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人起身助力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096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老年人起身助力轮椅,属于助老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辅助起身轮椅助力装置,包括轮椅、动力机构、直线电机、电源、电机固定安装支架、处理器、助力支架、固定架、腋下支撑架、靠背调节机构、调节靠背、滑轨、T型螺母、前轮高度调节机构、小车轮调节支架、小车轮安装支架、连杆机构、支撑杆;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适合老年人起身的轮椅,适合老人从轮椅上进行起身,并且辅助设施过度平缓不存在简单粗暴的动作,防止给老人造成伤害;同时通过多个可调节机构的辅助,使轮椅适合更多体型不同的老年人,提高了轮椅的适用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年人起身助力轮椅
本技术属于助老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辅助起身轮椅助力装置。
技术介绍
太仓远杰机械制品有限公司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助力轮椅(CN201921667797.5)虽然该装置能帮助老人完成站立,但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对上肢机能有较高要求。医学研究显示,老年人的手部力量下降16%~40%,臂力下降50%。因此,长期采用该方式助力起身将会加快上肢肌肉的磨损。通过电机驱动,不以人力为主要施力的助力方式,其主要形式是采用可翻转的座椅椅面,随着椅面转角的不断加大,迫使人体重心前移并逐步靠近脚掌,同时腿部肌力变大。这种助力方式虽然间接分担大腿受力,但当椅面转至极限角度时,人体重心还未完全落入脚掌的投射位置,故仍须老人自身完成剩余动作,对于那些肢体肌力不足或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老人则辅助效果不明显。因此现有技术当中迫切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便于老年人起身的轮椅,解决目前市面上起身助力轮椅所存在的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种老年人起身助力轮椅,其特征是:包括:轮椅、动力机构、处理器、助力支架、靠背调节机构、前轮高度调节机构及连杆机构;所述轮椅上设置有动力机构、处理器、助力支架、靠背调节机构、前轮高度调节机构及连杆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直线电机、电源及电机固定安装支架;其中直线电机及电源均通过电机固定安装支架设置在轮椅上,且所述直线电机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助力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固定架及腋下支撑架;其中固定架设置在轮椅的扶手上,且固定架上设置一个以上圆孔,所述圆孔纵向排列,腋下支撑架上设置有与圆孔配合的凸起,腋下支撑架通过凸起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靠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靠背、滑轨及T型螺母;其中滑轨的数量为两条,且滑轨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轮椅靠背的位置,调节靠背上固定设置有与滑轨相互配合的滑块,且滑块上设置有T型螺母;所述前轮高度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小车轮调节支架及小车轮安装支架;其中小车轮调节支架固定设置在轮椅前部,且小车轮调节支架上设置有纵向排列的若干安装通孔,小车轮安装支架设置有与小车轮调节支架上通孔相互配合安装的凸起,小车轮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小车轮;所述连杆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轮椅铰接,另一端与轮椅的扶手铰接,且后侧的支撑杆上还设置有滑槽,滑槽上的滑块与直线电机的输出轴铰接。所述处理器使用的单片机为MCS51单片机。所述滑轨为2020铝型材滑轨。所述支撑杆为2020铝型材杆。所述直线电机的扭矩推速为12mm/s,行程200mm,推力1000N。所述助力支架与轮椅扶手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一种适合老年人起身的轮椅,适合老人从轮椅上进行起身,并且辅助设施过度平缓不存在简单粗暴的动作,防止给老人造成伤害;同时通过多个可调节机构的辅助,使轮椅适合更多体型不同的老年人,提高了轮椅的适用人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为本技术的直线电机与支撑杆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轮椅、3-动力机构、301-直线电机、302-电源、303-电机固定安装支架、4-处理器、5-助力支架、501-固定架、502-腋下支撑架、7-靠背调节机构、701-调节靠背、702-滑轨、703-T型螺母、8-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01-小车轮调节支架、802-小车轮安装支架、9-连杆机构、901-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老年人起身助力轮椅,其特征是:包括:轮椅1、动力机构3、处理器4、助力支架5、靠背调节机构7、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及连杆机构9;所述轮椅1上设置有动力机构3、处理器4、助力支架5、靠背调节机构7、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及连杆机构9;所述动力机构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直线电机301、电源302及电机固定安装支架303;其中直线电机301及电源302均通过电机固定安装支架303设置在轮椅1上,且所述直线电机301与所述处理器4连接;所述助力支架5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固定架501及腋下支撑架502;其中固定架501设置在轮椅1的扶手上,且固定架501上设置一个以上圆孔,所述圆孔纵向排列,腋下支撑架502上设置有与圆孔配合的凸起,腋下支撑架502通过凸起设置在固定架501上;所述靠背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靠背701、滑轨702及T型螺母703;其中滑轨702的数量为两条,且滑轨70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轮椅1靠背的位置,调节靠背701上固定设置有与滑轨702相互配合的滑块,且滑块上设置有T型螺母703;所述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小车轮调节支架801及小车轮安装支架802;其中小车轮调节支架801固定设置在轮椅1前部,且小车轮调节支架801上设置有纵向排列的若干安装通孔,小车轮安装支架802设置有与小车轮调节支架801上通孔相互配合安装的凸起,小车轮安装支架802上还设置有小车轮;所述连杆机构9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两根支撑杆901;所述支撑杆901一端与轮椅1铰接,另一端与轮椅1的扶手铰接,且后侧的支撑杆901上还设置有滑槽,滑槽上的滑块与直线电机301的输出轴铰接。