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14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包括瓶体,瓶体顶部连接有瓶盖,包括出药框、封片、拧开部、回位弹簧,出药框从外到内依次穿过瓶盖、瓶体后与瓶体紧密连接,封片用于将出药框内部端口封住,拧开部可拧开封片使药物落入出药框;回位弹簧可在药物落入出药框后自动将封片回弹,封住出药框端口,保证只有一粒药进入出药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比药物体积略大的出药框作为承装、分离药物的容器,选用封片来保证只有一颗药物落入出药框,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采用弹簧作为回位机构,构造简单,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
技术介绍
心血管病人的内服药里,固体颗粒药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药物只需每次服用一颗即可。目前病人在服药前需要把药从药瓶中倾倒出来,取完后再把多余的药装回药瓶。如此操作繁琐不便,而且容易给剩余的药物带来不必要的污染。目前行业虽然已经有了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实现只取单颗药物的药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只取单颗药物的药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包括瓶体,瓶体按直径大小分为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在小径段的下方;瓶体小径段顶部连接有瓶盖,瓶体小径段和瓶盖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包括出药框,所述出药框的横截面为矩形,出药框的横截面矩形的长、宽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的轴向长度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的一端面为竖直平面,另一端面在水平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所述圆弧的直径等于瓶体小径段内径;出药框的圆弧端面从外到内依次穿过瓶盖、瓶体小径段后与瓶体紧密连接,出药框的圆弧端面与瓶体小径段内壁完全贴合形成平整的圆弧面,出药框的轴线与瓶体的轴线垂直;包括用于将出药框内部端口封住的封片,所述封片的横截面为两条平行的圆弧和两条平行的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封片外侧的圆柱直径等于所述瓶体小径段的内径;所述封片的外侧圆柱面母线长度大于出药框内部端口的高度,封片外侧圆柱面的圆弧弧长大于出药框内部内部端口的宽度,以便封片能完全封住出药框内部端口;包括用于将所述封片拧开的拧开部,所述拧开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底面设有传递柱,所述传递柱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瓶盖,所述传递柱的底面设有连接杆Ⅰ和连接杆Ⅱ,连接杆Ⅰ与所述封片的顶部连接,连接杆Ⅱ与所述封片底部连接;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片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瓶体小径段内壁固定、接连;当所述封片被拧开、药物进入出药框后,回位弹簧可将所述封片回位,使得封片重新封住出药框的内部端口,防止多余的药物漏出。进一步,所述瓶体小径段和瓶盖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瓶体小径段的外周设有螺纹,瓶盖的内壁设有螺纹,瓶体小径段和瓶盖通过彼此螺纹啮合实现连接。进一步,所述回位弹簧为扭转弹簧。进一步,所述出药框的外部端口还设有取药门,所述取药门的顶部通过转轴与出药框连接,取药门可绕转轴转动。进一步,所述取药门的底部和出药框的外端面底部均设有磁铁,用于将取药门固定。进一步,所述取药门的外端面连接有拉扣,以便病人能方便地打开取药门。进一步,所述出药框为透明材质,以方便病人观察药物是否装入出药框。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比药物体积略大的出药框作为承装、分离药物的容器,选用封片来保证只有一颗药物落入出药框,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采用弹簧作为回位机构,构造简单,使用便捷。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出药框外部端口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包括瓶体1,瓶体1按直径大小分为大径段101和小径段102,大径段101在小径段102的下方;瓶体1小径段102顶部连接有瓶盖2,瓶体1小径段102和瓶盖2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包括出药框3,所述出药框3的横截面为矩形,出药框3的横截面矩形的长、宽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3的轴向长度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3的一端面为竖直平面,另一端面在水平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所述圆弧的直径等于瓶体1小径段102内径;出药框3的圆弧端面从外到内依次穿过瓶盖2、瓶体1小径段102后与瓶体1紧密连接,出药框3的圆弧端面与瓶体1小径段102内壁完全贴合形成平整的圆弧面,出药框3的轴线与瓶体1的轴线垂直;包括用于将出药框3内部端口封住的封片4,所述封片4的横截面为两条平行的圆弧和两条平行的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