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19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10
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操作难度大,效率低,给医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大多只能进行药粉和药液其中之一上药,局限性较大,并且上药的时候药液和药粉不能定量的喷出,会影响上药的效率的问题,包括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储液桶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喷液管,所述储液桶的后侧设有锥形盒,锥形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移动板的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收集盒的下端铰接有盖板,支撑框的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挡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
技术介绍
目前,胸外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针对性的采用药物消毒,从而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避免伤口感染,而采用原始的手工上药方式,操作难度大,效率低,给医生带来较大的负担,且上药时由于上药距离不易把控,容易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伤害以及药粉飞溅现象,此外,现有的上药辅助器械,大多只能进行药粉和药液其中之一上药,局限性较大,并且上药的时候药液和药粉不能定量的喷出,会影响上药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操作难度大,效率低,给医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大多只能进行药粉和药液其中之一上药,局限性较大,并且上药的时候药液和药粉不能定量的喷出,会影响上药的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储液桶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喷液管;所述储液桶的后侧设有锥形盒,锥形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移动板的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收集盒的下端铰接有盖板,支撑框的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和盖板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矩形杆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按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下单和储液桶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储液桶的前端上侧螺纹连接有第一旋盖,储液桶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后端和锥形盒的前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锥形盒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旋盖。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和支撑框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操作难度大,效率低,给医生带来较大的负担,大多只能进行药粉和药液其中之一上药,局限性较大,并且上药的时候药液和药粉不能定量的喷出,会影响上药的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储液桶和气缸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块和第二弹簧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框和移动板分解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收集盒和盖板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旋盖、2-喷液管、3-按压板、4-矩形杆、5-进气单向阀、6-第一弹簧、7-把手、8-第二旋盖、9-锥形盒、10-活塞、11-出气单向阀、12-移动块、13-第二弹簧、14-支撑框、15-挡板、16-移动板、17-收集盒、18-盖板、19-储液桶、20-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包括储液桶19,所述储液桶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5,进气单向阀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20,气缸20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10,活塞10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5,储液桶19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喷液管2;所述储液桶19的后侧设有锥形盒9,锥形盒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4,支撑框14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17,收集盒17的下端铰接有盖板18,支撑框14的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挡板15和盖板18滑动连接。当需要对患者进行上药操作的时候,医护人员手持本装置移动到患者创口位置,然后先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喷洒药液进行消毒处理,此时活塞10开始向下移动,将气缸20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11进入储液桶19内,喷液管2的右侧下端位于储液桶19的底部,当气体进入储液桶19后可以将液体通过喷液管2喷洒出来,而后活塞10向上移动,此时活塞10上端的进气单向阀5打开,气体重新进入气缸20内,活塞10上下往复移动就可以每次定量的喷出一定的药液,不仅药液量适当,还不会造成浪费,而后锥形盒9内可以装满需要的药粉,锥形盒9下端的支撑框14内滑动连接的移动板16在初始位置位于支撑框14的后侧,此时药粉可以通过支撑框14上的通孔到达收集盒17内,并且此时挡板15可以约束着盖板18只能水平移动,而后当移动板16向前侧移动的时候,此时移动板16会将支撑框14上的通孔遮挡住,防止药粉洒落,当盖板18移动到挡板15的前侧后,挡板15解除对于盖板18的约束,此时盖板18会随着重力的作用打开,而后一定量的药粉开始随重力掉落在患者的伤口上,十分的方便,并且不需要医护人员控制用药量,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所述活塞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4,矩形杆4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板3,按压板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下单和储液桶19的上端固定连接。当需要对患者伤口喷洒药液的时候,此时向下按动按压板3,带动下端固定连接的矩形杆4向下移动,进而实现活塞10的向下移动,按压结束后,此时在第一弹簧6的作用下会带动活塞10开始上升。所述储液桶19的前端上侧螺纹连接有第一旋盖1,储液桶1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把手7的后端和锥形盒9的前端固定连接。将第一旋盖1从储液桶19的上端旋转下来后可以向储液桶19内添加药液,而后旋紧第一旋盖1保持储液桶19的气密性,同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持把手7来实现对于本装置的移动。所述锥形盒9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旋盖8。将第二旋盖8从锥形盒9的上端旋转下来后可以向锥形盒9内添加药粉。所述移动板16的后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2,移动块1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3,第二弹簧13和支撑框14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当需要向患者的伤口添加药粉的时候,此时用一个手指向前侧波动移动块12,进而带动移动板16向前侧移动,当拨动结束后,在第二弹簧13的作用下,此时会带动移动块12和移动板16复位。本技术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持把手7来实现对于本装置的移动,然后先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喷洒药液进行消毒处理,此时向下按动按压板3,带动下端固定连接的矩形杆4向下移动,进而实现活塞10的向下移动,按压结束后,此时在第一弹簧6的作用下会带动活塞10开始上升,活塞10开始向下移动,将气缸20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11进入储液桶19内,喷液管2的右侧下端位于储液桶19的底部,当气体进入储液桶19后可以将液体通过喷液管2喷洒出来,而后活塞10向上移动,此时活塞10上端的进气单向阀5打开,气体重新进入气缸20内,活塞10上下往复移动就可以每次定量的喷出一定的药液,不仅药液量适当,还不会造成浪费,将第一旋盖1从储液桶19的上端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包括储液桶(19),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5),进气单向阀(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20),气缸(20)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10),活塞(10)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5),储液桶(19)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喷液管(2);/n所述储液桶(19)的后侧设有锥形盒(9),锥形盒(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4),支撑框(14)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17),收集盒(17)的下端铰接有盖板(18),支撑框(14)的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挡板(15)和盖板(18)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包括储液桶(19),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5),进气单向阀(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20),气缸(20)内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10),活塞(10)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单向阀(5),储液桶(19)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喷液管(2);
所述储液桶(19)的后侧设有锥形盒(9),锥形盒(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4),支撑框(14)内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盒(17),收集盒(17)的下端铰接有盖板(18),支撑框(14)的右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挡板(15)和盖板(18)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科粉液上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伯勋刘洪利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