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18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包括:枕垫;矩形柱,两个所述矩形柱固定安装在枕垫的顶端左右两侧;插杆,所述插杆插接在矩形柱的内腔,且插杆的顶端延伸出矩形柱;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插杆的底端,且连接板的外壁四周与矩形柱的内壁相贴合;齿槽,若干个所述齿槽从上至下连续开设在插杆的外侧壁面;还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柱的内腔外侧顶端,所述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插杆的顶端。该新型口咽通气管,不仅可便于对通气管进行稳定的固定,固定效果好,确保通气管的正常使用,而且在患者牙关紧闭咬合在通气管上时,可避免对患者口腔造成损伤,满足医生和患者的使用需求,有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
技术介绍
口咽通气管是一款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医疗辅助性一次性材料,主要用于意识不清病人因呕吐反射减弱或颌部肌肉松弛引起的气道梗阻,用于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也可作为抽搐或癫痫发作病人开口器替代物,预防牙关紧闭的患者损伤唇舌。但在现有的口咽通气管中,在使用时通常使用粘性绷带或魔术贴将口咽通气管进行固定,难以达到口咽通气管的固定要求,固定效果差,影响口咽通气管的正常使用,并且口咽通气管通常由硬材质制成,患者牙关紧闭咬合在通气管上时容易对患者口腔造成损伤,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口咽通气管固定效果差并且由硬材质制成容易对患者口腔造成损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包括:枕垫;矩形柱,两个所述矩形柱固定安装在枕垫的顶端左右两侧;插杆,所述插杆插接在矩形柱的内腔,且插杆的顶端延伸出矩形柱;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插杆的底端,且连接板的外壁四周与矩形柱的内壁相贴合;齿槽,若干个所述齿槽从上至下连续开设在插杆的外侧壁面;还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柱的内腔外侧顶端,所述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插杆的顶端,且连接机构将两个所述插杆的相连。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螺接在矩形柱的内腔外侧顶端,且第一螺杆的外侧延伸出矩形柱;矩形板,所述矩形板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螺杆的内侧,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矩形板固定连接;齿牙,若干个所述齿牙从上至下一体成型连续设置在矩形板的内侧,且齿牙的内侧延伸至齿槽的内腔与插杆相咬合;把柄,所述把柄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杆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前后两侧壁面分别与矩形柱的内腔前后两侧壁面相互贴合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倒梯形的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插杆的顶端,且连接杆的底端左右两侧将两个插杆相连;通口,所述通口沿上下方向开设在连接杆的顶端中心位置;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设置在连接杆的底端中心位置;蝶形螺母,两个所述蝶形螺母设置在连接杆的顶端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通气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连接杆的底端中心位置,且挡板的顶端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体成型设置在挡板的底端中心位置;硅胶管,所述硅胶管包裹在通气管的外壁,且硅胶管与通气管固定粘合在一起;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固定安装在挡板的顶端左右两侧,且第二螺杆的顶端延伸出连接杆。优选的,所述蝶形螺母螺接在第二螺杆的外壁,且蝶形螺母的下表面与连接杆轻微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口咽通气管,通过转动蝶形螺母可从第二螺杆上转出,以便将挡板、通气管和第二螺杆从连接杆上拆卸下来,当通气管插入患者口腔中使用时,通过软质材料的硅胶管,可防止患者咬合通气管时对患者口腔造成损伤,将该装置移至患者的头下,使患者头部枕在枕垫上,由于第一螺杆与矩形柱的螺接配合,通过转动把柄可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矩形板向内侧或向外侧进行移动,当矩形板带动齿牙向外侧移动与齿槽分离时,可便于插杆和连接杆向下移动,使连接杆套在第二螺杆上并与挡板贴合,当矩形板带动齿牙向内侧移动插入齿槽中时,可对插杆和连接杆进行定位固定,通过将蝶形螺母拧在位于连接杆上的第二螺杆上并将其底端拧至与连接杆轻微贴合,可对挡板和通气管进行定位固定,从而不仅可便于对通气管进行稳定的固定,固定效果好,确保通气管的正常使用,而且在患者牙关紧闭咬合在通气管上时,可避免对患者口腔造成损伤,满足医生和患者的使用需求,有利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矩形柱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连接杆