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患者在脱机前,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自主呼吸锻炼;锻炼期间气管套管还是保留在患者的喉部;这时,患者如果咳嗽,痰液会从套管中飞射出;而且,在锻炼期间,由于患者的呼吸不是经过鼻腔,所以没有自然呼吸的湿气,需要专门的湿化,就是在患者的气管套管的端口附近提供湿化气体,湿化管路的固定也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其一方面可以防止痰液飞射,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固定湿化管路。本申请的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其包括:“口”字形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第一框架体位于正前方,第二框架体形成在第一框架体左侧,第三框架体形成在第一框架体的右侧;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一起构成“U”形结构;第一框架体上形成有第一网布,第一网布覆盖整个第一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第二框架体上形成有第二网布,第二网布覆盖第二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右部,在第二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左部形成第一窗口;第三框架体上形成有盖板,盖板覆盖第三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左部,在第三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右部形成第二窗口;盖板上形成有套管,套管与所述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内部连通,套管用于插入湿化管路的端部;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所构成“U”形结构的上侧形成有第三网布;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所构成“U”形结构的下侧形成有第四网布;第三网布的左端与第一窗口的右边缘对齐,第三网布的右端与第二窗口的左边缘对齐;第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口”字形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第一框架体位于正前方,第二框架体形成在第一框架体左侧,第三框架体形成在第一框架体的右侧;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一起构成“U”形结构;/n第一框架体上形成有第一网布,第一网布覆盖整个第一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n第二框架体上形成有第二网布,第二网布覆盖第二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右部,在第二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左部形成第一窗口;/n第三框架体上形成有盖板,盖板覆盖第三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左部,在第三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右部形成第二窗口;盖板上形成有套管,套管与所述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内部连通,套管用于插入湿化管路的端部;/n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所构成“U”形结构的上侧形成有第三网布;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所构成“U”形结构的下侧形成有第四网布;第三网布的左端与第一窗口的右边缘对齐,第三网布的右端与第二窗口的左边缘对齐;第四网布的左端与第一窗口的右边缘对齐,第四网布的右端与第二窗口的左边缘对齐;第三、第四网布的前端形成有凹口,以对应使用者的颈部轮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口”字形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第一框架体位于正前方,第二框架体形成在第一框架体左侧,第三框架体形成在第一框架体的右侧;第一、第二、第三框架体一起构成“U”形结构;
第一框架体上形成有第一网布,第一网布覆盖整个第一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
第二框架体上形成有第二网布,第二网布覆盖第二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右部,在第二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左部形成第一窗口;
第三框架体上形成有盖板,盖板覆盖第三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左部,在第三框架体所围绕的面积的右部形成第二窗口;盖板上形成有套管,套管与所述气管切开患者用支架内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梅,王瑞,赵秋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