所述处理器4使用的单片机为MCS51单片机。所述滑轨702为2020铝型材滑轨。所述支撑杆901为2020铝型材杆。所述直线电机301的扭矩推速为12mm/s,行程200mm,推力1000N。所述助力支架5与轮椅1扶手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通过本申请的设计,助力支架5、靠背调节机构7、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的设计,可以根据乘坐轮椅的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微调。连杆机构9的两个支撑杆901与扶手及轮椅1相互铰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直线电机301运动时推动这个平行四边形运动,平行四边形使扶手成弧线上身,保证了运动的同时,老人与轮椅1的扶手始终是面接触,防止因为老人力臂滑落造成点接触,即老人再起身的同时受到持续的平面力。老人左右两侧同时发力,为老人起身提供平衡的动力。整个一侧的四边形平行机构由直线电机提供运动动力,将直线电机301的压力杆铰接支撑杆901的滑块,滑块与四边形平行机构形成移动副,使得四边形平行机构最上的承重杆成一定的弧度上升。在座椅两侧设置扶手,扶手通过对应的连杆机构9与直线电机301相连从而达到主动出力辅助老人起身,减少老人起身的负担。这样可以形成一股向上和向前的力,使老人脚掌接触地面时缓解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老年人起身助力轮椅,其特征是:包括:轮椅(1)、动力机构(3)、处理器(4)、助力支架(5)、靠背调节机构(7)、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及连杆机构(9);/n所述轮椅(1)上设置有动力机构(3)、处理器(4)、助力支架(5)、靠背调节机构(7)、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及连杆机构(9);/n所述动力机构(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直线电机(301)、电源(302)及电机固定安装支架(303);/n其中直线电机(301)及电源(302)均通过电机固定安装支架(303)设置在轮椅(1)上,且所述直线电机(301)与所述处理器(4)连接;/n所述助力支架(5)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固定架(501)及腋下支撑架(502);/n其中固定架(501)设置在轮椅(1)的扶手上,且固定架(501)上设置一个以上圆孔,所述圆孔纵向排列,腋下支撑架(502)上设置有与圆孔配合的凸起,腋下支撑架(502)通过凸起设置在固定架(501)上;/n所述靠背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靠背(701)、滑轨(702)及T型螺母(703);/n其中滑轨(702)的数量为两条,且滑轨(70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轮椅(1)靠背的位置,调节靠背(701)上固定设置有与滑轨(702)相互配合的滑块,且滑块上设置有T型螺母(703);/n所述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小车轮调节支架(801)及小车轮安装支架(802);/n其中小车轮调节支架(801)固定设置在轮椅(1)前部,且小车轮调节支架(801)上设置有纵向排列的若干安装通孔,小车轮安装支架(802)设置有与小车轮调节支架(801)上通孔相互配合安装的凸起,小车轮安装支架(802)上还设置有小车轮;/n所述连杆机构(9)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两根支撑杆(901);/n所述支撑杆(901)一端与轮椅(1)铰接,另一端与轮椅(1)的扶手铰接,且后侧的支撑杆(901)上还设置有滑槽,滑槽上的滑块与直线电机(301)的输出轴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年人起身助力轮椅,其特征是:包括:轮椅(1)、动力机构(3)、处理器(4)、助力支架(5)、靠背调节机构(7)、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及连杆机构(9);
所述轮椅(1)上设置有动力机构(3)、处理器(4)、助力支架(5)、靠背调节机构(7)、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及连杆机构(9);
所述动力机构(3)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直线电机(301)、电源(302)及电机固定安装支架(303);
其中直线电机(301)及电源(302)均通过电机固定安装支架(303)设置在轮椅(1)上,且所述直线电机(301)与所述处理器(4)连接;
所述助力支架(5)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固定架(501)及腋下支撑架(502);
其中固定架(501)设置在轮椅(1)的扶手上,且固定架(501)上设置一个以上圆孔,所述圆孔纵向排列,腋下支撑架(502)上设置有与圆孔配合的凸起,腋下支撑架(502)通过凸起设置在固定架(501)上;
所述靠背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靠背(701)、滑轨(702)及T型螺母(703);
其中滑轨(702)的数量为两条,且滑轨(70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轮椅(1)靠背的位置,调节靠背(701)上固定设置有与滑轨(702)相互配合的滑块,且滑块上设置有T型螺母(703);
所述前轮高度调节机构(8)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包括小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泽昕刘亮任立志李岩松魏永棋吴发敏于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