)的外壁,所述竖型水管(25)位于横型水管(27)的一侧,所述滤网(24)位于竖型水管(25)的上端,所述三角连接柱(23)位于滤网(24)的上端,所述增压阀(26)位于竖型水管(25)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机器人头部(5),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池仓(4),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2),所述机器人壳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基座(6),所述基座(6)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履带(7),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双头连接圆管(21)、厌氧球(22)、三角连接柱(23)、滤网(24)、竖型水管(25)、增压阀(26)与横型水管(27),所述厌氧球(22)位于双头连接圆管(21)的内部,所述竖型水管(25)与横型水管(27)均位于双头连接圆管(21)的外壁,所述竖型水管(25)位于横型水管(27)的一侧,所述滤网(24)位于竖型水管(25)的上端,所述三角连接柱(23)位于滤网(24)的上端,所述增压阀(26)位于竖型水管(25)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球(22)内设于双头连接圆管(21)的内部中,所述双头连接圆管(21)与竖型水管(25)之间设有密封槽,所述双头连接圆管(21)的外壁通过密封槽与竖型水管(2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连接圆管(21)与横型水管(27)之间设有密封槽,所述双头连接圆管(21)的外壁通过密封槽与横型水管(27)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照明灭火消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型水管(25)与滤网(24)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竖型水管(25)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安装槽与滤网(24)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网(24)与三角连接柱(23)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滤网(24)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安装槽与三角连接柱(23)的下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增压阀(26)与竖型水管(25)之间设有固定槽,所述增压阀(26)的一侧外表面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疆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