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通气管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枕垫,2、矩形柱,3、插杆,4、连接板,5、齿槽,6、第一螺杆,7、矩形板,8、齿牙,9、把柄,10、连接杆,11、通口,12、挡板,13、通气管,14、硅胶管,15、第二螺杆,16、蝶形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包括:枕垫1、矩形柱2、插杆3、连接板4、齿槽5、固定组件和连接机构,两个矩形柱2固定安装在枕垫1的顶端左右两侧;插杆3插接在矩形柱2的内腔,且插杆3的顶端延伸出矩形柱2;连接板4固定安装在插杆3的底端,且连接板4的外壁四周与矩形柱2的内壁相贴合;若干个齿槽5从上至下连续开设在插杆3的外侧壁面;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柱2的内腔外侧顶端,通过固定组件可便于对插杆3进行定位固定,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插杆3的顶端,且连接机构将两个插杆3的相连,通过连接机构可便于将口咽通气管的连接定位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杆6、矩形板7、齿牙8和把柄9,第一螺杆6螺接在矩形柱2的内腔外侧顶端,且第一螺杆6的外侧延伸出矩形柱2,通过第一螺杆6与矩形柱2的螺接配合,可便于第一螺杆6转动的同时向内侧或向外侧进行移动;矩形板7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螺杆6的内侧,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6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矩形板7固定连接;若干个齿牙8从上至下一体成型连续设置在矩形板7的内侧,且齿牙8的内侧延伸至齿槽5的内腔与插杆3相咬合,通过齿牙8和齿槽5的配合,可便于对插杆3进行定位固定;把柄9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杆6的外侧,通过把柄9可便于第一螺杆6的转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矩形板7的前后两侧壁面分别与矩形柱2的内腔前后两侧壁面相互贴合在一起,通过矩形板7与矩形柱2的配合,可便于对矩形板7进行限位,避免矩形板7转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10、通口11、通气组件和蝶形螺母16,倒梯形的连接杆10固定安装在插杆3的顶端,且连接杆10的底端左右两侧将两个插杆3相连;通口11沿上下方向开设在连接杆10的顶端中心位置,通过通口11可便于正常通气工作;通气组件设置在连接杆10的底端中心位置;两个蝶形螺母16设置在连接杆10的顶端左右两侧,通过蝶形螺母16可便于将通气组件定位固定在连接杆10的底端。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通气组件包括:挡板12、通气管13、硅胶管14和第二螺杆15,挡板12设置在连接杆10的底端中心位置,且挡板12的顶端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气管13一体成型设置在挡板12的底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枕垫(1);/n矩形柱(2),两个所述矩形柱(2)固定安装在枕垫(1)的顶端左右两侧;/n插杆(3),所述插杆(3)插接在矩形柱(2)的内腔,且插杆(3)的顶端延伸出矩形柱(2);/n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固定安装在插杆(3)的底端,且连接板(4)的外壁四周与矩形柱(2)的内壁相贴合;/n齿槽(5),若干个所述齿槽(5)从上至下连续开设在插杆(3)的外侧壁面;/n还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柱(2)的内腔外侧顶端,所述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插杆(3)的顶端,且连接机构将两个所述插杆(3)的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垫(1);
矩形柱(2),两个所述矩形柱(2)固定安装在枕垫(1)的顶端左右两侧;
插杆(3),所述插杆(3)插接在矩形柱(2)的内腔,且插杆(3)的顶端延伸出矩形柱(2);
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固定安装在插杆(3)的底端,且连接板(4)的外壁四周与矩形柱(2)的内壁相贴合;
齿槽(5),若干个所述齿槽(5)从上至下连续开设在插杆(3)的外侧壁面;
还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机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矩形柱(2)的内腔外侧顶端,所述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插杆(3)的顶端,且连接机构将两个所述插杆(3)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6)螺接在矩形柱(2)的内腔外侧顶端,且第一螺杆(6)的外侧延伸出矩形柱(2);
矩形板(7),所述矩形板(7)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螺杆(6)的内侧,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6)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矩形板(7)固定连接;
齿牙(8),若干个所述齿牙(8)从上至下一体成型连续设置在矩形板(7)的内侧,且齿牙(8)的内侧延伸至齿槽(5)的内腔与插杆(3)相咬合;
把柄(9),所述把柄(9)固定安装在第一螺杆(6)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