封片外侧的圆柱直径等于所述瓶体1小径段102的内径;所述封片4的外侧圆柱面母线长度大于出药框3内部端口的高度,封片4外侧圆柱面的圆弧弧长大于出药框3内部内部端口的宽度,以便封片4能完全封住出药框3内部端口;包括用于将所述封片4拧开的拧开部,所述拧开部包括手柄5,所述手柄5的底面设有传递柱12,所述传递柱12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瓶盖2,所述传递柱12的底面设有连接杆Ⅰ6和连接杆Ⅱ7,连接杆Ⅰ6与所述封片4的顶部连接,连接杆Ⅱ7与所述封片4底部连接;包括回位弹簧8,所述回位弹簧8的一端与所述封片4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瓶体1小径段102内壁固定、接连;当所述封片4被拧开、药物进入出药框3后,回位弹簧8可将所述封片4回位,使得封片4重新封住出药框3的内部端口,防止多余的药物漏出。进一步,所述瓶体1小径段102和瓶盖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瓶体1小径段102的外周设有螺纹,瓶盖2的内壁设有螺纹,瓶体1小径段102和瓶盖2通过彼此螺纹啮合实现连接。进一步,所述回位弹簧8为扭转弹簧。进一步,所述出药框3的外部端口还设有取药门9,所述取药门9的顶部通过转轴与出药框3连接,取药门9可绕转轴转动。进一步,所述取药门9的底部和出药框3的外端面底部均设有磁铁10,用于将取药门固定。进一步,所述取药门9的外端面连接有拉扣11,以便病人能方便地打开取药门。进一步,所述出药框3为透明材质,以方便病人观察药物是否装入出药框3。本实施例选用透明塑料板作为出药框3的材质。取药时,将药瓶倒扣,拧动手柄5,手柄5带动传递柱12和连接杆转动,最终带动封片4绕小径段102内壁转动,打开出药框3内部端口,药物13落入出药框3,然后松手,回位弹簧自动将封片拉回原位置重新封住出药框3内部端口。然后拉取药门上的拉扣,将取药门9打开,将药13取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按直径大小分为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在小径段的下方;瓶体小径段顶部连接有瓶盖,瓶体小径段和瓶盖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n包括出药框,所述出药框的横截面为矩形,出药框的横截面矩形的长、宽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的轴向长度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的一端面为竖直平面,另一端面在水平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所述圆弧的直径等于瓶体小径段内径;出药框的圆弧端面从外到内依次穿过瓶盖、瓶体小径段后与瓶体紧密连接,出药框的圆弧端面与瓶体小径段内壁完全贴合形成平整的圆弧面,出药框的轴线与瓶体的轴线垂直;/n包括用于将出药框内部端口封住的封片,所述封片的横截面为两条平行的圆弧和两条平行的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封片外侧的圆柱直径等于所述瓶体小径段的内径;所述封片的外侧圆柱面母线长度大于出药框内部端口的高度,封片外侧圆柱面的圆弧弧长大于出药框内部内部端口的宽度,以便封片能完全封住出药框内部端口;/n包括用于将所述封片拧开的拧开部,所述拧开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底面设有传递柱,所述传递柱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瓶盖,所述传递柱的底面设有连接杆Ⅰ和连接杆Ⅱ,连接杆Ⅰ与所述封片的顶部连接,连接杆Ⅱ与所述封片底部连接;/n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片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瓶体小径段内壁固定、接连;当所述封片被拧开、药物进入出药框后,回位弹簧可将所述封片回位,使得封片重新封住出药框的内部端口,防止多余的药物漏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取单颗固体药物的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按直径大小分为大径段和小径段,大径段在小径段的下方;瓶体小径段顶部连接有瓶盖,瓶体小径段和瓶盖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包括出药框,所述出药框的横截面为矩形,出药框的横截面矩形的长、宽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的轴向长度比药物直径大10%-20%;出药框的一端面为竖直平面,另一端面在水平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弧,所述圆弧的直径等于瓶体小径段内径;出药框的圆弧端面从外到内依次穿过瓶盖、瓶体小径段后与瓶体紧密连接,出药框的圆弧端面与瓶体小径段内壁完全贴合形成平整的圆弧面,出药框的轴线与瓶体的轴线垂直;
包括用于将出药框内部端口封住的封片,所述封片的横截面为两条平行的圆弧和两条平行的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封片外侧的圆柱直径等于所述瓶体小径段的内径;所述封片的外侧圆柱面母线长度大于出药框内部端口的高度,封片外侧圆柱面的圆弧弧长大于出药框内部内部端口的宽度,以便封片能完全封住出药框内部端口;
包括用于将所述封片拧开的拧开部,所述拧开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底面设有传递柱,所述传递柱从上到下穿过所述瓶盖,所述传递柱的底面设有连接杆Ⅰ和连接杆Ⅱ,连接杆Ⅰ与所述封片的顶部连接,连接杆Ⅱ与所述封片底部连接;
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封片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